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媒:中國是如何在亞洲挑戰美國主宰地位的?

美媒:中國是如何在亞洲挑戰美國主宰地位的?

【觀察者網 綜合報道】《紐約時報》中文網12日刊出題為《中國如何在亞洲挑戰美國主宰地位》的文章稱,隨著中國日益強大,開始挑戰美國數十年來在亞洲的支配地位,兩國的競爭正在決定這個大洲的現在與未來。

文章還分別以日本、斯里蘭卡及菲律賓為例認為,與「冷戰」時期被劃分為兩個陣營的歐洲非常不同的是,亞洲許多國家要在「中國財富」和「美國安全」之間做出不可能的選擇,隨著各國接受、抗拒或控制中國不斷增長的影響力,這片大陸會同時依據多條界線分裂開來。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要「中國財富」還是「美國安全」?美媒:沒有選擇

根據過去五年間兩國的勢力變化分析,文章稱,這是一個空前緊要的時刻,「兩個大國都在尋求以自己的形象,重塑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地區的經濟和政治體系。」

文章提到,美國的軍力雖仍主宰著亞洲,但中國已經開始用不斷增長的軍事力量和經濟砝碼重整該地區的秩序,拉攏像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這樣的美國長期盟友。

《紐約時報》稱,在特朗普治下,權力向中國轉移的速度可能會加快,其變化無常的外交政策和對貿易協定的否定已經迫使亞洲國家重新評估自己的戰略。

當地時間3月8日,美國之外的原《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剩餘11個簽署國在智利正式簽署《全面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

@視覺中國

《紐約時報》稱,在沒有美國的情況下這項貿易協定的簽署,有力地表明了澳大利亞、日本這樣的國家是如何在沒有美國領導的情況下繼續前進的。如今,所有亞洲國家同中國的貿易都比同美國的貿易多,往往是二比一的比例,隨著中國經濟增長趕超美國,這種不平衡被進一步加劇。

文章稱,亞洲國家領導人知道,他們的經濟乃至國內政治都要依賴中國,而中國也樂於向它的朋友們提供投資。

不過,除經貿指標之外,文章還提到了「軍售」。文章稱,這一衡量大國影響力的指標顯示出美國在該地區的持久存在。

文章稱,購買美國武器的國家會使其軍事和外交政策與美國保持一致。「這一不平衡性反映出美國與亞洲各國軍事關係的強度,此類軍事關係的建立可追溯至第二次世界大戰。」

文章表示,這20個夾在中美之間的國家,許多要在「中國財富」和「美國安全」之間做出不可能的選擇。「這些國家不希望被迫在雙方之間做出選擇,」美國布魯金斯學會亞洲專家坦維·馬丹(Tanvi Madan)說。

《紐約時報》認為,所以他們沒有做出選擇。相反,大多數國家正在追求旨在同時從兩個大國手中獲得最大利益的戰略,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惹怒任何一國的風險,並維護國家的獨立。

文章稱,結果可能會與「冷戰」時期的歐洲非常不同,那時的歐洲被清楚地劃分為兩個陣營。相反,隨著各國接受、抗拒或控制中國不斷增長的影響力,這片大陸會同時依據多條界線分裂開來。「每個戰略都包含艱難的妥協,為亞洲其他國家,或許有一天也為全球——提供一個如何應對一個由中美主導的世界的模型。」

日本——「制衡中國」

《紐約時報》稱,儘管世界可能在向著有利於中國的方向發展,但日本提醒我們,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它提供了一個對抗中國的模板。」

文章稱,身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日本以自己的復興來同中國的崛起較量,其利用自己的經濟建立起獨立而強大的軍事和多重外交關係。「它正試圖重建一個名為『四方安全對話』的非正式聯盟,隱含有對抗中國的性質,另外三方是印度、澳大利亞和美國。」

去年9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問印度 @東方IC

「日本仍代表著阻擋中國的力量。」《紐約時報》認為,作為亞洲最大的經濟體之一與西式民主國家,它沒有屈從於中國的力量,而是同中國抗衡。大多數國家都缺乏日本的經濟實力,但是它們仍然可以效仿日本的榜樣,而東京也正在試圖組織它們效仿自己。日本沒有順從地接受美國退出,而是表示各國可以做出補償。

斯里蘭卡——「與中國結盟」

「斯里蘭卡可能不像一個地緣政治領頭羊,」文章稱,但中國在斯里蘭卡投資修建港口設施,這標誌著中國正在將其經濟實力轉化成不斷擴張的軍事實力與政治實力。

近年來,中國在亞洲各地開發了更多基礎設施項目,包括港口與運輸走廊。《紐約時報》稱,這些開發項目最終都可能會落入中國手中。去年12月,斯里蘭卡政府將正式把該國南部的漢班托塔港的資產和經營管理權移交給中國招商局集團。

「中國正在利用豐富的勞動力和資本投射他們的影響力,」耶魯大學法學院的亞洲安全問題學者米拉·拉普-胡珀(Mira Rapp-Hooper)說:「這種情況主要發生在美國影響力不大或沒有提供大量援助的國家。」

「對中國來說,這是一個前景看好的模式。」《紐約時報》認為,中國的經濟實力自然符合發展中小國的需求。它還在美國大筆投資的地方推進,比如巴基斯坦。它還正在慢慢把這種模式擴大到亞洲之外的地方,勾畫有朝一日可能會形成一個全球網路的版圖輪廓。

《紐約時報》認為,中國在南亞的成功依然表明,它可以把一個強大的對手包圍起來。在南亞,中國正在利用貿易和投資,與和印度接壤的所有國家建立聯繫。

菲律賓——「在中美之間搖擺」

《紐約時報》稱,也有很多亞洲領導人用在這中美兩個大國之間搖擺的方式避開它們。但幾乎沒人做得像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Rodrigo Duterte)這樣,既有創造性又毫不遮掩。

杜特爾特/資料圖 @視覺中國

文章稱,2016年一上台,杜特爾特就表示他可能會結束菲律賓與美國長達65年的盟友關係。杜特爾特出訪中國,承諾與中國合作,並且似乎是為了表示沒有回頭路可走,他還言語回擊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

最終,杜特爾特獲得了兩個大國的讓步。美國削減了菲律賓對兩國聯盟的義務,同時繼續保障該國國防。中國則在海上爭端和可能的投資協議上給杜特爾特提供了優惠條件。

《紐約時報》最後寫道,一個可能出現的未來是,各國既受美國的影響,也受中國的影響。這種未來既是美國的,也是中國的,中間的國家既不是完全獨立,也沒有明確結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世界盃或將遭遇「蝗災」 球場能否保住?
英媒:中國日漸強大 英語的作用將越來越小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