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徐利明 我的藝術之路

徐利明 我的藝術之路

3月4日,著名書法家徐利明教授接受採訪時建議:要把中小學書法教師作為一個大學的專業方向,制定招生計劃。經過八到十二年的努力,在全國能夠建立起一支中小學書法教師基本隊伍。

我的藝術之路

文丨徐利明

我的外祖父、曾外祖父均為晚清秀才,以至我的舅父身為中醫,卻精通詩古文辭,愛好京劇,寫得一手好字。我與舅父感情甚深,從小每逢暑假必去舅家度過,聽他說古論今,看他作詩寫字等等,潛移默化,養成了對古典文學、傳統藝術的愛好。小學四年級時,我的毛筆習字獲得全校第一名,在「六一」兒童節全校大會上領獎,可稱得上是我學書生涯中最初的榮耀之事了。

我在小學、中學都擔任學生幹部,主要負責美術宣傳方面,打下了初步的繪畫、設計基礎。但真正說得上專業的繪畫、書法基礎訓練是在中學畢業被挑選進入專業的美術設計單位工作以後。

在我學習文學藝術的道路上,先後有幾位老師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首先是田原先生,他多才多藝,是自學成才的典範。田先生觀察事物、捕捉特徵極為敏銳,將其轉化為藝術形象的概括能力、表現能力很強,並有著充沛的創作激情,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18歲以後,學習書畫篆刻得到他許多的指導與激勵。

在我21歲以後,因田先生的舉薦,得以常向啟功先生請教。啟先生詩文書畫皆功力深厚,其書法教學思想又高出時輩許多。啟先生不厭其煩,多次以長信分若干問題論述其書法見解,指導我學書。我曾將這些信給林散之先生看,林先生讀了十分贊同。啟先生關於「學古代高手,避時人習氣」的思想,「學書別有觀碑法,透過刀鋒看筆鋒」的見解,以及其關於學書問題的各種開放的觀念、辯證的方法,不但使我在學書道路上受用無窮,還成為我今天從事書法教學所堅持的基本觀念與方法。

啟先生對我的教導是多方面的。學書之外,我讀了許多他有關古典詩文、書畫鑒定等方面的論文。其思想深邃、觀察細緻、思維辯證、考論精闢、文筆輕鬆、語言樸實等,對我後來從事學術研究工作從思想、方法到撰述技巧,語言風格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而我真正用心學寫舊體詩,也是從1978年收到啟先生託人捎來他剛出版的手跡本《詩文聲律論稿》以後。我在一段時間裡對此書反覆閱讀後動筆試作,一些不像樣的詩作,曾得到啟先生和林散之先生的指正。

向啟先生請教,只有通過書信往來和晉京面聆教誨,故在南京更多的是去林散之先生府上。

徐利明先生作品欣賞

林先生的書法真正稱得上「各體皆臻上乘」。從他留下的一生各個時段的書作包括字課來看,他所涉獵與取法的範圍,從書體來說,篆、隸、真、行、草無體不工。並且,真書包括南帖北碑,草書囊括了章草、今草,又包括了小草、大草、狂草。從風格流派來看,其書於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以至民國各種善本佳跡,眾多的名家名作,均曾用心研習。如其漢隸臨本,流散在民間者甚多;「所謂」當代草聖「,通過」最後衝刺「,得大名在草書,但絕非專攻草書可成。其書法藝術的審美涵量,在其學問、人生閱歷之外,書法本體方面的積澱之豐厚,在古今書家中少有匹敵。我由林先生的學書歷程得到啟示,努力以最好的胃口,最飽滿的進取熱情,廣泛取法各體佳跡與歷代名家書,得到林先生的首肯。每當過了一段時間,我師法碑帖和創作的書趣追求無明顯變化時,林先生便提醒我」應該變一變了「。每當我有一些新的思考、與前不同的取法跡象在習作中流露出來,林先生便予以肯定:」好!你變了。「

我在向林先生學習書法的同時,又常向他討教山水畫。林先生對筆墨的鑽研至深,體會也至深。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對黃賓虹積墨法的認識。一次我帶了幾張自己畫的山水給他看,他指著、佐取法黃賓虹積墨法的作品說:」黃先生的積墨法,要一筆一筆加上去又能一筆一筆拆開來。「當時20餘歲的我聽了不甚理解,但這話牢牢地記在了心裡。隨著閱歷的豐富,寫生與師古體會的加深,愈益感受到這一番話的樸實而深刻。

在我本科二年級時,實習去蘇州,林散之先生特馳書一封,舉薦我去拜訪沙曼翁先生。沙先生精於金石學、古文字學,擅長篆隸書與篆刻,他對用字的講究可謂致精微。一次托我轉交一幅篆書作品給一個單位用於刻石,過了兩天,他為其中一個字寫作」強「與寫作」鱷「的差異,特追一封信,寄上改寫的字例,囑加挖補。這件事給我印象極深。

沙先生師古功力極深,給我啟發最大的是其隸法漢簡,篆從石鼓。秦詔,有隨意天然之趣。由於散翁的舉薦,沙先生對我尤其熱誠相待。在蘇期間,沙先生多次作書相贈,或為漢簡體,或作金文、或效磚瓦文,令我大開眼界。臨別前又治印一方為贈,邊款」散翁介徐午賢友來訪,刻此贈之。己未冬。「傾刻即成,趣在《石門頌》《楊准表記》之間,古意盎然,令人叫絕。又有一次當我面急就」尉天池章「,大約五分鐘即成,氣勢博大,奇正相生,真是性情為之,才氣橫溢,可謂盡」寫意「之極致!

想起1980年全國第一屆書法篆刻展在瀋陽舉行,我的一幅效法漢簡的隸書條幅參展。當時的參展作品中取法漢簡者僅三四人而已。次年中國書法家協會成立,林散之先生以毛筆作小行楷,在我的人會申請表上書寫了推薦意見,並落款、鈐印。現在想來真是寶貴,不知還存世否。

我本科學的是工藝繪畫專業,對工筆、寫意、兼工帶寫諸畫法,山水。人物、花鳥諸畫科,皆曾用功學習,最終以工筆花鳥畫畢業,學習書法篆刻,本為我的課外功夫。1982年本科畢業那年,考取為陳大羽先生的碩士生後,書法篆刻成了我的專業。

陳先生書畫篆刻並擅,重彩大寫意花鳥畫尤具創意和個性特色,可謂深入傳統而善變,開一派新風,其書畫篆刻皆大氣磅礴,雄渾樸茂,而其為人卻謙和忍讓,以善為本。陳先生逝世時,我撰輓聯以悼之」豪氣雄風貫日月,謙和仁愛見肝心「,當可概括他為藝為人兩方面的特點.

陳先生在我等研究生剛入學時就諄諄教導」要走寂寞之道『,並以齊白石的藝術道路為範例,反對急功近利。這是我常引以為戒的。而在為人為藝上,他常寫的「松柏氣節,雲水襟懷」,激發我開拓胸襟氣度。陳先生的畫風書風對我的書畫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影響不是在外形上,而是透人了我的書畫的氣息與意境之中。

我在1985年碩士生畢業後留校任教。至1996年,我突發願望——攻讀博土學位。說干就干,經過幾個月的準備,考取為林樹中先生的中國美術史研究方向1997級博士生。在口試時,林先生笑著問我:「你在學術研究與藝術創作上都已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已經很有名氣,為什麼還要考博土呢?是為了補個文憑吧?」我認真地回答:「理由有二。一是為了完善我人生學歷的三級階梯,我已有學士、碩士學位,現在要攻取博士學位;二是要以攻讀博士學位來進一步制約自己,更高地要求自己,刺激自己在學識、學養和學術研究能力上的進一步提高與發展。」

徐利明先生作品欣賞

博士生三年,我比較系統地研讀了一些有關中國美術史以及文化史、哲學史等方面的重要資料,對史料文獻的收集整理、閱讀甄別等研究方法進行了學術思考與探究,而學位論文最終落實到書法史的課題上,撰寫了10餘萬字的《「篆隸筆意」與四百年書法流變》隨林先生三年,我深切地感受到一位實實在在。全身心付與美術史學研究的老一輩學者對事業的熱愛與執著及為人處世的樸實與真誠。這一高尚品質使他成果累累,年近八十仍孜孜不倦於學術。為了調查流失海外的中國名畫,他曾不惜將講學所得報酬悉數投入,回國時乘飛機資料超重,毅然將衣物等行李丟棄。我參與了由林先生任總主編的《海外藏中國歷代名畫》的編撰工作,深深為其事迹所感動。

在我的博士生學歷中,還有一件值得慶幸的事,即我的「書畫鑒定」課程,林先生聘請了當時正暫住南京的徐邦達先生任教。為此,我在近一年的時間裡,常去賓館徐先生寓室聽講。徐先生記憶驚人,某畫在某地某人之手,如何幾經周折,結果如何,畫面情況的細微之處,他的看法如何等等,毫不含糊。對於某書畫有何著錄,在某頁,拍攝製版情況、印刷效果與原作的差異,一一陳述,十分明晰。九十老人如此,不能不令人驚異。作為課程要求,我寫了一篇關於八大山人一件畫作的真偽問題的論文,徐先生讀後在論文標題頁上打了95分的成績,認真地寫下了「我同意利明同志……」一段評語,並落款、鈐印,令人難忘。

說起我的藝術之路,實即是我向諸位老師討教、學習,並在藝術、學術、教學的實踐中加以消化吸收,化為已有的過程。我今日之成績,乃老師昔日教誨之功也。師恩不可忘!這是我最深切的體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翰林 的精彩文章:

熔今裁古 鏤性鐫心
史上十大最貴的書法作品!

TAG:書畫翰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