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香港究竟藏了多少有趣的小秘密?

香港究竟藏了多少有趣的小秘密?

第一次坐廣九列車往返香港,像一個真正的蠢貨那樣感嘆一下:好方便哦。

兩個小時的單程,不用在羅湖之類漫長過關,也是第一次用卡自助,以及暗自竊笑居然這樣的車上也還是會賣20元大雞腿。

去了香港兩天半,為「書得起」換書小組群帶回了鄧小樺的書,也實現了第一次在香港看話劇,以及很多很多意料外的逛吃體驗。

抵達後搭港鐵去住處,發現港鐵特色的馬賽克牆磚上有無數個碩大的二維碼,抓住一點空隙時間掃描了一下,出來下圖。

↓↓↓↓↓

fine.

這次的airbnb訂的蠻好的,比之前幾次要成功,大家也知道其實airbnb在香港算是不合法的,之前無論是和東南亞人士共享空間還是入住了大套有菲佣但被鄰居在鐵門上寫「get out!」其實都很詭異,好像懷抱某種偷偷摸摸與歉疚,但這次好像遇到的房東是大陸人,總之他用wechat,也是簡體字,家裡簡單幹凈一應俱全,除了沒太多晾晒衣服的地方(但是之前馬戲團有跟我說以後旅行都可以用街邊洗衣店解決),其他幾乎完美了。

感覺下次去還是可以住這家。

住的地方在港大附近,就和為大家做代購的煙圈小哥哥約在附近見面,其後兩天基本都是他帶我玩,這是個超級能夠找到一切戳中我點的人啊,真不愧神交已久。

我們先去港大吃了點東西,稍微逛了下校園,我隔天去香港理工找高歌的時候也發現(包括五年前在萌萌帶我逛港中文的時候也意識到),香港很多大學的建築結構是高低錯落的,隨著地勢或者周圍環境而變化,也 幾乎是沒有圍牆,不設防,訪客不需要登記,自由參觀甚至享用各種資源的。

真好啊。

我們快走出校園時參觀了一下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最近的一個展還蠻有趣的,叫「二生三:張洪與秋麥合作作品」,就是當代水墨與黑白攝影的一個結合,水墨為底,攝影拼貼在局部,是很有意思的構想。

整個館的內部設計會讓人想起廣東省美術館,但是更加傳統中式和幽暗,除了畫展還有一些器皿銅鏡和宗教物品的陳列。真是細細看也能看上一陣子。

離開港大,路上又見到一些有趣的東西,很愛看香港各種路標地名,這邊就遇到一個「精緻台」,不過好像還是沒有上次的「歌賦街」精彩。

即刻我們就去到一家書店,其實能夠開在路邊的獨立書店已經是比較罕見了,又不是三聯中華或者天地,雖然是高校附近,但是應該也寸土寸金吧。

所以這家也是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地這樣堆疊著書,英文港台簡體都有,有翻到疑似龍應台簽名本若干,但我實在不是簽名本愛好者或龍應台粉絲,翻看後也就放下了,倒是一本完全沒聽過的詩人小說引起了興趣,買下。

這麼小的店,還兼賣餐飲,可能想留住大家多看一會兒多買幾本吧,但是環境太逼仄了,儘管老闆娘熱情,還是很難想坐下來呀。

這附近還有兩家中學,一家是聖士提反女子中學(St. Stephen"s Girls College),一家是我們進去參觀的英皇中學。

英皇中學好像是男校,恰逢開放日,我們進入大堂就有四個小夥子瞬間起身說「歡迎光臨」,嚇了一跳,也有點不好意思,被塞了一大疊宣傳冊,後來翻看時竟然還有家長會的內容,啊,其實是到了可以做家長的年齡了呢(大霧)。

學校非常歐美式,小班化,因為開放日,每個班都有主題,有的班好像還在唱k,我們有走進一些掛著宣傳環境問題和世界局勢的班級,其實可以做一些互動,但是太害羞了,就出來了。

在學校裡面轉悠的時候,感慨十幾歲真是精力無限又活力四射,操場上面像是剛散場了樂隊演出,還有許多社團擺攤宣傳,男生們穿著深藍色制服,裡面是白襯衫和一種雪青色的領巾,互相追打嬉鬧的樣子真是美好。

有些旋轉樓梯牆上有校史圖片展,可以看到幾十年前這個學校是有女生的,現在要是想戀愛可能只能去對面聖士提反女中約姑娘了?也看到學校曾經歷經戰火,每種小歷史都在大歷史之中啊。

接著我們去逛了附近的一家文具店,不做功課的我都大概能看出這是一家網紅店。

↓↓↓↓↓

其實香港人也是日本愛好者吧,只是沒有那個亞洲國家或地區能真的完全實現日本式的安靜隱忍,香港這麼多元當然也不行,叮叮車與各國語言融匯交響,客觀上做不到霓虹國那種靜音級別的內斂,但是如果我們談設計呢?

這種網紅風的文具店,陳設方式也是方所常用的,就是Ins風格,簡潔舒服大方。雖然很多品種都熟悉的不行,很多也確實在日本買過了,可還是買了兩隻鉛筆類的,總覺得這樣有借口拿人家的名片而不覺得冒昧了。

接著我們去了精神書店,哇,這家書店居然用塑料透明帘子就隔開了兩個世界,書店裡面冷氣開的挺足的,三月的香港尚不到完全可以穿短袖的時候,進入這片清涼,最好的解釋只能是迅速靜心吧。

精神書店的書也是堆疊錯落,但是比之前那家更加有序,分類清晰。香港本地的幾位暢銷者永遠佔據大地盤,便利店都買得到的亦舒更是雄踞一大片空間。

這家店靠門口的一區倒是驚喜頗多,本來轉完全店以為沒什麼可買的我們在門口這邊挖了一堆寶。

然後我們坐巴士去遊街,啊不,油街,就是在北角的一個小街區,查了資料知道,這裡前身為香港皇家遊艇會會所,於1908 年建成,是二級歷史建築,現在已經活化為多種用途的一個場地,有藝術廚房,有「油」樂場,還有一個露天的裝置,以及一個神秘的投影空間。

遊樂場里其實擺滿了各種顏色的小盆,裡面都是市民的創作。這次看到的議題大概是大家在小盆里寫下和畫出想對港府訴說的心聲,有很幼稚的簡筆畫,也有畫的極美極專業的作品,還有一個,畫了一隻耳朵,很直白地寫「希望港府多聽市民意見」之類的話,在這個小小的房間里走動,忽然滿心湧出感動。

於是我在留言區也貼了一張便利貼。

↓↓↓↓↓

出了「油」樂場,外面有個神奇的裝置,本來我只是觀望,但是這塊牌子上說,這個裝置是可以推動的,是一塊「插入」在土地上的,用來反思我們怎麼去看待綠化等問題的「花壇」。

但是我們好奇地嘗試之後,發現是不行的,推不太動。而且煙圈說,我們嘗試去推的一瞬間,他和門衛大叔對視了一眼,對方一臉驚恐地看著我們。

真是瘋子啊。我說我們。

從這塊詭異的裝置往前走,有一個幽暗的區域,看指示牌好像還沒開放參觀,但是兩邊的志願者小姐姐說,是可以看的,要從一個窄長的通道進入,然後左轉。

想起所謂戴望舒《雨巷》當中所描述的蘇州的「一人巷」,幾乎就是那樣的感覺了,直直地走進去是瀰漫的黑暗,隱約的光,走到盡頭左手邊是有路,可也彷彿是死路,我微微害怕,側過身,壞壞地讓煙圈走前面。

復行一個折轉,進入一個播放著投影的小室。我本來沒有看出動態,但其實那個畫面是一個多面體在星空上旋轉。一開始我以為是地球,可靜靜等著好像又不是,地圖標示上都是拼音或粵語拼音或英文的註解,看了好一會兒,煙圈說,這是香港。

把一個城市拆解細分成一個星球這樣轉動,真是複雜又簡單的心思。

在香港街頭走,宣傳紙常常這樣磅礴地平鋪在各種商鋪的捲簾門上,偶爾也夾帶著一些奇怪的聲訴呼告,有時候哀嘆一聲,在內地上告無門的事情,貼來香港,真的會有效嗎?

可能已經真的是絕望到了病急亂投醫的程度吧。

稍晚我們去吃了一些甜品。在街口坐著吃的時候我喜歡看店招,煙圈在做people watching,他留意到一個鐘錶店門口的阿姨非常有氣質,穿著素凈,帶著眼鏡,讀了一會兒報紙,又和街坊靜靜閑談。我們也聊到流浪漢,聊到城市裡無家可歸的人,聊到救濟究竟是否真的能夠體會露宿者的心……

補充完體力,我們繼續去書店。

這就是香港有名的到處是貓咪的「森記圖書」啦。店主不但真心愛貓,也真心愛書,雖然也是密密麻麻碼放的書,但哪怕是二手書的那一間,品相和排布都很有心。

而且店裡有些細節上的布置能看出店主的心氣和價值觀,絕對是那種傲骨錚錚支持自由民主的進步人士。

店裡還有很多「假貓」,應該是店主旅行世界各地的收藏,有的還藏在書堆里,猛然看到會一驚。

這種書店的樂趣主要還是尋寶吧,一旦找到,那種開心程度簡直難以形容。

經歷三家書店的我,其實已經背不動了,因此決定去一下不會再剁手的……香港中央圖書館。

進入夜晚,可能手機也開始有點累,給我呈現的照片都開始可怕起來……

中央圖書館是新建的,建築風格有種說不上的怪異,不是很美,但觀光電梯愛好者還是可以感覺上上下下盡覽夜色的樂趣。

基本上是一個兼容並蓄的圖書館,雜誌書籍一應俱全,也是外文港台簡體都有,總體其實比較中規中矩。

圖書館外面是運動場,晚上出來鍛煉的人已經都是短袖短褲了,有看到男女混搭排球賽,真的都是活力滿滿啊。

最終還是非常非常不能免俗地去了誠品。其實之前來香港多次,都顧著去二樓書店,一家誠品都沒去,這次就有去了兩家,第一晚去的是銅鑼灣店。見到一些企劃,也感到有些操作是業內跟隨誠品或者是彼此相似的。香港誠品會比較貼合在地需求吧,有很多金融的商業的書,也有很多飲食類,感覺和這個城市一樣活色生香。

當然還是會有藝術的文學的沉靜的東西,會在撫觸一本本書的時候停留或划過,一邊細細交談著對許多文字或作家的看法,最好的旅伴果然也應該是書友啊。

本來以為一篇可以寫完的香港兩日,沒想到第一天的內容就寫了這麼長一篇,還是自己太不會壓縮精簡了。其實這已經壓縮精簡很多,真的是沒辦法形容自己對香港的喜歡,對很多時刻的迷戀,如果真讓我撒開寫,是永不能窮盡的。

下一篇大概本周內就會出,當然要儘快記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得起 的精彩文章:

各位「室友」,請注意查收「年報」

TAG:書得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