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潑墨描故土 丹青繪烏蒙

潑墨描故土 丹青繪烏蒙

李麗媛,是一個出生在金沙江邊的女子,雄奇的烏蒙山養育出江南女子的秀氣,奔騰不息的金沙江水造就她熱情開朗的性格。她熱愛藝術,她說:「我覺得在藝術面前永遠都是小學生,永遠都要懷著一顆敬畏之心,仰視他,熱愛他。」

麗媛是個美術工作者,教學相長,提升自我的修養,傳道授業解惑。她喜歡國畫是發自內心的,多年來孜孜不倦堅持在這條寂寞的路上,想不到她是這麼認真的喜愛,一直堅持到如今,不怨當下,不悔當初。多少專業美術人士,大多走入社會都放棄了最初的專業,而麗媛沒有,工作和愛好恰好促成這番美好的願景。說實在的,我是羨慕嫉妒恨的,能夠工作愛好互相補益,是多少人的渴望的美事。

麗媛對於繪畫是多面的,有著大學繪畫的基礎訓練,無論花鳥、山水、人物、工筆、寫意,無不涉足。這些年極其努力用功,寫意山水尤其進步,在臨習古人的道路上,加上勤奮寫生,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麗媛尤其在寫意畫上的天分,真心不錯,假以時日,擇而專一,當有一番作為。

畫之美不在篇幅而在神韻,畫之雄不在大小而在氣韻,畫之靈韻在虛空不在筆著,畫之雅在畫者學養不在色彩。所謂「葯靈丸不大,棋妙子不多」,其言理與畫理相通。寫意花鳥畫、山水畫更是如此。

中國畫不注重具體物象的刻劃,而傾向用抽象的筆墨,表達人格心情與意境。其要素不在機械的寫實而在創造意象。這種「意境」是畫家從最深的「心源」與「造化」接觸碰撞的領悟和心靈震憾產生的藝術境界,畫從心出。如水中月,鏡中花,「超以象外」,美妙其中。

大自然無時不在動,動是自然的真相。而中國畫妙造自然,中國畫的境界是靜。麗媛的畫是動中有靜,這個「靜」是一種妙象和神韻,是一種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美。畫家要表現的是「動」,而畫家畢生用心血執著追求的最高藝術境界是「靜」。這「靜」是畫家精神的升華,是藝術家心靈的凈化。這「靜」是人間的真、善、美。

「六法」把「氣韻生動」排在第一位,「骨法用筆」列居第二,接著才是「應物象形」「隨類賦彩」,依據這些法則我看基本上就能判斷中國畫的好與不好了。也就是說,看畫首先要看畫面是否有客觀的物象,技法上是否為骨法用筆,而最重要的是畫面的意境,這個意境實際上就是中國畫的藝術精神所在。

寫意應該是包括寫意筆墨和寫意精神的結合。寫意:一是寫,二是意。骨法用筆便是寫,也就是說,寫意畫首先要有紮實的寫字能力和繪畫基本功,要有工緻的造型能力和相當的寫實基礎,而不是隨意地亂塗鴉。

「寫意」畫,首先就要看作品是否具有繪畫的筆墨功力和具備一定的造型能力。齊白石老人擅長畫身邊的有趣小景,或小蟲,或農產品,甚是討人喜歡。然而,從作品中可以看到其功力深厚,基本功紮實,造型講究,小動物栩栩如生,農產品鮮活可人,整體情趣達其意境、抒其胸臆,處處體現出寫的功夫,讓人看見生命的節奏。

寫意的精神源頭可以追溯到老莊,後來又加入了禪宗,但將寫意落到實處的是書法,書法始終與中國畫的寫意精神相表裡。此時意的表現,則要上升到「道」的層面來認識,寫意畫除了技法,需要精工細寫,還要是表現畫家的個人文化修養和知識積累,從而把個人的審美情趣和個性色彩需求融入到作品之中,並在畫面上突現出來。

「寫意」畫雖然在文人畫中也有逸筆草草不求形似的精神性代表,在欣賞「寫意」畫時,切忌與隨意畫、應酬畫相混淆。有些人認為,工筆畫所需時間長,見功夫;寫意畫簡單,畫法容易,這種觀點是令人啼笑皆非的。也說明相當多的人對中國畫缺乏基本的了解。殊不知,工筆畫也有很寫意的,而寫意畫也有很工整的,二者並無根本的區別。包括一些畫得精緻繁複的宮廷畫或富麗堂皇的宗教畫或稚拙土俗的民間畫也都有寫意之作,這主要是寫意與中國哲理文化相聯繫的結果,是中國繪畫美學的核心意象。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則寫也好,畫也好;粗也好,細也好;簡也好,繁也好,對於寫意畫來說,在欣賞的過程中最主要的是關心作品所傳遞的精神是否具有「氣韻生動」之快感。

歸根結底,繪畫不僅是自然精神與畫家心境的合一,而且是在民族精神與哲理下所構成的中國畫特有的審美藝術觀,從形似到神似再到氣韻,最後形成詩、書、畫、印相融合的文人畫體系。「寫意」兩字看似簡易,卻包含著艱深而豐富的學術內容,非一蹴而就的淺學,欣賞者同樣也要具備 相應的藝術修養。從一定意義上說:欣賞寫意畫必需涵蓋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載道」精神,另一個是「暢神」精神。兩者不可或缺。

中國畫承載的是一種文化,是畫家藉助於對客觀物象的描繪而抒發個人情感的藝術,而不是客觀物象的真實再現。中國畫強調錶現畫家真情實感,強調游心於萬物,整體把握客觀世界生生不息的變化韻律,不受時空、體面、光色、透視等物理現象的束縛,這正是中國文化所追求的有我與無我的統一,是一種很高的境界。因此,中國畫貴在寫意,寫神。得意忘形是中國畫的很高境界。宋代蘇軾曾說:「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就是說只注意於外形的像不像是不足以論畫的。但值得指出的是目前亦有另一種傾向,有的大寫意畫家將畫畫的狂怪離奇,荒誕無稽,連自己都看不懂,竊以「真正藝術」「具有學術性」「曲高而和寡」自詡,其實得意忘形並非完全不要形。眾所周知,中國畫無論工筆還是寫意,都是觀賞藝術,是給人看而不是用來孤芳自賞的,畫家通過傾注了自己情感的作品將美傳達給觀眾。美的物象使人愉悅,欣賞美是人的天性,儘管有的人不懂畫,儘管人們對中國畫的欣賞有不同層次,儘管人們可以不完全懂每幅作品所表達的意境,但畫面直觀的美感人們還是感受得到的。認為國畫作品看不懂的人越多越有學術性是一個誤區,所有人都看不懂的所謂學術性作品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有些評論家認為,中國畫的學術性與觀賞性完全是兩回事,而我以為只有準確把握了學術性與藝術觀賞性的契合點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對中國畫有些了解的人賞畫便開始注重畫面的形式美,也就是外在美。看線條是否有功力,墨是否有乾濕濃淡變化,構圖是否講究,有美感。中國畫確實講究筆情墨趣,筆墨也的確是評判中國畫的一個重要標準,中國畫是以線造形的,筆墨技巧是描繪對象的重要手段,畫面的氣勢、骨肉、剛柔、張弛、巧拙、節奏感等都和筆墨有關。一幅中國畫尤其是寫意畫的筆墨,主要當看其書寫性,因為中國寫意畫的基本表達特徵是書寫性,就是說寫意畫應該是寫出來而不是畫出來的。因此歷代國畫大家多提倡書法入畫,書法的功力對中國畫家尤其是大寫意畫家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嫻熟掌握了書法用筆的各種變化及筆力、筆勢、筆墨的韻味,畫家的情緒才能通過多變的筆墨痛快淋漓地表現出來。另外漢字是最概括、最抽象的畫,它對大寫意畫的取捨提煉物象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吳昌碩數十年研究石鼓文,以篆書圓渾、凝重、蒼雄的線條入畫,一舉扭轉了清末花鳥畫的糜弱之勢。黃賓虹晚年見筆不見形,把所有的形都轉化為書法的線,渾然忘物、渾然忘我,一片化境,對於大寫意畫的發展趨勢具有一定引領作用。麗媛非常痴迷於黃賓虹的畫及畫論。

然而,當前真正寫畫的人越來越少了,中國畫的書寫性日益被淡化,其根本原因是對中國畫缺乏深入研究,淺嘗輒止,另外也不願下苦功習書,急功近利,心浮氣躁。所以,一些有成就的國畫大家都深諳書法入畫之要義,他們一生會花費很大精力去學習書法,有的書名並不遜於畫名。

然而中國畫僅僅筆墨漂亮是遠遠不夠的,中國畫的真美在於內美,美在意境,美在內涵。如同一個少女,僅僅天生麗質不是真美,真美在於氣質和內涵,在於學識、修養,美德的自然流露。

對中國畫有一定研究的人賞畫比較注重畫的意境和文化內涵,畫的意境和內涵是畫家人品、學識、修養、情感在畫中的自然流露,藝術家是情感豐富的,他們激情面對自然,面對生活。所謂「望秋雲,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即興揮毫,有感而發。所以,凡是好的國畫作品總是充滿詩情畫意。中國畫的意境之美是懾人心弦的,就如品佳茗,茶未沾唇,已聞芬芳醉人;又如欣賞曼曲輕歌,舒緩、委婉、含蓄、悠揚,陶醉其中,蕩氣迴腸。意境美超越了畫面本身,它可以引發觀賞者無盡的想像。作品中那種空靈虛幻,無墨之韻,霧嵐瘴靄,煙洇虛渺,朦朧若現的感覺,似溪水潺潺,又似樹影婆娑,景中有景,山外有山,如夢如幻,給人不盡的享受。有意境的作品會使人百看不厭,每次欣賞都會有新的收穫,新的感受,讓人回味無窮。

還有一種欣賞,通過作品可感受到筆毫游刃於宣紙間那一刻作畫者的喜怒哀樂,可以窺探到作畫者的情感世界,可以與作者進行心靈的溝通和交流。這是很高層次的欣賞,非對中國畫有深入研究或高水平的美術評論家所能達。

此外,藝術風格在中國畫評論中是非常重要的,中國畫是避同求異的藝術,越是優秀的書畫家,作品的藝術個性越鮮明,我們往往是通過作品中具有鮮活個性特徵的語言符號來認識和了解畫家的,藝術風格的形成是畫家成熟的標誌。

藝術是條寂寞之道,內心要具有社會的責任和擔當,所有的掌聲和收穫,都是在默默耕耘的前提下,水到渠成的收穫,收穫是藝術的附加值,不是評判藝術的標準。說起來當下的藝術是浮躁的,既然愛上她就一心愛她,呵護,澆灌,侍弄,藝術是一生的事,不急一時,不在一個大獎,一陣掌聲,幾塊大洋。麗媛說畫畫之人不會真正寂寞,只會覺得用一生的時間去追求都不夠。

用心去感受藝術的魅力,藝術給你的收穫會遠遠超出自己想要的更多更多。

祝願麗媛在藝術的道路上,持正守一,愈走愈遠,讓藝術永葆青春。

三容齋余貴林於風塵寺

李麗媛,女,生於上世紀70年代,雲南省昭通市永善縣人,畢業於雲南師範大學美術專業。昭通市美協會員。曾參加雲南省美術課大賽獲得三等獎。其作品入選雲南省美協創作骨幹畫展,昭通市優秀美術作品巡迴展優秀獎、昭通市青年美術作品展優秀獎、昭陽區紀念抗戰勝利美術作品展、昭陽區臨摹展等,現居昭陽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昭通日報 的精彩文章:

讀故事看作品,昭通有個很牛的畫家,他的名字叫黃河!

TAG:昭通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