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癌症治療中的缺陷——忽視心理康復

癌症治療中的缺陷——忽視心理康復

癌症的治療不能忽視心理康復,這並不是心理衛生科醫生在「黃婆賣瓜,自賣自誇」。如果不信,請先看幾項研究結果或案例:

(1)抗抑鬱葯居然能抑制腫瘤生長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抗抑鬱葯可抑制腫瘤生長

新浪健康訊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24日報道,科學家宣稱,百憂解(Prozac)和其它一些常用抗抑鬱葯是對抗癌症的最新武器。科學家研究發現,這些抗抑鬱藥物能夠抑制腫瘤的生長。

英國科研人員發現,這些常用抗抑鬱葯抑制腫瘤生長的效果達到90%,並且能增強一些癌症治療方案的療效。此外,由於這些抗抑鬱葯已經在臨床上廣泛使用,因此它們無需像新葯那樣經過很長時間的安全試驗,可以直接為癌症患者所用。

英國伯明翰大學科研小組發現,百憂解的成分能夠使實驗室內培育的癌細胞死亡。科研人員利用白血病患者血液進一步試驗發現,這種成分能抑制90%的腫瘤生長。科研人員相信,在真正的癌症患者中進行的臨床試驗將會取得同樣的結果。

巴恩斯教授說:「我們非常震驚地看到這些結果。它顯示出可以在化療間隙保持對腫瘤的壓力。」科研人員將這一成果發表在《白血病研究》雜誌上。研究發現,抗抑鬱藥物百憂解和氯米帕明(Chlomipramine)能有效對抗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體內的癌細胞。

尼克-巴恩斯教授相信,通過使用抗抑鬱藥物並輔以傳統的化療,癌症患者的存活率將顯著升高。化療的弊端之一是,由於化療藥物不僅對癌細胞而且對健康細胞產生很大的損害,因此它必須分療程進行。所以在化療療程之間,癌細胞有能力重組、擴散。

慈善組織白血病和淋巴瘤研究發言人肯-坎貝爾說:「這一研究將會帶來針對常見血癌的安全、副作用小的療法。由於醫生有多年使用這些抗抑鬱藥物的經驗,因此醫生更有信心認為,這些藥物不會對正常組織產生損害,幾乎對所有病人都是安全的。」(林筱)

(2)經過心理治療的癌症患者壽命更長

斯坦福大學的心理醫學專家西格爾(DavidSiegel)做了一項結果驚人的研究,他調查兩組罹患惡性腫瘤轉移的婦女。第一組得到標準的醫學照顧;第二組也得到標準的醫學照顧,但同時還得接受心理治療。結果第二組較少有焦慮、沮喪、痛苦的問題。這沒什麼了不起,西格爾還發現,接受心理治療的人比對照組的人多活了一倍的時間!

(3)不刻意治癌而癌症自愈

晚期肺癌患者花光積蓄旅遊3年後意外痊癒

37歲的麗莎來自英國奧爾德穆,曾是一個晚期肺癌患者,被醫生告知自己最多只能活18個月,於是她決定把全部積蓄都花在全家人的三次豪華度假上。然而,在快樂地度過3年時光後,醫生告訴她腫瘤意外地消失了。

所患肺癌死亡率高達94%

麗莎以前咳嗽得很厲害,2009年的一天,被診斷患上了小細胞肺癌,醫生說,患上這種肺癌的死亡率高達94%,是所有癌症中死亡率最高的。麗莎所患的肺癌是不能動手術的,但是化療的話可以為她爭取18個月的生命,醫生讓她和家人一起度過最後的時光。

得知噩耗之後,麗莎最傷心的事莫過於自己的女兒——13歲的克洛伊和8歲的奇奧奇亞以後不會記得她。麗莎說,「我不希望歷史重演,所以我發誓要儘可能多地為我的女兒創造美好的快樂回憶。」

花光所有積蓄進行豪華旅遊

麗莎在34歲生日那天組織了一個贊助會,為自己就醫的曼徹斯特的克里斯蒂醫院籌集了4000英鎊的善款。

她發誓要和男友安東尼一起,把積蓄都花在為女兒創造快樂回憶上面。

麗莎還和安東尼結了婚,女兒們親眼見證她們的父親向母親求婚,並花了4000英鎊舉行結婚儀式。2010年1月,麗莎和安東尼帶著孩子們從奧爾德穆飛到蘭薩羅特,去度過一個遲到的蜜月。「我們把結婚的禮金和積蓄大肆揮霍,住了一個豪華別墅。」麗莎說,「我不可能忘記自己患有癌症,但是看到女兒們在海邊和沙灘上快樂地玩耍,真是很美妙的時刻。」

遊樂中度過18個月「最後期限」

麗莎再次諮詢醫生得知,自己的病情沒有希望了,於是在2010年5月花了4000英鎊,去保加利亞旅遊。

安東尼是一名電工,而麗莎無法工作。麗莎說:「當一個人要死的時候根本不在乎錢,只在乎能和家人一起度過剩下的時間。我不想讓女兒們回憶起媽媽就只是住院。」

他們花更多的錢和朋友聚餐,和女兒們出去玩,2010年9月全家去土耳其住在五星級酒店裡,花了6000英鎊。當麗莎回到家裡,早已度過了18個月的「最後期限」。她每隔3個月就去檢查一次,病情沒有任何變化。麗莎給女兒和丈夫都寫了遺書,告訴他們她是多麼的愛他們。

去年4月的一天,距離麗莎被最初診斷出肺癌有3年了,她去做例行檢查得到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她的腫瘤已經不見了,醫生壓根找不到了!她回憶說,「我簡直無法相信,醫生也不知道為什麼,我的死亡宣判被取消了。當我知道自己要死了,這教會我一件事,就是如何度過短暫的生命,我們仍然需要生活。」

(4)緩解負性情緒有助癌症治療

負性情緒在癌症病人中具有普遍性

35歲的蔣女士3年前發現甲狀腺癌,已手術治療,術後服藥治療。因為甲狀腺功能檢查經常波動,她為此擔心害怕。

怕癌症複發,蔣女士經常跑醫院詢問自己的病情,醫生解釋後只能放心幾周。沒多久她又要去做甲狀腺B超和驗血,還出現了失眠、緊張、心慌等癥狀,一直在家休養。雖然丈夫對她百般呵護,怕累著她導致癌症複發,但依然不能減少蔣女士內心的恐懼。

數月前,蔣女士在無明顯誘因下突然出現呼吸困難,胸悶、心慌,像要「死了」似的,面部及肢體麻木,持續10分鐘左右,過後能自行緩解。她被送到醫院檢查,心電圖、心臟和血管B超、腦電圖、頭顱CT、血生化等檢查結果都正常,甲狀腺功能顯示無需特殊處理。1周後蔣女士在家裡又出現類似情況,持續數分鐘,再次到醫院檢查無明顯異常。

這樣的情況在蔣女士看來是死亡的先兆,她為此整天擔心、入睡困難,每天以淚洗面,甚至不敢一個人待著,最後被介紹到心理衛生科就診。心理衛生科醫生經過詳細問診和心理評估顯示,蔣女士存在強迫、抑鬱、焦慮、恐怖等情緒狀況和疑病的人格特點。

恐癌」帶給患者的痛苦甚至比疾病本身還大

台州醫院心理衛生科副主任醫師包祖曉認為,儘管人的情緒狀況可能會因甲狀腺功能的波動而影響,但蔣女士更可能的原因是「恐癌」之後的長期應激所致。

一開始醫生建議她服用藥物以抗焦慮治療,但蔣女士拒絕精神科藥物,怕副作用,對癌症不利,表示願意接受心理治療。經協商,同意進行每周1次的認知行為治療。

治療1個月後,蔣女士的癥狀有明顯的改善,但覺得自己「似乎缺少點什麼」,儘管對生命和死亡問題有所認識,但頭腦中不時還會想起死亡,令她非常痛苦。

經過2個多月的心理治療之後,蔣女士的癥狀已明顯地緩解了,內心也相對平靜。情緒穩定後,有了「正念地活一天,就賺一天」的想法,以前經常波動的甲狀腺功能已在正常範圍之內,並恢復了以前從事的工作。

……

讀了這些案例,您不會再覺得作者在誇大其辭了吧。

台灣醫生許添盛甚至提出:「癌症事實上是一種心身疾病,人類在生命中面臨著無路可走的絕境,才是最重要的致病原因」;「癌症的本質是一股受阻的生命能量爆發的結果,因此,積極的癌症治療在於如何疏導這份受阻的生命能量、重燃病人對生命的熱愛。」

我們在從事腫瘤「正念療愈」過程中發現:癌症病人帶著正念生活能活得更幸福一些。

許多剛開始參加療愈的人對此感到不理解,然而,隨著康復的進行,那些能夠堅持下來,能夠對自己的生命採取探索態度的人,往往會對自己的生命與狀況有不一樣的感覺。許多帶癌生存的人開始學會把注意力從固在病症的狀態轉變成對生命和創意的興趣。

在這種情況下,由於應激的解除,他們的疾病就會變得比較沒有破壞性,有些時候,甚至會出現驚人的狀況,疾病似乎不見了。即使癥狀仍然存在,他甚至不斷地在向死亡邁進,但他們的生命品質提升了,能優雅地面對自己的生命與所愛的人。

因此,忽視「心理康復」的癌症治療是有缺陷的

註:本文整理自包祖曉所著的「禪療三部曲」中的《喚醒自愈力》和《做自己的旁觀者》,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進一步去閱讀書中的內容,學習癌症的「正念療愈」之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癌症 的精彩文章:

和一位30歲癌症朋友的對話:生命從不開玩笑
男子身患癌症離世,彌留之際做的一件事,讓他21歲的女兒激動得熱淚盈眶!

TAG: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