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互聯網流量被BAT收割,區塊鏈卻要來收割巨頭?

互聯網流量被BAT收割,區塊鏈卻要來收割巨頭?

古典互聯網和現代區塊鏈的論戰激烈,實際上,兩者並非非此即彼的關係。 不是取代和顛覆,而是融合加提升。 未來已來,但是抵達未來之路,恐怕還很崎嶇。

文 | 來笑 零和

最近,「古典互聯網」和「現代區塊鏈」之間的摩擦不斷。

前兩年還在頻頻高喊的「互聯網+」,彷彿是一個遙遠時代傳來的餘音。

互聯網和區塊鏈,在未來會是一種什麼關係?

已建立20年的互聯網世界,將被區塊鏈徹底改變,而不復存在了嗎?

互聯網的既得利益者的財富,將被掠奪,而要重新分配了嗎?

諸多疑問,懸而未決,而雙方的論戰,硝煙瀰漫……


現在的互聯網,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對於現在的這個業態,我們其實極為不滿。」某頭部金融科技公司的CEO慕言直言不諱,互聯網已被巨頭徹底壟斷。

BATJ、加上新一代的巨頭TMD,每個巨頭幾乎壟斷了所有的資源。

現在的互聯網世界,就是巨頭們的「流量牧場」。

而所有的人、公司都是牧場上的牛羊,都將被巨頭收割。

「你能想到嗎?我們每年支付給巨頭的流量費,高達十幾億,佔全公司開支的80%,甚至更高。」慕言對於這樣的現狀,已不滿到了極點。

而區塊鏈的出現,提倡的「分散式」、「去中心化」概念,正中了慕言的下懷。

互聯網世界留給創業者的機會,已經不多。

疆土已被分割殆盡,殘羹無幾。

實際上,互聯網的本質,就是一系列協議連接起來的網路集合。

而底層最核心的TCP/IP協議組,也並不神秘,而是長期各種協議,相互競爭中,最終勝出的。

本來,這套協議也是去中心化的,為何最終卻讓互聯網卻走向了壟斷的命運?

「世界歷史可以用兩句話來描述,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著名物理學家、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張首晟對區塊鏈研究頗深。

互聯網出現之後,信息大爆炸,人們很難從繁雜的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於是,谷歌和百度這樣的搜索應用開始出現。

進行信息結構化、重組化的網站開始出現,除了搜索,還有各種門戶、應用,流量開始聚合。

於是,互聯網的命運,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合」。

而張首晟認為,又到了一個「分」的關鍵節點。


TCP/IP協議組搭建的,是一個怎樣的互聯網世界?

現在,網路上所有的內容,都會根據網址,儲存在伺服器上。

我向伺服器發送一個地址請求,服務就會幫助我導到這個地址上存儲的內容。

這就是HTTP協議,也是TCP/IP協議組中的精髓。

正是這個協議,在過去的十幾年裡,顛覆了信息流轉的方式和效率,帶來了互聯網革命,同時,也帶來了壟斷。

區塊鏈圈子裡,已出現了一個野心玩家,試圖挑戰中心化網站的地位。

這就是IPFS。

這是一個比較神奇的創新,也有著一個科幻的名字——星際文件系統(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

創始人Juan Benet為協議取這個名字,就是希望未來人類實現星際穿越時,可以使用這套協議來保存和傳輸信息。

它要如何來顛覆傳統互聯網?

IPFS協議會根據一個文件的內容,生成哈希值,這個哈希值就是文件唯一的名字。

而文件,會被打碎,分散式存儲在很多節點上。在讀取時,所有節點可以同時反應,所以讀取速度極快。

這樣的分散式存儲,自然更安全。

除非你把所有節點的內容抹去,否則文件就會永久存在;而每一個節點擁有的都是碎片,無法獨吞數據或者泄密。

如此看來,IPFS真的比HTTP有很多優勢——更快速、更安全。

而最性感的部分,是這套系統完全打破了中心化。

信息可以通過點對點傳輸。

「人和人之間又可以通過區塊鏈回到一種P2P(點對點)的交流方法。」張首晟稱。

而星際文件系統,無疑提供了這一設想的雛形。

這套體系,還能形成一個「自生態」系統。

比如,每個節點,都可以上傳信息,如果信息的閱讀量和點贊量越高,相應就能獲得更高的獎勵。

所以,人人為了獎勵,都盡量去提供更有價值、更有流量的信息。

這對於寫作者來說,無疑是個福音。

我們不再需要今日頭條等巨頭的施捨,給文章推薦位置,才能獲得流量。

Juan Benet的野心太大了,他一上來,就沒想要和互聯網融合,而是徹徹底底的顛覆。

這個世界確實看起來有點美好,但抵達未來之路,卻崎嶇得無法想像。

最大的阻力,無疑是來源於各國監管。

對於監管來說,只需要控制好中心化的網站,基本就能控制輿論和信息傳播。

而P2P的傳播,將完全失控。

這樣的網路,將很難在全球推廣。

推廣生存的第一步,就頗為困難,而即便推行成功,順利運轉,也並不樂觀。

信息的無序性,很有可能淹沒網路環境。

獲得最高點擊和傳播的內容,必將集中在黃賭毒,這是人性使然。

當然,後期恐怕還需要一些新的網路共識,並有一定的懲罰機制,才能讓這個「自生態」系統得以推行。

可見,在現有的情況之下,一上來就顛覆,恐怕很難走通。


「區塊鏈和互聯網之間,不太可能是顛覆關係,而是基於互聯網基礎上的疊加和升級。」博晨創始人兼CEO、《區塊鏈:定義未來金融與經濟新格局》的作者張健告訴一本區塊鏈。

所謂的疊加,就是在互聯網TCP/IP協議之上,再加一層區塊鏈協議,從而形成一套全新的網路。

這給互聯網帶來的最大改變,主要是兩個方面。

首先,保證了信息的不可篡改性和所有權。

比如,文章生成時,就是帶有「唯一」簽名,沒人可以抄襲或竊取。

在信息傳輸領域,這可能是區塊鏈可以解決的最大問題之一。

其次,就是一套「價值」傳輸系統開始出現。

「價值的核心,就是要達成一個共識。」張首晟稱。

而區塊鏈最具魅力的部分,就是通過經濟學、密碼學、數學的方式,搭建了一套精巧的「共識體系」。

比如,比特幣的出現,就是所有的計算機,都在吭哧吭哧計算一道數學題,就相當於去解方程,找到一個答案,這個答案是一個哈希值。

誰計算得最快,誰就可以獲得比特幣獎勵。

「這雖然看起來,是浪費了一些周圍世界的能量,其實得到了一種更可貴的財富,也就是共識。」張首晟認為,達到共識,讓無序變得有序,這已是一項成本較低的方案。

區塊鏈和Token(通證,中國喜歡翻譯成代幣,關於通證,可以參考一本區塊鏈的上一篇報道《Token,是比區塊鏈更偉大的發明?》)結合,又將產生更性感的力量。

萬事萬物,都進行電子化,並在區塊鏈上進行交易、切割,價值和財富,都將極大地豐富。

所以,張健曾經說,跳出我們生存的時代,從更大的人類歷史發展的尺度看,互聯網和區塊鏈的誕生,也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時間差而已。

「未來的考古工作者,何嘗不能說,人類同時發明了高效的信息傳遞網路和信息傳輸網路。」張健稱。

這也就是,區塊鏈和互聯網疊加,將解決兩個難題,信息的所有權和價值的傳輸。


回到互聯網世界被巨頭壟斷的話題,雙方融合之後,這個問題能夠化解嗎?

答案是肯定的。

本質來說,兩套協議底層邏輯的不同,將產生徹底不同的時代。

現在的互聯網,實際上是一套免費體系。

TCP/IP協議建起了一條條高速公路,卻沒有收費站。

比如蒂姆·伯納斯·李爵士,發明了萬維網,奠定了網際網路內容分發的基石,但他本人雖榮譽等身,卻無法從他的發明中掙到大錢。

再來看巨頭們的崛起,比如螞蟻金服帝國,是建立在馬雲的大數據構架之上的。

但是,注意,巨頭們利用我們產生的數據,建立了自己的帝國,但是,我們作為數據提供者,享受到我們的價值回報了嗎?

並沒有。

巨頭們迅速崛起,甚至統治了我們的生活。

這就是互聯網時代的殘酷現實,鋪路的人並沒有掙到錢,提供數字的人,也沒享受到福利,而上面的應用,卻成為了巨頭。

可區塊鏈的協議大不一樣。

各種區塊鏈底層協議和公鏈,話語權極大,他們可不提供免費的公路,而是建起了「收費站」。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以太坊。

各種基於以太坊協議的項目,只要使用了以太的「高速公路」,就需要向它的「收費站」繳費。

而以太坊這套基礎設施的市值,都會因為流量增加而水漲船高。

其次,未來區塊鏈的應用層項目,都無法擁有用戶數據的所有權。

每調用用戶一次數據,都需要給用戶「付費」。

也就是說,未來鋪路的底層協議,通過「收費站」收費,將成為巨頭;數據提供者,也將獲得回報、而開發應用者,將不佔主導權,恐怕只能淪為高速公路上的加油服務站。

此時,互聯網時代的壟斷,將被打破。

未來,區塊鏈「協議」本身,就可以撐起千億市值。

當然,在區塊鏈領域,並不會只有一個「協議」,在各個細分行業、領域,都會出現對應的協議。

我們將其稱為「公鏈」。

古典互聯網和現代區塊鏈的論戰激烈,實際上,兩者並非非此即彼的關係。

不是取代和顛覆,而是融合加提升。

未來已來,但是抵達未來之路,恐怕還很崎嶇。

俊傑評論:我不知道在理解區塊鏈的時候,有多少人意識到了這是一種全新的生產關係?新的生產關係必然帶來新的商業模式,所以這是區塊鏈行業不屑於用朱嘯虎的日活標準的,畢竟按照古老的現金流折現模型黃金是龐氏、互聯網燒錢也是龐氏。所以區塊鏈被老標準認定為龐氏也是必然,我們不必糾結於標準,而是要可以預見到這種新的顛覆式的生產關係會怎麼走。

區塊鏈媒體跑步入場: 資本瘋狂加持,盈利模式待考

2018-03-12 08:06

在區塊鏈的行業風口之下,區塊鏈媒體平台已經成為炙手可熱的細分投資領域,近期密集獲得資本市場的關注。

3月9日,由遊戲陀螺創始人余文鋒發起創辦的區塊鏈內容平台陀螺財經宣布獲得700萬天使輪融資。3月6日,藍港互動創始人王峰創辦的區塊鏈門戶火星財經宣布獲得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IDG資本、泛城資本、明勢資本等。該項目在上線不到一個月的情況下,估值已經達到1.5億元,但具體融資金額並未透露。

在更早一周的3月2日,巴比特宣布完成1億元A輪融資,普華資本和泛城資本聯合領投,啟賦資本、比特大陸跟投。3月1日,深鏈財經宣布獲得來自梅花天使、PreAngle等八家基金的1000萬元天使投資。

上述提及的區塊鏈媒體還只是冰山一角。有統計數據顯示,一個月之內,行業中已湧現50家以上區塊鏈媒體。在微信公眾平台上,名字中帶有「鏈」、「幣」的公眾號都已超過百家。

在行業一片火熱的形勢下,某些區塊鏈媒體通過軟文包裝推廣ICO項目來獲取收益的行為,也引起了人們的質疑。面對行業競爭與外界質疑,區塊鏈媒體未來將如何發展?

資訊平台居多泡沫或已出現

深鏈財經聯合創始人朱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區塊鏈媒體受資本青睞主要是因為很多資本都看好區塊鏈未來大範圍的應用,這是互聯網的一次升級,能對傳統經濟產生促進作用。在產業發展的同時需要關注該領域的新興媒體,就像互聯網的發展催生了一批關注互聯網的媒體一樣。

暾瀾投資董事長姚勇傑也認為,區塊鏈媒體火熱主要是因為區塊鏈行業受到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為行業垂直媒體帶來一定的發展空間。在處於上升期的行業中做生態組織的其中一環,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實在VR、AI行業風口形成的時候,也出現了一批垂直行業媒體,但並沒有像區塊鏈媒體一樣頻頻獲得融資。有投資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分析稱,這是因為在數字貨幣泡沫的裹挾下,很多人都有一夜暴富的心,他們希望通過媒體了解更多信息並參與「炒幣」。這帶來了區塊鏈媒體的空前繁榮,而項目的估值泡沫或已產生。

一家以資訊為主的區塊鏈平台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提供資訊是直擊用戶痛點的一項業務,有利於行業的透明化。用戶想參與數字貨幣交易,需要信息服務平台為自身判斷做支撐。平台也會調查揭發一些假的ICO項目,讓用戶避免損失。

「區塊鏈社區的運營也是媒體平台很重要的一項業務,因為區塊鏈講究去中心化,社區運維是生態體系的一部分。許多發幣項目的宣傳,也是給社區的人關注。」他說。

「目前很多的區塊鏈媒體平台是以資訊為主,但很多消息真假難辨。我們想做有價值品牌的媒體,為行業提供權威、真實的信息,以深度報道為主,這是我們的差異化價值所在。」朱星說。深鏈財經希望伴隨區塊鏈行業成長,而不是只想掙一時的快錢。另一方面,深鏈財經也認為區塊鏈行業是增量市場,未來可以有多家媒體共存。

對於區塊鏈媒體動輒「月薪3萬招聘記者、6萬招聘編輯」的說法,多位從業者對記者表示,區塊鏈媒體想從其它公司挖人,開出的工資會有一定幅度的增長。主要是因為區塊鏈行業缺人,行業如今也有太多的非議,導致人才會比較猶豫,不太敢進入。想吸引人才加入,必然得花出更大的成本,但薪酬水平也不會像外界吹噓的那麼誇張。

投資人看好全球化平台

「我也想過投資區塊鏈媒體,但研究後發現已經出現了很多家區塊鏈媒體,就想先觀望下。」創業工場創始人麥剛對21世紀經濟報道說。在區塊鏈領域,他曾投資了數字貨幣交易平台Rcash、數字貨幣資產管理平台ExTrade等公司。

麥剛表示,讓自己猶豫的原因在於,原來的視頻網站、團購網站都經歷過百團、千團大戰,但最終存活下來的不會太多。區塊鏈媒體的競爭也很激烈的,最終或許只有產品真正能夠提供價值的團隊才能存活下來。

他還強調,媒體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保持獨立性。但有些投資機構或者區塊鏈公司熱衷投資區塊鏈媒體,存在關聯交易嫌疑,可能是想利用媒體資源為ICO項目背書。過去創業媒體如果吹捧一家創業公司,不會對公司的估值產生多大的影響。但如果區塊鏈媒體過度吹捧某個ICO項目,將直接影響到市場流通的交易環節。

「我們也在看區塊鏈媒體方面的項目,但還沒有出手。」姚勇傑對21世紀經濟報道說。據了解,此前暾瀾投資曾投資了嘉楠耘智、空天區塊鏈、京杭區塊鏈等區塊鏈領域的項目。

談起對區塊鏈媒體的判斷標準,姚勇傑表示,一是,看創業者是否有全球化的思維和能力,讓新聞信息不止是針對中國市場,而是面向美國、歐洲、東南亞等全球化市場。二是,注重創業者的行業背景,以及是否有區塊鏈行業的資源渠道。另外,區塊鏈媒體是否能夠做到相對的公平公正也很重要。

「有些媒體通過為ICO項目背書來賺取收益,這樣做非常不好。短期為ICO項目背書,雖然可以賺取超額收入,但總體來看損害了媒體的自身品牌形象。區塊鏈媒體保持一定的獨立性,能夠把握風向趨勢,走得更加長遠。」他說,比如未來用戶量達到一定規模後,區塊鏈媒體一是可以通過廣告變現,二是可以變成流量入口,為需要區塊鏈受眾的項目導流。

本文來自21世紀經濟報道,作者申俊涵,原標題《區塊鏈媒體跑步入場: 資本瘋狂加持,盈利模式待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識時務者為俊傑 的精彩文章:

又一宗「鋼鐵換金融」重組 中糧擬將旗下金融業務注入中原特鋼
開工季來臨 數萬億地方投資蓄勢待發

TAG:識時務者為俊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