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朱駿:熱愛是勇氣

朱駿:熱愛是勇氣

朱駿

1990年出生,浙江人,現供職於新京報社。「拾城」成員;曾獲得中國新聞獎三等獎、浙江新聞獎一等獎、中國地市報新聞攝影作品「年度圖片」、趙超構新聞獎一等獎、全國晚報優秀新聞攝影作品金獎等。

在很多媒體人徹底轉行的當下,還有朱駿這樣的90後從一家報社跳槽到另一家報社,區別只是地級市到首都。聽上去頗有些像傳統的老路,而朱駿卻從不諱言自己的選擇緣於對攝影的「真愛」。在前面等著朱駿的,是更大的舞台,更多的機會。

2017年7月26日,張明帥來到成都市區一個老小區送外賣,爬到七樓時已經筋疲力盡,累得蹲在樓梯口,最終他發現自己進錯了樓道,十分沮喪。張明帥幼年因意外導致面部燒傷、右手截肢,因「怕自己的臉嚇到顧客」而頭戴斗笠、黑紗蒙面送外賣在網路走紅,被網友點贊。

2017年10月25日,北京,「為自己代言」的聚美優品創始人兼CEO陳歐。

中國攝影報:2017年下半年,你從供職了4年的嘉興日報「轉會」到新京報,能談談這個過程、原因和想法嗎?

朱駿:我是1990年出生的,在嘉興別人都習慣用「90後攝影記者」的標籤介紹我,其實我不覺得年齡有任何優勢,和我年齡相仿的記者特別多,他們中有比我勤奮、比我會思考、比我眼界開闊、比我有行動力的,所以,我不能再停留做重複的事情了,我需要一個更大的平台去刺激自己,參與到更多的體驗當中,找到一群更有新聞理想的人一起前行,北京、新京報就出現在我腦海中了。

嘉報視覺的品牌優勢非常鮮明。現在國內已經很難找出一個從圖片生產、編輯、製作再到版面設計集中到一個部門,由一個領導統一決策,同時每周日報、晚報都有多個固定視覺專版的報社了吧?在這樣的單位不管新老記者都在同一個起跑線,誰拍的照片得到認可誰就上頭版。

2015年9月我加入了中國首個城市紀實攝影師聯盟「拾城」。用個比較「不恰當」的例證,現在24個攝影師、6個編輯中有3位荷賽獲得者、3位POYI獎獲得者,華賽、金鏡頭中獲得榮譽的更是不計其數,在北京上海等活躍媒體工作的成員超過三分之一。潛移默化中,我在攝影認識上有了提升,交際圈也更加寬闊,也有更多的機會向我靠近,這是對我很大的激勵。

嘉興日報的楊曉東老師是個特別愛惜人才的領導,我說我要離職到北京提升自己,他一開始讓我考慮生活成本慎重為之,後來看出我的堅決也表示支持,最後還叫上同事一起給我餞行,我從心底里十分感激。新京報這邊也有好幾位老師都積極推薦過我。後來幾輪筆試面試後,我很榮幸進入這個團隊。

上述之外,熱愛是我最大的勇氣。這不是一句虛話,我經常做夢夢到自己在新聞現場拍照,有時會因為拍攝失誤驚醒。我還夢到過好多次和攝影大師對話,他們告訴我很多平時不大可能會說的話,我總是希望這樣的夢能久一點。

2017年9月17日,北京,盲人跑者嚴偉在北京國際馬拉松比賽開跑前做拉伸運動。來自山東高密的嚴偉今年30歲,兩年多時間已經跑了十幾個全程馬拉松,最快3小時15分完賽,去美國參加過成績門檻極高的波士頓馬拉松。

中國攝影報:從事攝影的道路上,哪些前輩名家對你的影響最大?或者說你想成為怎樣的攝影師?

朱駿:上大學我經常看陳慶港、傅擁軍兩位老師的專訪視頻激勵自己,迷茫困惑的時候就翻出來看,他們點燃了我新聞攝影的理想。儲永志老師以前是嘉興日報的攝影部主任,我在他手下實習過,他是個善良的人,一直在工作和生活上鼓勵我。他以小視角表現大背景的新聞照片見長,他常常鼓勵我「只有小記者沒有小報社」,讓我無論身處何處都要學會冷靜思考。

每個人攝影的目的不同,悅人悅己都未嘗不可,我希望自己拍照片可以像高曉松說話那麼厲害,就是:攝影是我的語言,我的表達方式,說我想說的話。

2017年7月13日,北京市朝陽區雙井街道辦城管隊的工作人員將拆除的「葛宇路」西側路牌帶走。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葛宇路以自己的名字設置路牌,鋪設在北京多個沒有名字的路段的事件在網路上引起熱議。

2017年10月31日,北京,格力空調董事長董明珠為一家國產乳業品牌公司站台。儘管滿臉的皺紋暴露了她63歲的年齡,但她在中國商界仍然活躍。

中國攝影報:聽說你有個「紅色中國」的拍攝主題,進行到什麼程度了?這樣的宏大敘事如何結構?怎樣在方寸之間展現意義?拍到何種程度你認為算作結束或者告一段落?

朱駿:在中國,我們看到最多的顏色就是「紅色」了吧。定好結構好布局,我想過好多種角度,比如空間角度可以有紅色城市到村莊、景區到家庭,比如從社會生活角度可以是經濟、文化、教育等。之前很多都是片段式的拍攝,現在會更系統,下一步嘗試講故事,也有景觀、檔案和田野調查的方式。我盡量去到更多的地方,去尋找更多可能性。

只要有能力我就會一直拍,這個大主題下會有很多小主題小故事單獨成立。另外要清楚地去表達我觀看到思考到的東西,不添油加醋。

2017年5月22日,浙江嘉興大劇院舉行八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掛牌出讓活動,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近500家企業參與競拍。首個地塊的競拍就出現「熔斷」場面,最終只能通過搖號產生中標方。被抽中的競拍企業代表振臂高呼,難掩激動。

2017年8月10日晚,河北省易縣後山奶奶廟裡,一間鐵皮搭建的廟舍里供奉著一尊手握方向盤的車神像,滿足人們出行平安的祈願。

中國攝影報:看你的個人總結中曾把自己拍攝的「大人物」照片專門列舉出來,拍攝過程中有哪些值得分享的?作為年輕攝影師,你從這樣的經歷中獲得了什麼?

朱駿:以前在嘉興時,我就對拍名人感興趣,只要聽說來了「大人物」就想盡辦法去拍,那時能拍到是最難的。以前拍攝都是現場人物,只要注意力集中,尋找獨特的瞬間就算滿意了。在北京,有時要幫文娛專職攝影記者客串,也偶爾拍知名企業家,很多都是一對一拍攝,要拍出新穎有想法的照片很難。這些拍攝常常都是在狹窄的酒店房間或辦公室進行,拍攝時間又緊張,還要面對經紀人或秘書的各種限制,如果「大人物」還不配合或者不知怎麼配合的話就會特別麻煩。這時候,攝影師的一顆心就尤為重要了。記得第一次專訪拍胡歌,前幾天都特別緊張,怕辜負了單位同事的信任,怕拍砸了。後來就自我心理暗示:我是專業的攝影師,或許現場沒那麼糟糕。還好這些壓力也成了動力。

2017年8月21日,北京,家長帶著孩子到動物園遊玩,爸爸舉高,媽媽拍照。

中國攝影報:每年荷賽結果公布,都會引起業界的一些討論,你覺得參賽、參展、獲獎對於攝影記者來說最重要的意義是什麼?你個人會投入精力做這些事情嗎?

朱駿:我自己很少參加比賽了,但是我和身邊的朋友說不要盲信也不要排斥,最重要的是看目的。爭取高額獎金、擴大交際圈和知名度、拓展業界交流,都是對自己認真負責的態度。我記得有一年參加荷賽,找到十幾位國內外的知名攝影師、一線圖片編輯,甚至還有曾經的荷賽評委幫我挑選編輯照片;同時,還找了七八位朋友翻譯,有英語專業研究生,有媒體專職譯員,還有外國的英語老師。有趣的是,他們每個人對照片的挑選、編輯、翻譯都不一樣,而且差別很大,但我在這個過程中的收穫更大。

朱駿推薦

2017年1月14日,北京。夕陽很美,群鴿很自由,那隻逆天的「猴子」獨自上路。新京報浦峰 攝

朱駿說:與其推薦一張照片,不如推薦一個我喜歡的攝影師。浦峰的作品內容都特別「小」,取材身邊、司空見慣卻有他個人獨特的審美趣味和感性思考。你不知道他想說一件什麼事,但方寸之間卻裝滿了他的快樂、他的失落、他對生活最親密的小心思。拍照片就像捉迷藏,躲藏和尋找的過程是我們對生活最浪漫的表達,高手都躲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

本報記者黃麗娜采寫

文章刊發於《中國攝影報》·2018年·第20期·8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攝影報 的精彩文章:

神秘獎品來襲!《中國攝影報》紅圖榜2月優勝作品公布!
全家福:家庭影像的時代魅力

TAG:中國攝影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