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歐陽修的一首《蝶戀花》,感情深致含蓄,引人遐想

歐陽修的一首《蝶戀花》,感情深致含蓄,引人遐想

《蝶戀花》是一首由傷春而引發的抒情之作,所抒發的是難以實指的濃重的傷感之情,詞的上闕直抒胸臆,表達每到春天,「惆悵還依舊」的愁苦心情,下闋則用麗景抒發哀愁,對這種愁悶心理進行追述。

《蝶戀花·誰道閑情拋棄久》

宋代:歐陽修

誰道閑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裹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誰道閑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詞人開篇即發問:誰說愁悶的心情已被拋棄良久?接著自問自答,每當春天到來,惆悵的心情還一如從前,揮之不去。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裹朱顏瘦」,詞人日日在花下醉酒,還是改變不了逐漸消瘦的容顏。「日日」,點明時間的連貫性,可見時間的長度;「還前」道出地點;「病酒」,指出動作的單一,詞人除了喝酒,似乎沒有其他事情可做;「不辭鏡裹朱顏瘦」,說明結果,隨著時間的流逝,生命也隨著流失。

眾所周知,古人偏愛將春天的花視為美好的事物、生命的象徵,而凋謝的花則被等同於生命的凋零和頹敗。常言道:「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花落花又開,一年又一年,詞人透過銅鏡看到自己的容顏逐漸消瘦,逐漸蒼老。因自己日日閑散,無所作為,虛度光陰,故而讓詞人倍覺惆悵、鬱悶。

此外,歐陽修一向對酒情有獨鍾,並自號「醉翁」;而他的詞作和散文中也頻繁提到「酒」,更有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流傳後世。「病酒」,即醉酒,此外,詞人並非開懷暢飲,而是借酒消愁。之所以天天在花前醉酒,一是因為百無聊賴;而是痛感時光流逝,自己卻無法得償所願,因而只能借酒消愁。

何以詞人會覺得「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那是因為詞人看到河畔的青草又綠了,河堤上的柳樹又長新芽了。原本,這是春天的氣息,是勃勃生機的象徵。但在詞人看來,這是在提醒他,又一年的時間過去了,故而又添新愁。無可奈何之下,詞人負手獨立於小橋之上,任由春風盈滿雙袖,看著平林那一輪新月在黃昏後升起,沉思著,陷入自我的世界裡。是孤獨還是寂寥,引人遐想。

縱觀全詞,詞人先由內感時間和生命的流逝:「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轉移到外化時間和生命的流逝:「朱顏瘦」、「青蕪」和「堤上柳」。通過外化,用自然規律這一無法辯駁的事實作證內感的正確性,解析新愁源於不斷流逝的時間和逐漸蒼老的生命,悲傷,憂愁之情溢於言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美詩畫 的精彩文章: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經典詩詞10首
杜牧一首贈別詩,以蠟燭喻人,不言人而言燭,襯筆絕佳!

TAG:最美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