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拘舍離等昧為冥諦,離諸法緣無分別性——《楞嚴經》參習(121)

拘舍離等昧為冥諦,離諸法緣無分別性——《楞嚴經》參習(121)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參習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三遍)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前文經:

【若以分別我說法音為汝心者。此心自應離分別音有分別性。譬如有客寄宿旅亭。暫止便去。終不常住。而掌亭人都無所去。名為亭主。此亦如是。若真汝心則無所去。云何離聲無分別性。斯則豈唯聲分別心。分別我容。離諸色相。無分別性。】



本文經:

【如是乃至分別都無。非色非空。拘舍離等昧為冥諦。離諸法緣無分別性。】


經文緊接著前面的意思,在前面經文裡面告訴我們,這是教阿難去仔細省察妄心,就是六塵緣影之心的真實性。如果這個心離塵它還有分別性,有獨立的性,當然這就是真的;如果離了塵境無分別性,就證明六塵緣影的心是虛妄而不實在。這一段經文,『如是乃至分別都無』,「如是」是指上面所講的色身而言,「乃至」這是比例其餘的。換句話說,六識緣六塵境界,正如同前面所說的色身一樣的道理。「分別都無」,這是說縱然前面六種分別都無,這是講什麼?離開六塵,比我們凡夫的境界要高得多。我們凡夫沒有離開六塵,有一等人他有相當的定功,眼見色不分別色相,耳聞聲不分別聲相,分別都無,是不是見性?如果把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一切不分別,認為這就是自性,這是錯誤;如果以此之外別有自性,也是錯誤。

下面就舉出這一類的人。『非色非空』,「非色」是指離外面的五塵境界,不屬於色法;非空是指執著內為我,不屬於空,內有我。外離塵,非色;內有我,非空,這種境界在唯識裡面講,正是第七識緣第八帶質境;換句話說,還是分別,還不是自性。他能離境界相,他沒有離法相,法相比境界相還要來得微細,這種境界就是佛所說的「法塵影事」。古德有比喻好像江水,看到好像很平靜,表面上很平靜,下面流動得很快。這種人的功夫表面上看到他離了相,他有相當的定功,實際上內裡面生滅的念頭起伏,他自己也不能覺察到,所以不是見性的境界。正如同『拘舍離等昧為冥諦』,「拘舍離」是六師外道之一,這些外道人住在這個境界裡面,以為這個境界就是涅槃,以為這是所謂窮理盡性到了頂頭。外道建立二十五諦,這是第一個最高的境界,「冥諦」。冥諦下來,建立叫神我,神我在我們中國俗話講靈魂,這個比那個還要深一層,到了頂頭。

冥諦這個意思,實在是與《幼學故事瓊林》,天文裡面的第一句話很接近,「混沌初開,乾坤始奠」,冥諦大概就是混沌之意思,混沌要在佛法裡面講就是無明,「一念不覺而有無明」。試想想,佛法裡面講的一念不覺而有無明,就是根本無明,八地菩薩才見到,而八地菩薩見性的功夫差不多快要圓滿了。由此可知,六師外道建立的冥諦,還到不了這個境界,為什麼?他們的功夫連阿羅漢都不如。這個境界佛在經典裡面給我們說,是四空天的境界,功夫是到四空天,四空天裡面的真相不能明了,迷迷糊糊,所以稱之為冥諦。功夫到此地,再不求上進,所以他不如二乘。這個地方的冥諦,實在是類似十二因緣裡面講的無明,這是比較接近。十二因緣裡面講的無明是枝末無明,不是根本無明,是發業潤生無明。所以破這個無明只證阿羅漢果,只斷見思煩惱,出三界了分段生死,變易生死還是存在,界外的煩惱還是沒有斷,這是小乘的功夫。外道冥諦,連小乘人這一點發業潤生的無明他也沒破;換句話說,由十二因緣法來觀察,十二因緣他沒斷得了,他的功夫可以說伏斷而已。他有相當的定功,他能夠控制,沒有能斷,所以這是外道。依舊屬於邪見分別,並沒有證得心性,他見到的境界是非色非空的境界,不了解境界的真實相,稱之為冥諦。

拘舍離就是末伽黎的異名,前面我們曾經讀過,不了解事實真相發生這樣的誤會,在二十五諦裡頭建立這一諦。冥就是糊裡糊塗,真相不能夠辨別,他以為這就是太初,宇宙的邊緣,宇宙就是從這裡開始的,所以跟我們《幼學》裡面講的「混沌初開」,那個混沌的味道差不多。諦就是真理,以為這是第一個真理。這是當時佛陀在世,印度外道建立最高的諦理,他們說從冥初生覺,這是萬法之元始,所以把這個理是尊之為頂點,這是最高的真理,唯一的真理,是他們親證的境界。佛在此告訴我們,他們那個境界只不過是見到非色非空。在唯識裡面講,正是第七識攀緣第八識,是個什麼相?六粗裡面的相續相。確實這個功夫是相當高,這個要曉得,沒見性,何況第六意識?第六意識是有間斷的,不是個相續相,念念遷流。冥諦都不能夠執著為自性,第六意識怎麼可以把它當作真心?真心是常住的,不生不滅。冥諦是相續相,是相似的常住,不是真的常住,真的常住裡頭沒有相續相,所以相續相是似真非真。我們講唯識裡面講到第七識,恆審思量,恆就是相續;第六識審而非恆,審就是分別,它沒有相續相,一會分別東、一會分別西,它的相是間斷的相,這我們得認識清楚。

佛法有沒有成就,實在就是在辨別真妄。我們為什麼不能把妄心放下?就是不知道這是妄心。無始劫以來我們就用的是意識心,總以為這個意識心就是我們的真心,日常用事用它,修行證果也用它。在日常用事用它還勉勉強強,說實在話日用平常當中我們有無盡的煩惱,煩惱從哪裡產生的?就是從第六意識用事產生的,這是個妄心,可以用它,副作用太多。假如我們不用第六識、不用第七識,我們以真心來用事,你的生活就清凈光明、快樂無比。為什麼?真心裏面不帶煩惱,沒有一絲毫的煩惱。迷,迷在哪裡?把妄心當作真心,不知道自己有個真心,這是一層迷;把妄心當作真心,兩層的迷惑。說實在的話還不止,我們還把心所當作真心,第三層的迷惑。喜怒哀樂是心所,不是心王,這裡面是愈分析愈複雜,去真心可以說遠之遠矣。這就是迷得太深,拔除很不容易。

唯識的道理,就是叫我們辨別真妄,真妄能夠辨別了,佛法的目的是叫我們取真舍妄,這才能有成就。但是話又說回來,這東西很難講,剛才說一個取、說一個舍,有取捨就是妄心,舍的是妄,取的還是妄。為什麼?取是個妄心。這個東西向上一著就開口不得,開口便錯,動念即乖,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諸位要懂這個道理,向上一著離開言語,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是向上一著,無話可說。向上一著才能見性,向上一著才是真心用事,才是真正的離苦得樂。這個樂是真樂,不是苦樂之樂,是真樂,是清凈心中本具之樂。

這些修外道的迷失了方向,他們只能夠離開粗重的境界相,微細的六塵影事還是離不開。他們的冥諦,在佛法里叫做滅法塵,法塵有兩分,一分叫生法塵,一分叫滅法塵,他的心還是緣法塵。他建立的神我,神我就是能緣的妄心,冥諦是所緣的滅法塵,這是外道修到非想非非想天、四空天的境界不過如此而已。不但這些人,就連阿羅漢,佛在前面說他的功夫,也只是「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你看看跟四空天看起來差不多,比他那個高一級而已,還是脫不了法執,這就是他們為什麼不能見性。我們一天到晚講修行,一天到晚在講用功,如果這個道理要是不了解、方向不能辨別清楚,我們所修的,仔細想想看,能離開盲修瞎練嗎?說盲修瞎練,我們心裡聽了不舒服,然而這是事實。如果承認我現在是在盲修瞎練,我還能改得過來,知道錯了還能改得過來;自己盲修瞎練,還不承認,死不承認,認為自己是對的,永遠沒有改過的機會,那就是錯到底了,還會有成就嗎?

怎麼個修法?最初方便要把世緣看淡一些。世間五欲六塵、名聞利養,你要是看重了,沒有希望,不但是佛道沒有希望,就是外道冥諦這個程度都沒有指望。你看看人家,舍了欲界才到色界,舍了色界才到無色界,這是無色界的功夫。我們要是連欲界都舍不了,色界都沒有分,跟這些外道那功夫差得遠!佛道,說實在話連邊都沾不上,這都是說的真實話。真正學佛人,一定要在二六時中求心地清凈,這就是用功夫,修定。理一定要明了,理與事一定相應,事是什麼?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一定要相應。功夫在哪裡做?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上不動心、不起心,不起心是不起念,這叫修行,這叫用功夫。首先是以觀照的功夫,理智克服著你的妄心,不動心,功夫用久了,自然而然接觸一切境界如如不動,這個時候就智慧現前。要曉得,不動心與真心相應,真心是如如不動,起心動念全是妄心。「那好,我在這境界裡頭我現在已經是不起心、不動念了」,其實這還是妄心。什麼妄心?你有個不起心,你已經起了,起了個不起;你已經動念,動了個不動念,還是錯的。

這個功夫做起來當然不容易,實在講不容易,追根究柢我們缺乏基本的訓練,所以這些功夫用得都不得力。基本的訓練就是根本智的訓練,我們虧吃在這裡,今天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對於根本智要下功夫去補習。如果不把根本智的功夫補習圓滿,我們儘管怎樣努力,還是功虧一簣,不能成就。可是目前來修根本智有相當的困難,為什麼?我們不甘心,不甘心就麻煩。叫你天天去背書,不叫你聽經,也不叫你念佛,也不叫你參禪,天天背書,天天學著侍候人,諸位想想,甘心嗎?從前在家做學生,侍候老師、侍候師母,還得要侍候老師的兒子女兒,就跟做下人一樣。侍候得不好,老師罵了幾聲沒有話說,老師的兒子女兒還要罵你,你要不要忍受?都得要受。學什麼?學忍辱波羅蜜。你看佛在《金剛經》給我們說的,「一切法得成於忍」,沒有忍辱的功夫,什麼都不能成就。所以你要想成佛,哪一尊佛都不例外,專修忍辱要修五百世。你看釋迦牟尼佛《金剛經》講的,五百世做忍辱仙人,專修忍辱然後才能精進。

從前的教育,小孩跟老師一方面求根本智背書,再一方面就是在老師那裡折磨,修忍辱,從小就什麼事情都能忍,有涵養,遇到事的時候心裡他才如如不動。出家也是五年學戒,跟在家教育一樣,根本教育,五年當中背誦經典,再就是寺廟裡的雜務事情,侍候你師父、侍候師兄弟。寺廟是這樣的,他比我先出家、比我先受戒的,我就得要侍候他,所謂是先入佛門為長老,他是先入門,我是後來的,後來就要侍候先到的。大家曉得,每個人凡夫習氣都不一樣,寺廟那麼多人,要叫大家都滿意,做不到,所以那個氣也就夠受的了。真正有成就的人,他能夠忍受得了,都有成就,受不了的就淘汰掉,自然就淘汰掉。我們去看看《禪林寶訓》,那些全是我們的善知識,全是教我們基本功夫的。所以五年以後功夫有了相當程度,根本智也有了相當基礎,才准許聽經、准許你參禪念佛,沒有說是一出家就聽經、就參禪念佛。現在如果叫你這樣子出家,待不了三天就跑掉,所以不行。現在不但是一出家要聽經,上台講經才行、才過癮,上了台胡說八道、胡造謠言,所以問題實在是太多了。

我們懂得這個原理,曉得這個倫理的重要性,現在必須要補習,要認真的去補習,曉得這個基礎教育是成功的根本,不在這上干不能成就,這是千真萬確的話。講堂裡面講經,聽經,不必用功夫,聽懂了很好,聽不懂不要去思惟、不要去研究。為什麼?思惟、研究都是用的妄心,是第六意識心,你不會開智慧。一遍一遍的聽,懂多少算多少,不懂的就算了,再聽第二遍、聽第三遍,用清凈心來薰習。在基礎上認真的修學,幾年之後就不一樣,大大的不相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理一心達不到,事一心可以能做到,縱然事一心做不到,功夫成一片是決定可以做得到,毫無疑惑的,我們取西方極樂世界就可以確定能夠取得,我們這一生沒空過,這一生絕有價值。這就是我們必須要認清的步驟,要辨別真妄。

佛說這一段話,主要的目的就是破一切眾生能緣的妄心。一切眾生把能攀緣的心當作自己的真心,聽法用這個心來聽。前面佛說過,用攀緣心來聽法,所聽的是什麼?法塵,不是法性。你看世尊對阿難尊者的開示,說這個話的口氣,對阿難尊者很失望,聽這麼多年的經,還是用攀緣心來聽,全聽的是法塵,沒有悟法性。由此可知,基本的訓練是訓練在用真心,這個訓練成熟,真心能夠念念現前,自然開悟,一切法明了。真心聞法聞的是法性,絕非法塵,法性是覺的,法性是明的,所以說是根塵一接觸就生無量智慧;而用妄心,妄心是不覺,緣外面法塵,法塵也是迷惑,迷與迷相應,當中生無明煩惱。這一點道理,我們在經論上看得非常的清楚、非常的明白,如何取捨就是自己的事情。

——依凈空法師講座編纂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拘舍離等昧為冥諦,離諸法緣無分別性——《楞嚴經》參習(12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沙門的世界 的精彩文章:

喜渡2018狗年春節
正月初六——無題

TAG:沙門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