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銀行官網自稱消費貸上限2000萬元 信貸員表示對公貸款可騰挪

銀行官網自稱消費貸上限2000萬元 信貸員表示對公貸款可騰挪

銀行官網自稱消費貸上限2000萬元

信貸員表示對公貸款可騰挪

本報記者 張歆

「把您的房產變成提款機,盡情享用!」——這是某股份制銀行在官網推介個人消費貸款的一句推介語,與之想伴隨的是「貸款金額最高可達2000萬元」的表述。

「什麼樣的消費可能需要貸款2000萬元,即便是購買豪車和裝修別墅,所需貸款的資金最多也應該是百萬元量級的」,資深法律界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而且,各地監管對於消費貸的上限都有所限制,2000萬元的表述或許銀行吸引眼球的一種誇大宣傳。」

100萬元VS1000萬元

對於絕大多數「被限制了想像力」的人而言,2000萬元的消費上限確實有些突兀。

據《證券日報》記者向某知名裝修公司網路客服詢價,就目前北京市場而言,中等裝修的報價每平米在1000元-1200元左右,如果是500平米的別墅,中等效果的裝修預算應該在百萬元以內,即使房主要求較高,200萬元的預算也比較寬裕了。如果是貸款買車,2000萬元的貸款對應的車輛總價格應該是接近3000萬元,另據記者查詢,這一報價估計全球範圍內也僅有數款汽車能夠符合。

帶著疑問,《證券日報》記者致電上述銀行的電話客服中心,客服人員查閱資料後表示,此類貸款額度最高為房屋估值的七成,上限是2000萬元,但是各地可能有所區別,且資金用途必須合規,主要包括購車、裝修、旅遊、留學和大額消費等等。

隨後,記者致電該行北京市某區的信貸員獲悉,北京地區的抵押貸款上限實際已經降至1000萬元,而且必須是對公貸款,而且,根據監管規定,北京地區消費貸款的上限應該是100萬元。該人士表示,「官網和客服的描述應該是一個綜合表述,不太可能真的放這麼多款」。

該人士透露,如果申請1000萬元貸款,需要借款人公司半年流水中的進項累計到1000萬元,公司成立2年以上,且房產估值達到要求,上述主要方面達標後其餘資料(包括營業執照、公司章程、過往合同以及個人資料等)就比較好說了。

不過,該人士在得知記者的貸款資金用途並非是生產經營且額度較高後,立即猜測記者是用於購房,並主動告知記者資金「可騰挪」——「一般而言,300萬元以上的貸款,我們要代付,也就是直接打款給客戶的上游供應商,但是300萬元以內的則可以直接打給公司或法人本人賬戶,資金的騰挪就容易多了,而且借款人可以分幾次申請,間隔半個月就可以再申請一次300萬元,如果分成兩家公司進行貸款操作,可以短期內達標1000萬元。」

商業銀行態度差異漸顯

對於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目前商業銀行的態度可謂差異較大。

中信銀行日前證實已暫停發放北京地區200萬元以上的個人住房抵押貸款。據了解,該調整並非監管部門的統一要求,而是銀行自身的商業行為。

中信銀行總行營業部回應稱,自2017年3月起,國家加大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部署,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上北京「因城施策」的背景,中信銀行對北京地區相關產品的信貸政策及時進行調整,嚴格落實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嚴防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該項調整不會影響北京市居民及企業的正常購房信貸需求。

事實上,個人住房抵押貸款與個人按揭貸款有著本質的區別:前者是通過抵押已有房產向銀行抵押貸款,一般用於填補企業經營或個人消費所需資金,後者則是較為常見的貸款買房。

不過,由於在合規操作的背景下,監管並未對房屋抵押類貸款進行限制,目前僅是部分銀行對於個人住房抵押貸款主動有所收縮,還有部分銀行在力推該項業務。

在某股份制銀行的手機APP中,「借錢」頻道下只有三類產品,其中包括「有房就貸」的表述,借款額最高800萬元;在某城商行手機APP,與「房」有關的貸款產品至少有兩款;在某國有大行官網,記者看到房抵貸相關產品被列為特色貸款業務。

此外,在某第三方網站,以貸款100萬元、期限12個月、房屋抵押為條件進行搜索,《證券日報》記者共計獲得了31條推介結果,其中有20條的放款方為銀行。

環京樓市「首付分期」調查:部分樓盤首付低至5%

本報見習記者 劉萌

「3·17」樓市政策馬上滿周年,一年的調控使環京樓市逐漸降溫。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調查發現,為了刺激銷售,在北京周邊多個縣市,不少項目打出「首付分期」、「全款分期」、「免費更名」等各類促銷廣告。針對外地購房者沒有購房資格,部分限購城市的部分樓盤銷售還給出「先購房再繳稅」等辦法。

據記者了解,部分對非當地戶籍居民家庭限購1套商品住房的城市,首付最少可低至5%;而限購政策更為嚴格的部分縣市,首付最少可低可至20%。

首付最低5%起

2017年5月份,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出台樓市調控新政,外地人購買環京和環雄房子需提供三年社保或個稅證明;隨後,保定主城區、廊坊市區、三河、大廠、香河、固安、永清等地陸續出台相關細則。

針對外地人購房附加三年社保或納稅記錄的條件,部分開發商採用「分期首付」的方式加速回款,緩解資金壓力。

根據2017年3月1日發布的《涿州市人民政府關於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對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限購1套商品住房(含二手房)且首付款比例不低於30%;對本地戶籍居民家庭購買第2套住房時,首付款比例不低於50%。

在涿州市某樓盤,銷售人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認購併且直接簽約的客戶可以首付5%選房,剩餘25%分6次付清,每隔三個月還一次,每次還款不低於總房款的4%。同時,選擇5%首付的購房者,如果提前將25%首付還給開放商,還可返還還款額10%的利息。

上述銷售人員以某折後單價為每平米1.15萬元,建築面積為92平米的房子給記者舉了個例子。購房者選擇5%首付,即交納5.29萬元,如果2018年3月份與開發商簽訂合同,剩餘首付需分別在2018年6月份、9月份、12月份,以及2019年3月份、6月份、9月份支付,每次還款大約5萬元;待購房人湊足30%首付以後,再去銀行申請按揭貸款。

而在廊坊市多個區縣,多個樓盤對於外地購房者執行「首付20%,全款分期」的政策。同時,對於選擇不同分期方式的購房者實行不同的單價。

2017年3月份,在北京「3·17」新政發布後,廊坊市政府發布通知規定非本地戶籍居民家庭限購一套住房,且購房首付款比例不低於50%,包括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房。2017年6月2日,廊坊限購升級,已經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或者無法提供當地3年及以上社會保險繳納證明或納稅證明的非當地戶籍居民家庭,暫停在當地購買住房。補繳的社會保險或納稅證明不得作為購房有效憑證。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按照廊坊市目前的政策規定,對於有資格的購房者,首套房申請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首付款比例不低於30%。

根據當地某樓盤銷售的介紹,非廊坊戶籍的購房者可以先和開發商簽訂《認購協議》,鎖定房源,並由開發商牽頭在當地掛靠企業繳納當地個稅,繳滿三年之後再簽訂正式的《商品房買賣合同》,進行網簽備案手續,掛靠當地企業每年需花費7000元-8000元。

不過,看似較低的「首付20%」的宣傳,卻暗藏玄機。在《證券日報》記者的追問下,銷售人員告知,目前霸州、永清等區縣的多個樓盤是不接受貸款買房的,所謂的「首付20%」其實是「全款分期」,是向開發商借款,並且,不同的「分期方式」售價是不同的。

針對每平米的售價不同,銷售人員以某均價報價為1.2萬元/平米、面積為77平米的兩居室給《證券日報》記者做測算:分期三年,首付20%,均價為1.2萬元/平米,總價為92.4萬元,首付為19.4萬元,剩餘80%的房款三年內平均每季度還給開發商6萬元-7萬元,直至還清;分期一年,首付20%,均價為9000元/平米,總價為69.3萬元,首付為14.3萬元,剩餘80%的房款一年內平均每季度還給開發商13萬元-14萬元;全款購買,均價為8500元/平米,總價為65.45萬元。

由於該項目在售樓盤多為期房,以2020年交房的樓盤居多。同時,如果購房者沒有購房資格,繳稅3年後也就是2020年才可以簽訂正式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上述三種支付方式,實際上都是全款購房。

低首付暗藏風險

去年以來,限購政策的升級和發酵讓環京區域的樓市受到不小的衝擊。在《證券日報》記者調查過程中,多個樓盤銷售勸說記者先交定金鎖定房源。

銷售人員針對記者首付未交齊、沒有購房資格、無法網簽等手續問題勸說稱,「您先選定房子,繳稅我們來聯繫,三年內可以免費更名一次,到時候您不想要了,轉手賣了賺差價就行,沒必要急著現在網簽。」

一位房地產銷售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樓市不景氣的時候,『首付分期』這種情況就會出現。首付分期其實也說明開發商面臨資金壓力的問題,需要刺激銷售,加速回款。繳納一定比例首付款或全款鎖定一套具體房源後,由於沒辦法網簽,按照現行政策,未來房源的出路只有兩種:要麼轉手倒賣賺取差價,要麼繳稅3年獲得購房資格後回歸到正常交易。」

對於首付分期和免費更名一次,其實都是變相的促銷方法,看似是購房人佔了便宜,實際最大獲益者還是開發商自身,既解決了資金問題,又把風險轉嫁給了購房人。尤其是免費更名,需要購房人自行去找接盤者,如果找不到,即便承諾免費更名10次也沒有任何意義。同時,由於3年時間並不算短,如果中間再出台其他政策,例如社會保險繳納證明期限更嚴格,購房人將處於非常被動的位置。

證券日報之聲


微信號:securitiesdaily

最火爆股市熱點最熱投資理財資訊

最新互聯網金融動態

獨闢蹊徑的角度和觀點

為您解答財經領域的政策導向

這裡是最火爆的股市熱點集結地!

之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日報 的精彩文章:

張近東:互聯網將成標配 建立數據共享平台
李志強:我國大飛機領域正向第一梯隊邁進

TAG:證券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