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媒體都誇《黑豹》好看?票房大賣的「正確」電影

媒體都誇《黑豹》好看?票房大賣的「正確」電影

賀歲檔的熱潮最終散場,《紅海行動》成為最後贏家,收官33億,在小數點後面再加4500萬,成功登頂中國電影史上票房排行第二的寶座。至此,主旋律電影大放光彩,一部50億的《戰狼2》,一部33億的《紅海行動》,不僅鼓動了人民大眾拳拳愛國之心,也極大釋放了中國電影市場單部電影的潛力。

正因如此,主旋律電影在國內也一躍從無人問津的大冷門,奧特曼變身一樣成為2018年初最熱的電影門類。而在遙遠的大洋彼岸,俗稱燈塔國的美利堅似乎也正經歷著換湯不換藥的神奇故事。漫威旗下首部以黑人為主角的超級英雄電影——《黑豹》,真的如一匹不可阻擋的狂野黑豹,北美大陸上映尚不足一月,就完成了本土吸金5.62億,全球票房擊破10億美金的記錄。

至此,《黑豹》也順理成章地成為迪士尼公司發行的第16部全球票房總收入突破10億美元的影片,以及「漫威電影宇宙」系列中第5部超過10億美元票房的電影。而單論北美電影票房記錄,這部超級英雄大片也萬分愜意地登上了歷史票房第九位的排名。

不過,儘管《黑豹》已取得煊赫的戰績,但在中國市場,它的表現只能說中規中矩,首周3億人民幣的票房談不上失敗,但對比全球十億美金的收入,這點票房就只如一滴水滴入湖泊,不值一提。

而票房上的對比也折射著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對於中國觀眾來說,《黑豹》對美國人的獨特感召力並不能讓他們感同身受。無論是文化、國別還是最終導致的認同上的差異,其造成的結果,或許與《戰狼2》在美國遇冷一般無二。

《黑豹》故事:美國人的美國夢

《黑豹》講述的故事相當老舊,不少評論者以真人版《獅子王》來類比確實妥帖,一位年輕帶著浪漫主義思想的王子,一位滿腔復仇烈焰的叔叔,在黑非洲的大草原上伴隨高科技的背景,上演了一場十分通俗的莎翁大戲。

誠然,電影前期韓國的戰鬥場面依然保持了好萊塢一貫的「飛車+打鬥+特效」,但最終冷兵器模式的打鬥如同過家家一樣不能給人絲毫的感動,最終半和解的結局充滿溫情,又滿是俗套的痕迹。像網友「架空」就認為,該片讓人失望的原因不僅在於打鬥場景落後,「明明擁有強大科技力量,但武士只能拿刀槍劍戟奔跑著對劈」,更在於故事講得太不精彩。「拍王位之爭,也不是不可以,但至少要拍得一波三折、險象環生,結果最後的成品單薄無腦,閉著眼睛看都知道下一步要發生啥,讓人看完之後連回想的慾望也沒有。」

但就是這樣一部既不幽默又很俗套的電影,北美的評價卻始終如一的保持高贊,著名影評人談不上沒節操,卻絕對故意忽略著電影的瑕疵和不足,甚至爛番茄79%的觀眾評分和6.8的Metacritic,都沒能讓這些主流的媒體產生半分動搖。

支撐著他們絕不認輸的,除了充耳不聞,自然也少不了北美本土足以記入歷史史冊的票房紀錄:5.62億美元,觀眾們不叫好沒關係,叫座就是最佳的言論後盾。

那麼,既不幽默也不成熟的《黑豹》何以取得成功?

首部黑人為主的超級英雄電影,足以成為這一切不可思議的萬能解釋。

《黑豹》的成功:時與運

從普遍的評分,無論是中國豆瓣還是美國爛番茄來看,兩國的觀眾都只吝嗇地給以6.8分,這個分數不僅低於之前上映的《蜘蛛俠:英雄歸來》和《雷神3:諸神黃昏》,還成功登上了漫威電影宇宙成型以來最低評分的寶座。

但是,《黑豹》的質量不佳掩蓋不了電影在商業上的巨大成功。無論是主流媒體無休止的追捧(大家都知道是什麼原因),還是北美觀眾們一邊打低分一邊進影院,最終的結果,就是《黑豹》擊敗了漫威電影宇宙中所有的輕重量級選手,與《復仇者聯盟1》一起成為北美影視票房排行里唯二的漫威電影。

縱觀成因,對《戰狼2》爆款的分析對於《黑豹》而言恐怕可以直接套用。

首先,「種族意識+政治立場」成為最大殺器。根據美國相關媒體統計,觀影《黑豹》的群體中,黑人佔比達到37%,而此前《雷神3:諸神黃昏》則只有19%,黑人兄弟支持黑人電影,成為票房增長極為有力的拓展。同時,「政治立場」上對黑人的普遍同情,在近幾年已越來越影響到大型獎項和電影票房的歸屬,2017年奧斯卡最佳電影頒發給《月光男孩》,就是再明顯不過的例證。

其次,《黑豹》的上映正處於漫威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過渡的關鍵階段,漫威電影宇宙積累的人氣形成的慣性有利地加持了電影票房的增長,作為《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的預熱,《黑豹》在「政治正確」以外,無疑也具備龐大的基本盤,漫威電影宇宙的觀眾為這次票房大爆發奠定了最初的基礎;

最後,儘管《黑豹》既沒有漫威慣常的幽默氣息,也缺乏強力的故事體系,但是其有別於其他漫威電影的氣質依然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有評論家就指出《黑豹》帶著嚴肅氛圍的敘事方式,是「披著超級英雄外殼的莎翁劇」,「在失去了之前鑼鼓喧天的娛樂氛圍後,嚴肅的通俗化反而增加了觀眾基數。」

票房成功=政治正確+英雄主義?

與同樣「政治正確」的《神奇女俠》相比,《黑豹》顯然在質量上更遜一籌,但兩者乃至中國《戰狼2》、《紅海行動》的成功,都具有相當程度的相似性。

毫無疑問地是,「政治正確」這桿大旗在全球範圍都具有恐怖的商業殺傷力。「女權運動」與《神奇女俠》,「大國崛起」與《紅海行動》,「少數族裔」與《黑豹》,這些成功的例子都證明「政治正確」不止可以帶來聲譽,還能帶來生意。

但大量失敗的案例都表明,「政治正確」這張牌並非萬能,利用的方式才是決勝的關鍵。而已有的這些成功案例似乎也確實展示著一種全新的創作方式——英雄主義與「政治」潮流前所未有地結合在一起。

然而,是否「政治正確」+英雄主義的結合體就一定能引領流行?或許當失敗者出現的時候,答案就會浮現。

作者 | 文創資訊記者 羊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家 的精彩文章:

福特獲得無人駕駛警車專利,可自動開「罰單」
拼多多滲透率同比增長超1500%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