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代表委員學習習主席重要講話述評

代表委員學習習主席重要講話述評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3月12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就全面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展開熱議。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道——

努力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

——代表委員學習習主席在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重要講話述評之一

解放軍報記者 錢曉虎

春和景明風送暖,使命催征再啟程。

3月12日,習主席在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向全黨全國全軍發出了努力開創新時代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新局面,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強大動力和戰略支撐的偉大號召。

「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強化統一領導、頂層設計、改革創新和重大項目落實,深化國防科技工業改革,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為新時代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走出會場,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委員的交流討論依然熱烈。

方向更明了、思路更清了!代表委員紛紛表示: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是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的必然選擇,堪稱興國之舉、強軍之策。

加強戰略引領,築牢富國強軍的堅強基石

「真鼓勁!我感到,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統一富國和強軍兩大目標,統合經濟和國防兩種實力,是促進國家發展、保障國家安全的可靠支撐!」現場聆聽習主席重要講話後,來自海軍部隊的厲延明代表難掩激動的心情。

在厲延明代表看來,當今時代,軍事與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關聯度空前緊密,「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兼顧發展和安全,實現了富國與強軍兩大目標的統一。必須在更廣範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將國防和軍隊建設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之中,使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協調發展、兼容發展,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築牢『發展』和『安全』兩大基石。」

「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之所以能夠對發展和安全構成支撐,是因為國防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雙向支撐拉動作用。」長期關注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原軍事經濟學院教授吳少華代表告訴記者。

他認為,一方面,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能夠有效拉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另一方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迫切需要經濟建設發揮支撐作用。「比如,軍用船舶製造業的發展會拉動民用船舶製造業的發展,北斗系統對國民經濟技術產業群產生數千億元的拉動效應……」

陸軍指揮學院政委肖冬松代表認為,推進新時代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是應對複雜安全威脅、贏得國家戰略優勢的重大舉措。

「當前,國際形勢正處在新的轉折點上,各種戰略力量加快分化組合。只有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善於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發揮舉國體制優勢,統籌各方面力量資源,不斷拓展融合深度和廣度,才能有效應對複雜安全威脅,形成政治、經濟、軍事、科技、外交、文化等力量一體運用的戰略態勢,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能力。」肖冬松說。

加強改革創新,實現關鍵領域的跨越突破

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根本出路在改革創新。實現關鍵領域的創新突破,加快破除「民參軍」「軍轉民」壁壘仍是重點。對此,很多代表委員在討論中都有清醒的共識。

「這些年,量子通信、超級計算、人工智慧,以及航空發動機、重型燃氣輪機、信息安全等一大批軍民融合重大科技項目攻關,正在有序推進,創新能力的提升有目共睹。這幾天正在熱播的影片《厲害了,我的國》中,很多項目的突破,正是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帶來的成果。」討論中,代表委員們對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帶來的成果深感欣慰。

「但是,軍民融合從技術到製造的體制束縛尚未完全打破,軍轉民的壁壘仍未消除。」作為陸軍裝備部部長,高波代表關注的目光聚焦在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上。他認為,長期以來,軍工企業內部大而全的裝備生產模式使其形成了產業壟斷格局,讓地方先進技術得不到轉化利用,也導致了一些軍工企業技術革新、質量提升積極性不高。「要加強改革創新,必須在突破體制機制上採取更有力的措施。」

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必須向關鍵領域聚焦用力。來自陸軍的黃雪鷹委員說:「海洋、太空、網路空間、生物、新能源等領域軍民共用性強,要在籌劃設計、組織實施、成果使用全過程貫徹軍民融合理念和要求,抓緊解決好關鍵領域的突出問題和束縛壁壘,加快形成多維一體、協同推進、跨越發展的新興領域軍民融合發展格局。」

這些年,由陸軍裝備部主辦的「跨越險阻」地面無人系統挑戰賽,吸引了軍地院校、科研院所、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等領域的數十家單位參賽,大大推進了我軍無人作戰裝備平台的發展與進步。曾多次參與該系列挑戰賽的裝甲兵學院某實驗室副主任王海斗代表,對此感受頗深。

「要從體制上構建融合共享機制,穩步實施科研體制、採辦體系、投資體制和招投標改革,建立融質量管理、保密資質、承製資格為一體的軍地聯合審查協作機制,讓更多優質民營企業進入軍品科研生產和維修領域,帶動關鍵領域的跨越突破。」王海斗說。

加強任務落實,打造深度融合的平台抓手

「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首先需要建立無障礙的溝通、對話平台。」提起軍民融合,來自空軍的張洪賀代表快人快語。

張洪賀告訴記者,加強任務落實,必須打造深度融合的平台抓手。雖然軍工行業都願意與高科技民營、民口企業和團隊合作,但雙方需求對接還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軍工行業需求不能隨便通過網路發布,一些可查詢平台,推廣度和覆蓋面又不夠。要由政府和軍方牽頭主導,整合資源,搭建起真正實用、好用的示範平台和機制。「不只是搭建一個平台,更要建立制度化的軍民融合需求對接機制。」

今年上會,西部戰區陸軍某部高級工程師王明孝代表帶了一份關於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建議。在他看來,當前軍工科研項目開題立項之初,民企很難直接參与,限制了後期民企的參與空間和深度。他建議,加大協同創新力度,鼓勵優秀民營企業優秀專業人才進入軍工科研項目評審專家庫等。只有全流程、全範圍參與,軍民融合才能真正「深下去」。

「必須強化開放共享、堅決打破封閉壟斷,我對此有一個建議:大型科學儀器應該向社會開放。」長期從事裝備試驗論證工作的吳穎霞代表告訴記者,通過「互聯網+」模式,聚集軍工科研院所、軍民融合企業、高校等科學儀器資源,向有需要的創新團隊提供共享平台,「既破解了大型科學儀器重複建設、利用率低的弊端,也解決了中小企業缺少儀器檢測的難題。」

「習主席關於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思想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必須強化貫徹落實。」陸軍政治工作部副主任黨增龍代表告訴記者,要增強緊迫感,只爭朝夕,緊抓快乾,按照職責分工,以釘釘子精神一件一件抓,加快推進重點任務、重大工程落地見效,形成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生動局面。

(解放軍報北京3月12日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熱血赤眉」樊崇
WIFI覆蓋連隊,這個可以有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