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壽命超過400年的格陵蘭鯊提醒我們:人類對於最冷海域中的生命還知之甚少

壽命超過400年的格陵蘭鯊提醒我們:人類對於最冷海域中的生命還知之甚少

他們壽命極長,生產緩慢

撰文 Brynn Devine,Jonathan A. D. Fisher

翻譯 嚴冰冰

審校 小勺

在努納武特地區北極灣城附近發現的一隻大型雌性格陵蘭鯊

(Brynn Devine, Author provided)

格陵蘭鯊身長超過19英尺(約5.79米),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海洋生物之一。它們寓居於幽深冰冷的北冰洋和北大西洋海域,總能巧妙地躲過科學探查。

這使得人們意識到對格陵蘭鯊和它所處的極地海洋生態系統所知甚少,並且多麼需要新的技術手段去探索、發現和學習。

研究人員 Brynn Devine(圖右)和 Laura Wheeland 在位於埃爾斯米爾島南部格賴斯峽灣的 Kiviuq I號上(2016年)。

(Laura Wheeland, Author provided)

觀察、監控海洋生物的行為極富挑戰性,在極端深度和季節性結冰的水下取樣則更加困難。然而,最近,研究人員在加拿大北極地區首次捕獲了格陵蘭鯊的視頻蹤跡。該記錄幫助我們了解了格陵蘭鯊的數目、大小、行為,以及在該地區的分布情況。這些發現為填補人類對格陵蘭鯊種群狀態認知的空白邁出了第一步。

被發現的睡鯊

目前我們對格陵蘭鯊的了解還大多來自商業捕捉的歷史記錄——直到1960年人們都還在北大西洋捕捉格陵蘭鯊獲取肝油。如今,除了在格陵蘭島仍有一小部分限制性的捕捉之外,有時格陵蘭鯊也會在其活動範圍內被漁民誤捕。

但在歷史上從未進行商業捕捉的北大西洋和北極地區,比如加拿大北極群島的水域,格陵蘭鯊的地理活動範圍至今成謎。

在巴芬島(Baffin Island)北部 Scott Inlet 發現的小格陵蘭鯊,不足1.5米長。

(Brynn Devine, Author provided)

格陵蘭鯊是已知北冰洋里最大的魚類,其長度和恐怖程度都可以和大白鯊媲美,以下是它的幾項特徵:

「睡鯊」

由於行動遲緩、看似無精打采,格陵蘭鯊被歸為「睡鯊」一類。儘管因為眼部感染寄生蟲,格陵蘭鯊視力極弱,但它仍然是北極地區最頂級捕食者之一。

捕食海豹

除了以寓居海底的魚類為食之外,有證據表明,格陵蘭鯊可以抓住活生生的海豹哦。至於它們是如何抓住行動迅速的海豹的,就不得而知了。

生長速率

格陵蘭鯊生長得極其緩慢——一年不足一厘米——並且在雌性達到15英尺長、雄性達到約10英尺長之前,都未成熟。

超長壽命

通過使用放射性碳同位素年代測定技術檢測格陵蘭鯊的晶狀體,科學家近期發現,格陵蘭鯊可以活到超過272年,是這個星球上壽命最長的脊椎動物。

儘管以上特徵都很奇特,事實上,龐大的軀體和漫長的壽命讓格陵蘭鯊面對過度捕撈和喪失棲息地之類的生存壓力時,比其他魚類更加脆弱。

偷拍相機

為了進一步研究格陵蘭鯊,研究者將相機綁在烏賊身上,扔進了努納武特地區(Nunavut)的深海里,在經過兩個夏季之後,得到了31個區域250多小時的高解析度「偷拍」視頻。在所有部署的區域中,格陵蘭鯊的出現率高達80%。研究者通過它們皮膚上獨特的標記來區分不同的格陵蘭鯊個體(該方法也被用來辨別鯨鯊和大白鯊個體),總共發現了142隻格陵蘭鯊。

視頻為我們提供了關於格陵蘭鯊的許多信息,比如身長和游速:

在某些區域出現的格陵蘭鯊很小,有的不及1.5米長;

在其他一些區域,它們有3米多長;

幾乎全部觀察到的格陵蘭鯊都年紀太小,還不能繁殖後代。

越來越多的研究者使用視頻記錄來研究海洋生物。傳統的捕捉-研究方法會給海洋動物帶來負面的影響,儘管過後它們被重新放歸海中,但是許多仍會受制於被捕捉的壓力,或者被捲入打撈裝置而死亡。

變化中的北冰洋

上述大多數的工作都在 TallurutiupImanga 區域內進行,該區域可能會成為加拿大最大的海洋保護區。這是一片對許多北極生物和因努特文化都至關重要的捕食、育兒場所,包括鯨魚、海鳥、北極熊、海豹和海象等。而視頻資料顯示,這片區域可能對格陵蘭鯊也十分重要,至少夏季如此。

「偷拍」相機的部署地圖上標記出格陵蘭鯊被觀察到的地點和數目。(X表示該處沒有觀察到格陵蘭鯊。)

另外,考慮到食物鏈頂端捕食者對控制高緯度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性,格陵蘭鯊在北冰洋食物網中可能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在氣候變暖的今天,北冰洋表面的冰層正在逐步縮小,人們對北冰洋漁業和保護的興趣日益增加,這時,理解格陵蘭鯊這種巨大而古老的生物的活動範圍就更加重要了。

相關論文信息

【論文題目】First estimates of Greenland shark(Somniosus microcephalus) local abundances in Arctic waters

【作者】Brynn M. Devine, Laura J. Wheeland& Jonathan A. D. Fisher

【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摘要】Baited remote underwater video cameraswere deployed in the Eastern Canadian Arctic, for the purpose of estimatinglocal densities of the long-lived Greenland shark within five deep-water, data-poorregions of interest for fisheries development and marine conservation inNunavut, Canada. A total of 31 camera deployments occurred betweenJuly-September in 2015 and 2016 during joint exploratory fishing and scientificcruises. Greenland sharks appeared at 80% of deployments. A total of 142individuals were identified and no individuals were observed in more than onedeployment. Estimates of Greenland shark abundance and biomass were calculatedfrom averaged times of first arrival, video-derived swimming speed and lengthdata, and local current speed estimates. Density estimates varied 1–15 foldamong regions; being highest in warmer (>0°C), deeper areas and lowest in shallow, sub-zerotemperature regions. These baited camera results illustrate the ubiquity ofthis elusive species and suggest that Nunavut』s Lancaster Sound eco-zone may be of particularimportance for Greenland shark, a potentially vulnerable Arctic specie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研圈 的精彩文章:

西北農林魏寧副教授課題組:高效黑磷烯手征篩選方法
中南大學航空航天學院誠聘海內外英才

TAG:科研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