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昌起義爆發,有人問孫中山從美國帶回多少槍炮?他說帶回四個字

武昌起義爆發,有人問孫中山從美國帶回多少槍炮?他說帶回四個字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吹響了推翻清王朝及封建帝制的統治,一時間,全國由革命黨人控制的省紛紛宣布獨立,大清王朝風雨飄搖,馬上就要進入終結時刻了。

雖然清朝重新起用袁世凱率領其精銳的北洋軍南下進行剿滅革命黨人,但此時的共和思想已深入人心,所以袁世凱也知道大清將亡,而並不是真的讓北洋軍去進攻由黎元洪控制的湖北軍政府。

12月1日,袁世凱與革命軍進行了停戰議和,自此,湖北再無戰事,南北爭執的中心就轉移到長江下游南京、上海兩地了。

次日,革命軍江浙聯軍攻下南京的消息傳到漢口,各省代表決定遷往南京開會,並決定以南京為革命軍的臨時首都,到南京進行組織臨時中央機構等問題。

但是,南京與武漢方面由於交通不便,兩地的聯繫工作發生了一些障礙。12月4日,留在上海的各省代表因武漢方面情況不明,而革命軍組織統一機構的問題又不能再拖延下去,於是就舉行了一次選舉會,選出黃興為革命軍軍政府大元帥,黎元洪為副元帥。

可是,這一舉動卻引起了在滬代表與在鄂代表之間的很大爭論,他們認為在滬代表只是負責聯絡,進行選舉是屬於在鄂代表的職權,因而這一選舉不能生效。

其實,這個爭論不是地區與地區之間的爭論,而是同盟會與非同盟會之間的爭論。

在上海的同盟會認為武漢在軍事上處於劣勢,而且黎元洪又不能抽開身來滬,就沒有理由反對推舉黃興為大元帥。而武漢方面則認為同盟會這是在上海一手包辦的選舉,而且黃興是漢陽的敗將,不配做全國革命省區的最高領導者。

帶著這種爭論,各省代表先後於12月中旬到了南京,最後協商決定,把兩人位置顛倒過來,以黎元洪為大元帥,黃興為副元帥。因大元帥在武昌主持軍事不能到南京,委託黃興代行大元帥職權。

但是,此時的黃興公開發表通電,堅決不做任何一種元帥。

12月25日,同盟會的總理孫中山由美國回到上海。

孫中山1905年在日本創建了中國同盟會,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後來又在國內多次組織武裝起義,雖然都失敗了,但是也為辛亥革命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的基礎。

因此,孫中山在此時回國,正是時機,這使得革命軍組織中央機構誰是領導人的問題迅速獲得解決。

12月29日,革命軍17省代表在南京舉行會議,進行臨時大總統的選舉,沒有到會的孫中山以16票當選。

12月31日,孫中山到達南京下榻於寶華宮,這是大清總督招待貴賓的地點。當天,當地的紳士去拜見孫中山時,有人詢問孫中山:「孫先生帶回來多少軍餉和多少槍炮?」

孫中山笑著回答:「我沒有帶回一槍一炮,但我帶的是革命精神回來的。」

本文參考文獻:《民國時期戰爭大參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家之韻 的精彩文章:

第一次直奉戰爭的背後:始終隱藏著外國勢力的強烈干涉

TAG:史家之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