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京師範大學張濤教授: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北京師範大學張濤教授: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文丨張濤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出自《周易·乾卦·象傳》。唐代孔穎達《周易正義》解釋道:「天行健者,謂天體之行,晝夜不息,周而復始,無時虧退,故云天行健。此謂天之自然之象。君子以自強不息,此以人事法天所行,言君子之人,用此卦象,自強勉力,不有止息。」歷代註解於此並無分歧,只是存在時代背景和文化體認的某種差異。

作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周易》包括《易經》(六十四卦卦爻辭)和《易傳》(「十翼」),前者出現在殷周之際,後者相傳成於孔子之手,實際上是春秋戰國之世以儒為主、儒道互補而綜合百家、超越百家的產物。

《周易》強調天人合一、天地人一體,倡導人類對天地自然之道的尊崇、順應和效法,反映了中華民族傳統思維方式的特點。這種思維方式是以天人合一為核心的整體綜合、普遍聯繫的思維方式,而其最古老、最經典的文獻載體和思想淵藪就是《周易》。從出土的戰國文獻《郭店楚簡·語叢一》的「《易》,所以會天道、人道也」,到清代《四庫全書總目》的「《易》之為書,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都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就是講,天道永遠處於周而不息運轉生化過程中,君子因此也應該效法天道的剛健品格,發憤拼搏,積極進取,使有限的生命永不懈怠休止,獲得永恆的價值。

自強不息,首先強調的是剛健有為,積極進取。

張岱年先生曾指出:「在古代哲學中,與剛健自強有密切聯繫的是關於獨立意志、獨立人格和為堅持原則可以犧牲個人生命的思想。」

孔子強調「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又特別指出:「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而他本人也是身體力行,為了追求自己認定的目標,「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成為堅韌剛毅、奮鬥不止的精神寫照。

孟子強調「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倡導「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氣概,進一步彰顯了自強不息的精神能量和思想影響。

追求「日新」,樹立創新意識,不斷提高創新思維能力,亦是自強不息精神的題中應有之義。

《周易·大畜卦·彖傳》:「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繫辭上傳》:「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

其他經典中也有類似的思想。例如,《詩經·大雅·文王》:「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系列發明創造,都可以說是自強不息精神在具體創新實踐中的生動體現。

在《周易》看來,宇宙萬物處於變動不居的運動過程中,人們應該順應自然,革故鼎新,與時偕行。

《周易》中有革卦、鼎卦,《雜卦傳》:「革,去故也。鼎,取新也。」《繫辭下傳》說:「《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只有勇於變革,敢於創新,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實現可持續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歷史上那些傑出的、成功的改革家和創新者,莫不如此。目前,我國各項改革事業都進入到了一個關鍵階段,我們決不能為舊思想、舊事物所禁錮,要以非凡的膽識和氣概,自強不息,攻堅克難,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從而取得改革創新的最終成功。

自強不息的精神,也是與至公無私、公而忘私的思想聯繫在一起的。

明代來知德《周易集注》解釋「自強不息」時說:「自強者,一念一事,莫非天德之剛也。息者,間以人慾也。天理周流,人慾退聽,故自強不息。若少有一毫陰柔之私以間之,則息矣。強與息反,如公與私反。自強不息,猶雲至公無私。」

縱觀中國歷史,無數先進人物正是在自強不息、至公無私思想的感召和激勵下,為了維護民族尊嚴和國家主權,大義凜然,仗義疏財,慷慨赴死,不斷譜寫著正氣歌,傳遞著正能量。

誠如魯迅先生所言:「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新時期湧現出來的勞動英雄、道德模範,同樣也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傳承、弘揚和發展著自強不息的精神。

要真正做到自強不息,還應自覺地與厚德載物結合起來。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出自《周易·坤卦·象傳》,體現了中華民族胸懷寬廣、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若想最終成就和諧人生、理想人格和盛德大業,人們在發揮自強不息精神的同時,還要具備厚德載物的包容意識和博大胸懷,並使二者相互結合、相互融會、相得益彰。這也正是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今天依然是我們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

本文原載於《光明日報》(作者張濤,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易學文化研究院院長),圖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解讀丨「浩然之氣」 與儒家的道德精神
原來乾隆皇帝喜歡這麼玩

TAG:大道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