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拓荒英雄到陪跑小弟,只怪李國慶太「小氣」

從拓荒英雄到陪跑小弟,只怪李國慶太「小氣」

時光容易把人拋,19年前噹噹上線,成為中國最早的電商企業之一,當時馬雲還在為阿里的融資犯愁,而劉強東還在中關村賣光碟。論資歷,李國慶絕對是互聯網拓荒時代的英雄,可是現在不管是知名度還是影響力,噹噹都無法和京東阿里比了。

這些年,噹噹網經歷了美國上市到黯然退市,關於噹噹的最新的消息是:停牌近兩個月的海航旗下上市公司——天海投資接盤了噹噹網。

一手好牌為何會打成這樣?這與李國慶過分輕敵、局勢判斷失誤、錯過時間窗口不無關係。

1999年成立的噹噹網,無疑站在了行業的風口。沒過多久,噹噹網就以"中國的亞馬遜"概念在2010年赴美國紐交所上市,發行價16美元,上市當日市盈率超過100倍,創下當時在美上市公司市盈率最高水平,一舉聞名。據公開數據,2008年京東的營收僅為噹噹的75%。

然而劇情急轉直下, 資本市場資金的注入並沒有為噹噹帶來業績的爆發,2016年5月,噹噹網正式退市。後來噹噹網CEO李國慶表示:"從現在來看,當初上市是一個失誤。上市之後會有各種對盈利的要求,經不起虧損,於是就捆住了手腳,而在高速爆發的行業中必要的虧損是需要的。"這一番話即道出了噹噹上市退市的緣由,也道破了噹噹網當時的窘境。

此外,噹噹網雖在一開始處於主流電商陣營,但由於市場仍高速發展,各細分、垂直領域依然未被挖掘,圖書之外的領域也如火如荼地興盛起來噹噹暫時地領先已不再不具備市場統治地位,多元化的發展思路讓更多攪局者加入圖書混戰,當初的小弟異軍突起。

京東作為其中一員,更讓專註圖書領域的噹噹心力交瘁。2010年噹噹與京東的價格戰,導致噹噹主營圖書業務的營收和利潤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2015年第三季度,是噹噹最後一次發布財報,當時京東的營收已經是噹噹的18倍。

起初的時候,雙方各自都在圖書和電器上發展的不錯,但是噹噹在電商百貨上面動作太慢。噹噹為了2010年上市,集中力量做圖書,求利潤,停下了擴張電商的步伐,上市之後,電商方面依舊發展緩慢。

為什麼噹噹在電商的路上走得這麼慢?主要是資金問題。畢竟電商行業是一個燒錢的行業,但噹噹網的現金流一直是不充裕的,融資金額太少,甚至2007、2008年還斷過融資,2011年因為資金問題退出過電商百度廣告推廣,導致流量大量減少。由於資金問題,導致無法餵飽電商這個機器,是噹噹網落後京東最主要的原因。

而噹噹網資金短缺的問題又跟其主營業務有關。噹噹網一開始就是賣書的,但當百貨、3C、服裝等品類已經佔據電商主流的時候,噹噹網給人們的印象依然只是個賣書的電商。上市後的噹噹在2011年總收入為36億元,其中圖書音像就佔了67.9%。而中國的圖書市場與3C產品相比,無論是貨單價上,還是未來的發展潛力,都是遠遠不能相提並論的。同樣是2011年,京東的總收入為212億元人民幣。

其實,李國慶不是不清楚京東商城賣的是貨單價高出圖書數倍以上的3C產品,但是李國慶依然拒絕了跟著賣3C,他認為:"這麼多年,噹噹在圖書市場遙遙領先的地位沒變,別人都狂砸我還不用太燒錢;另外,其他電商賣100億、1000億,對我來說沒有吸引力。中國的手機和筆記本電腦是一個一兩萬億的市場,1000億才佔5%,在行業裡面沒有話語權,我覺得要想盈利還非常難。"

這話其實沒錯,但是問題的關鍵在於,圖書與電子產品的成本本身就不處於一個量級上。

於是後期的噹噹似乎想明白了,開始想辦法扭轉,可是"復活"之路曲折又艱辛,更重要的是,噹噹的策略很不明晰,一會兒深挖圖書、一會兒轉型時尚電商、各種跨界看得人眼花繚亂,最後的結果就是"優勢沒鞏固,劣勢沒努力"。

目前的電商行業,阿里、京東雙雄爭霸,噹噹早已跌出國內電商第一陣營,再去搶奪阿里和京東份額已經不是易事。同時噹噹用戶這些年養成的"噹噹是做網上書店"的思維習慣,認知改變善需時間。

不過噹噹雖然已經遠遠落後於各大電商巨頭,但在圖書零售始終處於霸主地位,業績增長率維持在 20% 以上水平,巨大的用戶量也是一筆價值不菲的財富。

可以說,海航系的資金支持將成為其轉型的一個契機,就看後續如何來運作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時金 的精彩文章:

連1輛車都沒有交付,就敢做中國的馬斯克?
59元賣到5000元,碧桂園的發展秘密全揭露

TAG:新浪時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