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十人九濕?陳皮+薑片煮茶,每天一碗,健脾利濕,暖胃驅寒,快存

十人九濕?陳皮+薑片煮茶,每天一碗,健脾利濕,暖胃驅寒,快存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張書濤教授

春天氣候潮濕、陰冷、反覆多變,空氣濕氣濃度大,故而身體也難逃濕氣的侵害。春季為身體除濕是很關鍵的一步。昏昏欲睡,身體沉重,腸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膚起疹子、雀斑加重等都是濕氣重的表現。

為什麼春天容易有濕氣?

春季氣溫漸暖,天氣逐漸濕熱,人們的衣服逐漸減少並且因為熱選擇喝冷飲的多了,也愛吃冷盤,有些人還喜歡席地而坐,消散身體的熱氣。一杯冰鎮飲料下肚,從裡到外、從頭到腳都透著涼快勁兒。殊不知,為貪圖這一時之快,同時也將濕邪深深地埋在了體內,成為困擾我們健康的一個大隱患。

濕氣不除會帶來哪些危害?

1、濕氣重引發眼腫舌大

早晨眼皮腫,或有下眼袋;照鏡子時發現自己舌苔厚膩;舌體胖大、或舌邊緣有明顯齒痕。

確認是否脾濕,最準確的方法就是看舌的形態。健康人平時可以養成定期觀察自己舌象的習慣,對照一些中醫舌診的圖片,就可以發現自己健康問題的蛛絲馬跡。在春季,脾濕的人常常感覺口內粘膩,面色晦暗,發黃。

2、濕氣重引發食慾下降

到該吃飯的時候,沒有飢餓的感覺,而且什麼也不想吃;吃一點東西就感覺胃裡脹脹的;在吃飯過程中有隱隱的噁心感,好象吃下去的東西自己往上頂。

中醫五行學說認為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濕氣進入體內最容易傷脾。

自大多數人在夏季濕熱的環境中,都會出現食慾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慾不受影響,有較強的飢餓感,可是吃了東西後馬上會有飽脹的感覺,這是胃強脾弱的表現,也是脾濕的徵候。

3、濕氣重引發濕疹等問題

從中醫角度來看,濕疹的根本原因是人體正氣不足、不能抵禦寒濕的侵襲,久而久之,寒濕淤積在體內,無力運化排出,導致整體免疫力低下。

輕者,寒濕停留在皮膚和腠理中,就表現為人們常見的皮膚濕疹;重者,寒濕更深地侵入血脈、臟腑、骨骼,就表現為各種風濕性疾病和類風濕疾病,如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心臟病、類風濕關節炎等等。

因此,從表面上看濕疹只是皮膚病,而實際上是全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西醫只針對局部處理是無法根治的,而且如果不從根本上改善體質,病邪會從表入里,影響臟腑功能,必須通過中醫手段固本培元才有可能根治。

祛濕迫在眉睫,學會這5招,輕鬆趕走濕氣

1、陳皮與薑汁的神配合

陳皮祛痰濕,薑汁有辛散的作用,都是除濕氣的「小能手」,取適量陳皮和薑片,放入鍋中慢火熬制30分鐘,每天睡前喝一碗,暖胃又祛濕。

2、山藥與冬瓜的熬制

每天用一段山藥加半斤冬瓜熬,山藥能健脾,冬瓜能祛濕,這兩樣可謂祛濕的『黃金搭檔』。

3、薏米與紅豆的經典搭配

提起祛濕,薏米紅豆怎麼也繞不開。中醫都稱薏米為「薏苡仁」,是祛濕消腫的上品。紅豆有健脾利水,清熱除濕的功效。由於紅豆性善下行,古人有「多食令人瘦」的說法。不需考慮什麼比例,將兩種食材各抓一把來熬湯,可放點冰糖,祛濕效果極佳。

4、荷葉冰糖的組合

荷葉雖然比較「小眾化」,但祛濕非常好。這道食物南方人更熟悉,是涼茶的經典配方,有清暑利濕、涼血止血的作用。將荷葉撕成小片,用開水沖泡就可以了,淡淡的清香,再配點冰糖,一天喝兩次,的確是春夏季美飲。

5、祛濕最佳方法

對於濕氣的治療務必重視起來,可以通過飲用中藥來調理,中藥膏滋祛除濕氣一直都很不錯,膏滋歷史悠久,是中華醫學最古老的調理養生方式之一。膏滋向來有「養生貴族」之稱

肖淑之夫陽清濕飲是健脾利濕最值得稱道的一個中藥膏滋,主要成分有薏苡仁、茯苓、芡實、赤小豆等二十四味藥材,經過「三煎三熬」製作而成,充分保留了原材料的成分,發揮最大的功效,每天只需取適量沖水即可,入口如蜜,回味無窮,此方傳承百年,不僅能去除體內濕氣,還能調節人體機理平衡,增強人體抵抗力,極大的降低疾病的複發率。

中藥注重內調,從根本處解決病灶問題,可徹底除根不反彈,解決後顧之憂。中藥以養代治,健脾利濕,消除水腫,中藥不會產生依賴性和上癮等副作用,對身體各方面也有很好的調理作用,治標又養本,功效持久穩定。

沒事多運動,祛濕效果事半功倍

最容易被大家所忽視的就是鍛煉身體,其實,排汗也是有利於除濕氣,每天在清晨或晚間相對涼爽時進行適量的運動,以散步、快走、慢跑、各種球類、太極拳等運動方式為宜,不僅可以舒緩壓力、活絡器官,也可以增強水分代謝,還可以助消化、促進氣血流通,進而去除體內濕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暖胃 的精彩文章:

天寒傷脾胃,暖胃就靠這3招!
《舌尖上的中國3》新鮮出爐,暖胃回歸,還有這9部美食大片更不能錯過!

TAG:暖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