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遠古時期那些事,共工其實並不是水神,他也沒有戰敗怒撞不周山

遠古時期那些事,共工其實並不是水神,他也沒有戰敗怒撞不周山

說到共工,讀者一定不會陌生,因為共工氏頭觸不周山的故事,那可是中國人婦孺皆知耳熟能詳。不過,此共工非彼共工,他們完全是不同時代的兩個人,您可千萬不要弄混了。

在遠古文明早期,大多數人是沒有名字的,大家都以本部族的名號代稱,而本部族的名號又來源於氏族首領(部落酋長)的稱號,所以是最容易混淆不清。許多年青人之所以不願意讀故紙堆里的遠古史,除了不喜歡刻板無趣的單調敘述和繁體字外,書中人名、地名、族名通用所造成的混亂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共工約生於帝祝融二十八年(壬戌,前4799),出生在蒲水流域(今甘肅慶陽市西峰區肖金鎮)。他的名子的來歷和祝融是一樣的,也是母親和共工氏族人結婚,懷孕後生下了他,便給他起名叫共工。共工完全繼承了其祖上的陽剛血統,自幼勇武好鬥,成人後智勇雙全,目空天下。因為血緣的關係,他成人後經常前往共工氏部落尋親,與共工氏族人感情融洽打得火熱。他從共工氏族學到了很多東西,並且在共工氏族人鼓動下產生了奪取帝位的想法。

共工原本就很有野心,再加上共工氏族人的慫恿,更加飄飄然,認為自己的才能是天下第一,將來繼承帝位非他莫屬,於是便和共工氏族人商議,請他們協助他爭奪炎帝之位。

為了取得炎帝祝融對他的重視,他從各方面都努力的表現自己,處理氏族內部的糾紛,平定外族的入侵,開發和建設家園,他一直走在前邊。他曾多次獲得炎帝祝融的表揚,但是炎帝祝融卻從來沒有向他提起過選拔帝位繼承人的事情,讓他頗感疑惑。

其實炎帝祝融早就看穿了他的政治野心,認為他性情狂傲,喜好殺戮,不適合做一國之君,而自己的長子長琴心地善良,性格沉穩,是國君的最佳人選。

時間久了,共工漸漸看明白了內中的原由,未免對炎帝祝融有了抵觸情緒。於是秘密聯絡共工氏族人,準備必要時以武力奪取帝位。

果然,帝祝融在晚年時決定立自己的長子長琴為帝位繼承人。共工堅決反對,認為長琴少才無德,不堪為帝。帝乃一國之君長,應該是有德者居之。言外之意就是只有我才是當之無愧的帝位繼承人。但是帝祝融根本就不買他的帳,依然堅持立長琴為儲君。

帝祝融死後,長子長琴即位稱帝,共工不服,率本部族眾征討。長琴也率領祝融氏族人與其對抗,雙方進行了一場惡戰。結果,共工擊敗了祝融之子長琴,長琴被迫放棄帝位,帶領著祝融氏部族離開帝都。此後他的這一支脈改稱炎帝祝融氏,但通常都只稱祝融氏。

共工進入帝都,宣布自立為帝,以辛巳年為共工元年(前4780)。共工雖然以武力征服了祝融氏,但祝融氏族並不服輸,仍與共工氏所對抗,此後數十年,兩個部族經常因為生活和生產上的一些事情發生爭鬥。

這位遠古先祖共工在與祝融氏一族的鬥爭中勝利了,歷史中怒撞不周山的是他的不知道多少代的灰孫子,事情就是這個樣子。更多遠古時期的那些事,更多的未知隱秘期待諸位的共同挖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原來歷史很好看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發現世上真的存在一個遍地黃金的地方,但是卻沒有人敢去挖

TAG:原來歷史很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