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加拿大我被抬上了救護車,收到賬單傻眼了

在加拿大我被抬上了救護車,收到賬單傻眼了

是的,八輩子也沒想到,我居然會被抬上救護車,而且是在加拿大。

時間還要回到一個多月前,我送女兒去雪山上課後,打算自己順便滑幾圈。那天山頂上有風有雪,帶上雪鏡後發現鏡片起霧,視線更加不好,但這沒有影響自己滑雪的興緻,隨便擦了幾下開始接著滑(為事後的意外埋下了伏筆)。

來回滑了一會兒之後,自我感覺良好,打算試試旁邊稍難的雪道。滑了大概一半的路程,發現前方聚集了一小波人,此刻的人群加上風雪以及模糊的雪鏡都使得前方變得不可預知,我逐漸停下,猶豫是不是等一等再滑,但此刻我隨即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繼續下滑

為了避開眼前的障礙物,我打算從左前方繞過去,但當瞬間滑過去後發現前方坡度更陡,心中一緊,下意識決定臨時向右轉彎,之後在向左轉彎,熟料,速度突然變快,但因轉彎太急,我一下子失去重心,一聲近乎慘烈的咔嚓聲瞬間傳入耳中,錐心般的疼痛,人如摺紙一般向後直挺挺地摔倒在地。

劇痛、無法忍受的劇痛,讓我近乎昏厥,視線變得更加模糊。出於求生的本能,模糊間看到前方有人,用盡最後的力氣大聲呼喊:「Help me! My leg is broken(救命,我的腿斷了)。」,隱約中一名藍衣女子奔赴身旁,依稀聽見她幫我撥打了急救電話,很快一名紅衣急救隊員跑到了我身邊。

已經記不清急救隊員是怎麼幫我鬆開雪板,怎麼幫我查勘傷勢,只記得我在不停地說我的女兒還在山上上課,我不能走,我要和她一起走。得知此情況後,他開始聯繫女兒所在班級的教官請其儘快把女兒帶到纜車站,同時他又呼叫來了一輛履帶急救車和另外三名急救隊員。

履帶急救車(示意圖)

急救隊員從車上抬下擔架,打開急救包給我受傷的腿進行固定,疼痛隨之大為緩解,腦子開始慢慢清晰。此刻才發現人家的急救真的非常專業。在腿部被固定後,我被抬進擔架上一個如同睡袋的包裹里,拉上拉鎖後整個人立刻被緊緊的裹住,體溫得以保存,身體漸漸停止了發抖,這比躺在地上舒服太多了啊。

然後四人把擔架舉起、抬上車。可真的有必要四個人來抬我上車嗎?難道我有這麼沉?

包裹式擔架(示意圖)

履帶急救車很快開進纜車站,四人再次把我從車上抬下來並送入纜車車廂的端頭,此時女兒也被接到了纜車內,一看到我躺在擔架上,人一下子嚇傻了。女兒的驚恐讓我立刻意識到我必須要忍住疼痛,隨即便笑著招呼女兒說:"看,媽媽酷不酷,這樣咱們都不用自己扛著板子下山啦."

纜車在等到女兒後便開始下行,四人為了保護我不受到擁擠,在纜車內組成人牆,把我與纜車上的圍觀群眾隔開。本以為,等待我的是山下醫療室的冰敷,熟料,最扎心的一刻來臨了……

山下居然停了一輛救護車!我的天啊,一直都聽說救護車需要自費而且是天價,心中頓時一萬隻草泥馬奔來,內心大喊「放我下來,讓我走吧……」

救護車司機的眼睛是犀利的,大概見多了,便能讀出我眼神中的驚恐,在把我推上車之後,慢悠悠的說:「你有權拒絕乘坐救護車,但我們的建議是你應該立刻前往醫院進行檢查。」尷尬地沉默五分鐘後,看著驚恐的女兒,我妥協了:「算了,今兒老娘就奢侈一把吧。」隨後急救隊員又幫我和女兒脫下滑雪靴,找到我的車並把所有的滑雪裝備放入後備箱,拿來替換的球鞋送入急救車中。

好吧,可以安心上路了。

車行大概二十分鐘抵達醫院,果真沒見識過這陣仗,轉瞬間身下的擔架從車上拉下來變成了推車,急救人員拉著從緊急入口進入醫院,此刻大概是下午四點鐘,而在隨後的十五分鐘,竟然完成了醫院的住院登記以及X光的拍攝,可謂神速,全然不見傳說中的加拿大龜速醫療。

也許是急救車送來的緣故,入院之後全程享受「VIP待遇」,護士推著車行走於各個檢查房間,同時還關照著身邊的女兒,把我推進X光室拍片後,我發現竟然不需要我從擔架床上下來,所有的拍片設備如同變形金剛一般在我面前各種扭轉並完成拍攝。

緊急通道送入醫院

等待入院登記

等候X光拍攝

一系列的檢查完畢,我被推入了候診室。女兒如同小貓一般拱在我身邊,開始給我講她自編的小卡通故事,而我的內心卻開始翻江倒海,思量著這VIP的急救服務究竟要花多少錢啊......

推入單人候診室

進入候診室大概又過了二十分鐘,醫生進行了初步檢查,又過了半小時,醫生再次來臨,微笑著說「你很幸運,骨頭沒有摔斷,但要進一步檢查ACL,目前需要進行固定,再配上一副拐,便可以回家了,三天後請約見你的家庭醫生。」

隨後又來了一位笑容滿面的護士姐姐,親切地問「親,請問你有保險嗎?」,扎心的那一刻終究到來了,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我無比惆悵地回答:「別的沒有,只有全民醫保,你需要看證件嗎?」,「哦,不需要的親,有醫保就好,那麼請簽字吧,一共50塊。現在不需要付款,之後我們會寄賬單到親的家裡。」

聽到這話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如此的救護服務,還有嶄新的固定器和拐棍,居然只要50塊,並且隨後支付,這比本山大叔賣的拐實在太多了啊。一把抓過賬單,有幾十,還有幾百塊和一個一千多塊,總共大約幾千塊吧,但最後一欄居然真的只是50塊!(當時真心太開心,以至於忘了拍照留影,事後萬分後悔。)

簽字之後,護士姐姐手法熟練地打開成品固定帶,教小學生般告訴我怎麼對腿部進行捆綁固定,並告知三天後前往家庭醫生複查進行後續治療,然後又拿出一副新拐,根據我的身高進行調整,又給了我一份拐杖的使用說明書,確認我學會使用之後,才放心地指引我到門廳等候前來接我出院的朋友。

人生在世,誰都不希望意外發生在自己身上,但誰也無法阻擋意外的發生,更無法預測意外會在何時、何地降臨,那麼當意外發生時所能接受到社會救助,尤其是當孤身一人在完全陌生的環境中突遭意外,來自陌生人的救援便顯得尤為重要。

而這次,我根本不記得第一個奔赴身邊的路人是什麼樣子,也不知道那幾名救助隊員的名字,更不知道那個在醫院裡一邊推著我做檢查,一邊安慰女兒的護士是誰,等等等等,但正是他們的一點一滴共建了這個安全的社會。

此刻,讓我再次想到先生不在身邊時發生的意外早產(加國產子記(上)、加國產子記(下)),我只能說,我真的很幸運,感謝過程中幫助過我的認識的和不認識的朋友們,感謝加拿大。

而後面發生的故事,醫生提到的ACL又是什麼鬼,再聽我慢慢講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貓兒記 的精彩文章:

TAG:貓兒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