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非遺保護資深專家在欽開講

如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非遺保護資深專家在欽開講

中國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國,

如何更好地傳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如何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取之不盡的寶庫?

近日,國家文化部非遺司原副司長

蒞臨我市作非遺講座。

小布今天就為大家獻上這份文化大餐!

2018年3月9日上午,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資深專家、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原巡視員馬盛德,在欽州市圖書館三樓報告廳作了題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現狀、問題及對策》的專題講座,講座由欽州市委常委、副市長徐立京主持。市直部分單位、市文新廣電局系統領導和幹部職工,欽州市國家級、自治區級、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北部灣職業技術學校、英華學院部分師生,共約200人聆聽講座,享受到一份精彩而豐富的文化大餐。

欽州市副市長徐立京主持

馬盛德1975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學院藝術系舞蹈專業,1998年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獲文學碩士(舞蹈學)學位,曾任國家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巡視員(主持工作),現任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向聯合國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專家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中國少數民族舞蹈學會副會長,研究員、碩士生導師。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特邀教授,中國民族大學「985工程」外聘專家,中南民族大學特聘教授,「上海大世界」專家委員會顧問。曾主持國家重點課題「西北人文資源環境基礎資料庫——西北民間舞蹈資料庫」項目,出版《人神共舞》、《中國民舞》等書籍,發表《傳統舞蹈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方法初探》、《在新起點上的非遺保護》等學術論文數十篇。《中國民舞》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和國家民委聯合推薦為「首屆全國百種優秀民族圖書」。

國家文化部非遺司原司長馬盛德作講座

馬盛德從我國非遺資源與基本概況、主要工作經驗、保護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主要對策思考等四個方面,深入淺出、化繁為簡地系統闡述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的全景與要點。

他以豐富的典籍文獻和圖文資料為依託,詳細梳理了我國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寶藏,指出非遺保護工作已成我國文化建設的一大亮點,並重點對「非遺」的概念、內涵和保護工作的關鍵點進行了權威闡釋,強調非遺保護的核心是保護文化「基因」,精髓是「活態保護」

馬盛德介紹,以2001年崑曲入選「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為時間節點,17年來,我國探索建立了一整套符合中國國情和非遺特點的保護制度和體系,如:建立非遺資源的調查制度、四級代表性項目保護制度、四級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製度,探索設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中央財政設立非遺保護專項資金,國務院設立「文化遺產日」,出台《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制定《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開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積極開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申報,與鄰國聯合申報共享非遺項目,舉辦各類非遺保護的展覽展示活動,進行「搶救性保護、整體性保護、生產性保護、立法保護」等。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李人帡(左)、陸景平(右)

馬盛德深入探討了非遺保護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威脅非遺瀕危的七大因素,提出了以下四大對策:一要深刻認識非遺保護的國際背景;二要建立科學的遺產觀、正確認識非遺自身特點和規律;三是保護工作從「建章立制」的基礎性工作全面轉入「提高傳承保護水平和能力建設」的縱深發展階段;四是未來非遺保護工作應強化三個意識即以人為本意識、走進生活的意識、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他不僅帶來了詳盡的數據和深刻的分析,也精心帶來了鮮活的展示,來自世界各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現代生活中的優秀實踐作品讓聽眾大開眼界。

「太生動了,這是我所聽過的最好的一個文化遺產保護講座。」市坭興陶藝公司羅禮烈總經理由衷地說。聽眾表示,馬盛德的講座理論結合實際,對我市的非遺傳承與保護工作,特別是我市正在進行的欽州坭興陶燒制技藝申報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工作,有著很強的指導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欽州發布 的精彩文章:

這是浦北2017的成績單,請注意查收!
倩影雲的藝術人生

TAG:欽州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