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朝陽門:皇家糧倉的平民記憶

朝陽門:皇家糧倉的平民記憶

朝陽門是北京內城東垣南門,原為元大都東南門齊化門。明初改建北平城,此門成為明北平城東南門,仍沿用元大都舊稱齊化門。

明正統元年重修京城九門,工程從正統二年(1437年)正月開工,至正統四年(1439年)四月竣工。擴建了九門的城樓;完善規制,在瓮城月牆開闢門洞修建閘樓,加裝千斤閘;改變了瓮城門居中、護城河上設弔橋的舊時設計,在原瓮城門的位置增築箭樓,但箭樓城台下不設門洞,所有弔橋均改建為石橋。工程結束後,齊化門改稱朝陽門。

八國聯軍進攻京城時,被日俄軍隊轟毀的朝陽門箭樓東面。瓮城外關廂,俄軍官兵在街道上橫行

庚子事變被日軍炮火轟毀的朝陽門箭樓,以及瓮城東北面全貌

1902年,朝陽門城樓西面(城裡),庚子之變後城樓已顯破敗,脊吻、小跑和木圍欄等構件已掉光,不久將獲得徹底修繕。

1901年,朝陽門城樓東面(瓮城內),由箭樓城台向西拍攝,城樓二層上站著一個八國聨軍軍官。此時城樓已破舊不堪,琉璃脊、吻獸和木圍欄等構件幾乎掉光。

1905年,朝陽門城樓西面(城裡),城樓已整飭一新,箭樓正在重建中。

1906年,朝陽門南面瓮城外護城河全貌,庚子之變塌毀的箭樓已重建完成,城樓和瓮城也已整修一新。

1907年,朝陽門箭樓東南面,庚子之變塌毀重建後。

1916年,朝陽門城樓東面,拆除瓮城後的景象,新修建的穿過原瓮城的環城鐡道、車站。

從東直門南小街到朝陽門南小街,沿街東側直至東城垣,由北向南分布著從北新倉到祿米倉,號稱「九倉」的皇家倉廩。

朝陽門雖是休養生息之門,但又是歷史上進攻者集中攻擊的城門。明末皇太極曾率清軍打到朝陽門下,吳三桂請清軍入關,多爾袞進佔北京,也是從朝陽門進來的;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通州八里橋之戰大敗清軍,長驅直入打到朝陽門攻佔北京,進北京如入無人之境,守城清軍沒了蹤影,又找不到皇上,聽說皇上在圓明園,就殺奔了西郊,這時咸豐帝早往承德避暑山莊跑了,氣急敗壞之下聯軍就把皇上的夏宮燒掠殆盡;1900年庚子之變,日本兵攻朝陽門,把箭樓轟了個稀爛;好不容易重建了,1937年日本兵又來了,在城門樓上耀武揚威,沒到日本人投降,箭樓頂的二層檐又塌了。

1924年,朝陽門城樓西面(城裡)。

1924年朝陽門迤南護城河,護城河上行舟。

1930年代中前期,朝陽門城樓二層內部,樓梯口。

1930年代中前期,朝陽門城樓內部。

1930年代中前期,朝陽門城樓內部。

朝陽門城樓細節

1930年代中前期,朝陽門城樓內部

1930年代中前期,朝陽門城樓內部

1930年代中前期,朝陽門城樓內部

1930年代中前期,朝陽門城樓內部

1958年5月,北京市上下水道工程局在朝陽門箭樓下埋設排水暗溝,在進行下水道頂管施工時,發現朝陽門箭樓已出現裂縫現象,而且險情隨著施工的進行還在不斷發展。為防止發生意外,市上下水道工程局當即與相關部門聯繫,協商箭樓下商戶的遷移事宜,同時於1958年5月19日將《關於朝陽門箭樓裂縫問題的報告》上報北京市人民委員會,請求市委就朝陽門箭樓問題作出指示。

報告如下:

朝陽門箭樓在下水道頂管施工以前就已發生裂縫,施工後又有了發展,為防止意外事故,箭樓附近約有鋪戶五六家,上下水道工程局正與區人委接洽遷移工作。箭樓今後是否還保留?從規劃方面(此處原有「文物價值方面」六個字)需由規委提出處理意見。

在這份報告的原文提出「從規劃方面,文物價值方面」請規委提出意見,但後來又把「文物價值方面」幾個字從報告中劃掉了。

報告很快得到批複,1958年8月25日,朝陽門箭樓拆除行動開始了。工程進度奇快,前後只用了14天時間,這座箭樓就從地面上消失了。如果不是有當時媒體的報道為證,無論如何也難以相信這是真的。

《北京日報》1958年9月25日報道:

朝陽門箭樓嚴重阻礙著東郊與市區之間的交通,因此主管部門決定把它拆除。

市上下水道二公司邵克義青年突擊隊,只用十四天的時間就拆除了這座箭樓,比原計劃提前106天。

這項任務原計劃用一萬三千個工,按邵克義隊一百零八人計算,需要四個月的工期。……由於他們巧幹苦幹,在八月二十五日開工,九月九日就完工了。

1953年,東四牌樓朝陽門馬路加寬6米。 馮文岡攝

1954年的朝陽門。王一波攝

1954年公共汽車駛出朝陽門城門。王一波攝

許多在朝陽門附近長大的老北京,至今對兒時的朝陽門記憶猶新。作家延靜寫道:

我們家住在城外雞市口三條。我是跟著父母和奶奶長大的。同院住的還有擺小攤賣煙捲、推車賣切糕的,我們家不算最窮,但日子過得也很艱辛。記得我在神路街小學念書時,每天早晨帶一塊涼窩頭去學校,遇到冬天就在教室里的爐子上烤烤吃。每天放學回家的第—件事,就是到衚衕的東口井台打水,先是年紀小,與母親一起抬,後來稍大與妹妹抬,再後來長大了就是一個人挑了。當時孩子下學後沒什麼玩的,除去彈球、扇洋畫外,夏天就去窯坑洗澡、抓蜻蜒,秋天是逮蛐蛐,冬天則是在衚衕雪後的冰上打出溜。那時東大橋以東全是曠野荒郊,葦塘,一到夏天倒成了孩子們愛去的「樂園」。

當時朝陽門有城樓和箭樓,我們也常去玩耍。箭樓四周有不少擺攤,做小買賣的,冬天迎著西北風賣花生、瓜子、柿餅之類的乾果,夏天頂著烈日賣酸杏、脆棗、沙果,偶爾有西瓜、香果就是上品了。從箭樓到東大橋是關廂一條街,當時算是最熱鬧的地方。街路北向陽,開有糧店、布店、文具店、藥鋪,路南背陰則是山貨庄、鐵匠鋪、壽材店。街上雖有汽車來往,但更多的是馬車,常有馬糞堆在地上。神路街對面有個東嶽廟,每逢年節燒香拜佛的人不少,但母親不讓我去,說是向佛爺許了願,18歲以前進去要遭難。我心裡痒痒,偷著和同學進去過一次,但剛進門就被哼哈二將橫眉立目的可怕樣子嚇了出來。當時父親在城裡做買賣,偶爾進一次城,坐回電車,開開眼,就甭提多高興了。

建國後,我進城上中學,來回都走朝陽門外大街,但這裡一直變化不大。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大學畢業進機關工作,搬到予王墳(現光華里)宿舍,每天早上騎著自行車,經過朝陽門外大街,到朝陽門內的機關去上班。晚上加班後回家有時已很晚,肚子餓了,就在路旁小鋪吃個燒餅,喝碗餛飩。老實說,那時朝陽門外的街道也還沒有大的改觀。馬路仍然很窄,兩邊的商店也不多,汽車、自行車擠在路上,十分嘈雜,每次騎車經過都擔驚受怕。

1957年,東郊區京通公路西旁從朝陽門到十里堡一帶,一幢幢新建的廠房和職工宿舍陸續連接起來了。 李晞攝

1957年,新建的北京朝陽門外第九綜合性醫院的外景,醫院建成後,東郊一帶的工人們看病就方便多了,也就是現在的朝陽醫院。

建設中的朝陽醫院。

1959年,朝陽門火車站青年裝卸工人在大雨中奮戰,看!這個小夥子勁頭多足,他連雨衣都脫掉了。 王一波攝

1959年,朝陽門內大街。 高宏攝

1960年,朝陽門人民公社的社員支援朝陽人民公社的三秋勞動,收胡蘿蔔。 馮文岡攝

1960年,朝陽門人民公社五金加工廠積極支援農業生產,生產人員們正在檢查薅鋤的質量。馮文岡攝

1966年,朝陽門內大街西段居民委員會主任兼治安保衛委員會主任周秀玲和群眾一起掃除馬路兩旁的積雪 。馮文岡攝

1977年,市財貿第二次雙學會勞模模範東城區朝陽門煤廠送煤工張春香。 胡敦志攝

去送煤的張春香。

張春香是北京市勞模,我們從舊的報道中找出了一段她自己寫的文章:

上中學的時候。我就學了毛主席的光輝著作《《為人民服務》。五年的送煤實踐使我深深感到, 「為人民服務」這五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真難啦!

一九七二年, 我結束了插隊生活, 被分配到朝陽門煤廠,當上了送煤工,開始,我真有些想不通:一個大姑娘,整天蹬著煤車走街串巷,多寒磣!怕什麼來什麼。這天,我蹬著沉重的煤車走到南小街一條衚衕口,迎面碰上一個婦女領著個小孩走過來,小孩哭著磨著要什麼東西。那個婦女抬頭看見我,便真嚇唬孩子說: 「你再不聽話, 長大了也讓你干她這行。」這句話,象針一樣刺痛了我的心。這天夜裡,我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那個婦女的話,總是在我耳邊嗡嗡地響。我心裡直翻騰:一天到晚煤里滾,送煤送炭送溫暖,為什麼卻被人看不起呢?我感到不平,感到委屈。情緒低落了。

這天,我正在送煤,一位老大娘迎上來,拉著我就往屋裡讓,一邊拉一邊說:「姑娘, 瞧你出了多少汗, 快進來歇歇。」進了屋,大娘就讓我坐。我看著一身黑乎乎的工作服,笑著說:「我不累呀。」大娘硬把我按在椅子上, 紿我倒了碗水,又轉身拿來一塊浸濕了的白毛巾, 對我說: 「快擦擦汗吧。」「不用了, 一會兒千活還得出汗。」沒想到, 大娘一手扶揩我的肩膀,一手就用毛巾擦我臉上的汗水、煤末。我只覺得心裡一陣發熱,不知說什麼好。臨走了大娘還丁囑我:「別不好意思!往後送煤到這兒,就來家歇歇。」這話多親啊!我心裡舒暢極了蹬車有勁啦。送煤的日子一長,這樣的事就更多了,有的居民幫我推車,有的居民幫我抬筐,一句句問候,一碗碗開水,都使我感動,使我想了許多:他們為什麼疼我,愛我、體貼我,還不因為我是他們中間的一員,我也在為人民服務。

1974年,朝陽門外副食品商店魚肉組張小彥在熱情接待顧客。 胡敦志攝

1978年,北京市朝陽區第85中學學生在朝陽門地鐵處清理料場。 葉用才攝

1979年,朝陽門派出所民警孫清雙和街道治保幹部一起,給青少年做工作,進行教育。 看見後面那個小黑白電視機了嗎?是不是特別熟悉?司馬小萌攝

1981年,朝陽門派出的民警和治安消防隊員一起分析形勢,作好春節治安保衛工作。 王振民攝

1980年,朝陽門乳品廠的職工正在化驗牛奶,不符合衛生標準的決不出廠。

1984年,雨季到來之前,朝陽門房管所維修二班的工人們為演樂衚衕11號居民搶修屋面。 李士忻攝

圖 | 北京日報圖片庫、陶然野佬

資料來源 | 《北京城貌及古建築的百年嬗變》《永遠的記憶》《怎樣為光明的中國貢獻青春》

原創新媒體製作人員:黃加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日報?舊京圖說 的精彩文章: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陪你一起元宵觀燈……

TAG:北京日報?舊京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