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需要同齡人的友誼

孩子需要同齡人的友誼

本文約1800字,閱讀大概需四分鐘

學會交朋友尤其是與異性交往是「青春期」最重要的社會目標之一。一個正常人從初中開始就需要學習建立異性友誼,如果真的等到離開學校走上社會以後才開始學習與異性交往,孩子很可能就會因為缺乏鍛煉而成為這方面的「困難戶」。

培根曾說過:「除了一個真心的朋友之外,沒有一樣藥劑是可以通心的。」也正因為這樣,做家長的應當重視孩子的交友問題,對於孩子與同齡人的友誼,應當持支持態度。

暑假的一天,菁菁的同學李茜來找菁菁玩兒。菁菁和李茜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兩個人在一起總是很開心。兩個孩子正在客廳玩過家家的遊戲,菁菁的媽媽走了過來。看著這兩個玩瘋了的孩子,菁菁媽媽說:「李茜,這次期末考試你考得怎麼樣?」「阿姨,我……我考得還可以吧。」李茜吞吞吐吐地說,顯然,李茜不願意回答這個問題。

「考得還可以是第幾名啊?」菁菁的媽媽對這個問題窮追不捨,一副不問清楚誓不罷休的樣子。

「我……考了26名……」李茜還是回答了這個問題,但臉上卻有著掩飾不住的尷尬。

「考這麼差,平時就要多努力學習,別總想著玩了。我們家菁菁考了第三名,我還要求她爭取考第一名呢。「菁菁的媽媽說完,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李茜,轉身就回房間了。客廳里,兩個尷尬的孩子面面相覷,誰也不知道該說什麼。過了一會李茜就走。可是菁菁卻氣呼呼地不理媽媽。媽媽走過來說:「聽到你那個好朋友的成績了嗎?那麼差,你怎麼能和這樣的人一起玩?「「我和她在一起怎麼了?媽媽,你不能傷害我的朋友!」菁菁正在氣頭上,忍不住和媽媽爭吵起來。

「不管如何,你以後不能和她來往了,你看看她那個成績,你以後會受她影響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媽媽高聲說道,「李茜不是壞孩子,她雖然學習不好,可她人不壞,她很善良,待人友好,我和她是最要好的朋友。我一直都和她在一起玩,我的成績並沒有變壞!」菁菁為自己的好朋友抱不平。菁菁和媽媽就這個問題爭得面紅耳赤,母女倆都堅持著自己的立場。

賞識和尊重孩子,應該支持孩子的社會交往、尊重孩子的朋友,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對他的尊重而更加信賴父母,而且還可以促進孩子之間的友誼和交往,促使他們互相幫助、互相學習。

孫雲曉教授曾在央視「百家講壇」中講到,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朋友比擁有好的學習成績重要。

孩子只有有了自己的朋友,他才會有更多的生活體驗,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如何關心和幫助他人,如何解決與他人的矛盾,如何向別人學習……,這樣孩子才能從中獲得交往的快樂,也才能有健康的人格。

每一個做家長的可能都有這種體會:每當回憶起童年生活時都非常興奮,對兒時的朋友感到特別親密。對別人談起來,讚不絕口,說起與童年朋友一起乾的各種趣事,如數家珍。如果兒時的朋友要聚會,只要時間允許,有「請」必到;兒時的朋友需要幫助,立即行動,當仁不讓。所以,我們要明白:朋友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應該支持孩子與別的小朋友交往,並尊重孩子的朋友。

有一句名言:人的實質是社會關係的總和。離開人與人的聯繫與人與人的交往,人就不存在了;離開人與人的聯繫、人與人的交往,人就不能發展。在諸多的聯繫、交往中,總有至近的、感情親密的一圈人,這就是朋友。我們的孩子應該在朋友圈中長大成人,這對於今天的獨生子女來說,尤為重要。

孩子形成朋友的因素有很多,有的是有共同的興趣愛好,有的是性格脾氣相近,有的是互相幫助,當然也有的是為了促進學習,但既然是朋友,就肯定有感情。孩子交朋友,家長不能太功利,不要認為孩子的一切都必須圍繞提高學習成績,交朋友應該是廣泛的,交朋友的目的也應該是多方面的,只要是正常的朋友,他們在相處和溝通中各自都能有所獲得。

在孩子交朋友的過程中,父母要不斷地進行指導:對待朋友要真誠坦率,以誠相待,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對待朋友要努力做到熱情、關心、彬彬有禮。處事要寬宏大量,不計較個人得失。每個人的性格、情趣各有不同,交往中就要盡量尊重朋友的意願,主動尋找雙方都感興趣的事物進行交談。

同時,我們要歡迎孩子的朋友到家裡來。把孩子的朋友當成自己的朋友一樣,採取熱情歡迎的態度。當小朋友來家裡時,家長應該說:「我們家來朋友啦,歡迎歡迎。」或者「真高興我的孩子有你這樣的朋友,你們能來太好了!」而且要鼓勵孩子認真接待,讓孩子的朋友感覺到你對他們的支持和賞識。

當孩子有了好朋友之後,要及時了解孩子的朋友,並發現和賞識孩子朋友的優點和長處,鼓勵孩子們互相學習。你可以說:「你的朋友真不錯,有很多優點,你們要互相學習哦!」

另外,還可以把孩子的朋友請到家中來玩,還可以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去。孩子缺乏朋友的時候,可以帶孩子一起外出旅行或者一起參加某項活動來擴大孩子的交友範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智傑 的精彩文章:

學會階段性自我放鬆

TAG:心智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