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城東早春》-楊巨源

《城東早春》-楊巨源

此詩雖只有第二句實寫春色,而描寫春色又只以柳芽一處,卻概括了早春全景。後半段雖寫仲春觀花的慣常盛況,實際卻更加反襯出早春的獨特與詩人的慧眼。全詩語言精練,構思巧妙,對比鮮明,含蘊深刻,堪稱佳篇。

LOVE

城東早春

唐 楊巨源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注釋】

:指唐代京城長安。

詩家:詩人的統稱,並不僅指作者自己。清景:清秀美麗的景色。清:一作「新」。新春:即早春。

才黃:剛剛露出嫩黃的柳眼。勻:均勻,勻稱。

上林:上林苑,故址在今陝西西安市西,建於秦代,漢武帝時加以擴充,為漢宮苑。詩中用來代指唐朝京城長安。錦:五色織成的綢綾。

:全,都。看花人:此處雙關進士及第者。唐時舉進士及第者有在長安城中看花的風俗。

【創作背景】

這首詩的具體寫作年份難以考證。從詩的第三句看,題中的「城」當指唐代京城長安。楊巨源曾在長安任職多年,歷任太常博士、禮部員外郎、國子司業等職。此詩當是他在京任職期間所作。

【作品欣賞】

此詩寫詩人對早春景色的熱愛。前兩句突出詩題中的「早春」之意。首句是詩人在城東遊賞時對所見早春景色的讚美。這裡有兩層意思,既是表明,為詩家所喜愛的清新景色,正在這早春之中;同時也表明,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發詩家的詩情。一個「清」字用得貼切。這裡不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喜人,也兼指這種景色剛剛開始顯露出來,還沒引起人們的注意,所以環境顯得很清幽。

第二句緊接第一句,是對早春景色的具體描繪。早春時,柳葉新萌,其色嫩黃,俗稱「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如果只籠統地寫柳葉初生,雖也是寫「早春」,但總覺得平淡無味。詩人抓住了「半未勻」這種境界,使人彷彿見到綠枝上剛剛露出的幾顆嫩黃的柳眼,那麼清新宜人。這不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風姿勾畫得非常逼真。生動的筆觸蘊含著作者極其歡悅和讚美之情。早春時節,氣候寒冷,百花尚未綻開,唯柳枝新葉,沖寒而出,最富有生機,最早為人們帶來春天的消息。寫新柳,恰好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徵。

上林苑繁花似錦,寫景色的穠艷已極;遊人如雲,寫環境之喧嚷如市。「俱是看花人」不僅僅是說錦繡滿地,觀賞花的人多,更是說人已功成名就,人們爭趨共仰。因此,此詩的深層意旨是:求賢助國、選拔人才,應在他們地位卑微、功績未顯之際,猶如嫩柳初黃、色彩未濃之時。這時若能善於識別、大膽扶持,他們就會迅速成材,擔當大用;如果等到他們功成志得、譽滿名高,猶如花開錦繡、紅映枝頭,人們爭趨共仰,就不用人去發現和幫助了。

【作者簡介】

唐代詩人。字景山,後改名巨濟。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濟)人。貞元五年(789)進士。初為張弘靖從事,由秘書郎擢太常博士,遷虞部員外郎。出為鳳翔少尹,復召授國子司業。長慶四年(824),辭官退休,執政請以為河中少尹,食其祿終身。關於楊巨源生年,據方崧卿《韓集舉正》考訂。韓愈《送楊少尹序》作於長慶四年(824),序中述及楊有「年滿七十」、「去歸其鄉」語。由此推斷,楊當生於755年,卒年不詳。另外同名的還有宋代抗金名將。

推薦詩詞

荷花香說:親子共讀,以書為媒,以閱讀為紐帶,讓孩子和家長共同分享的閱讀過程,也是孩子愛上閱讀的最好的方式。當爸爸媽媽和孩子共讀一本書時,很容易會讓孩子覺得讀書是一件非常快樂事情,進而更願意自發地去進行閱讀。

通過共讀,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一同成長;

通過共讀,為父母創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分享讀書的感動和樂趣;

通過共讀,可以帶給孩子歡喜、智慧、希望、勇氣、熱情和信心。

每天30分鐘,放下手機,工作,家務,和孩子一起共讀一本經典繪本,一本兒童文學,和孩子一起通過閱讀感悟人生,遇見自己,成為那個更好的自己、更好的爸爸媽媽!願每一個家庭成為一個七星級的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荷花香 的精彩文章: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畫地學書》-《宋史·歐陽修傳》

TAG:荷花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