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她,是徐志摩唯一高攀不起的女人

她,是徐志摩唯一高攀不起的女人

說到徐志摩,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會是林徽因,或者是陸小曼。

小小書童覺得,他的原配妻子,也就是跟徐志摩離婚的張幼儀,很多人眼中徐的「棄婦」,更值得我們說說。

在三八婦(nv)女(shen)節,我們就來聊聊張幼儀的故事,看看怎樣女人活成怎樣,才足以被稱為「女神」。

/ 01 /

1900年,張幼儀出生在江蘇寶山縣,也就是現在的上海寶山,祖父是晚清時代的縣官,父親是當地有名的醫生。

張家有嚴格的舊式大家庭規矩,非常重視對兒女的教育,張幼儀兄妹12人(8男4女),有一半都成了後來上海灘的風雲人物。

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二哥張嘉森(張君勵),創辦了中國國家社會黨,曾任中國民主社會黨中央主席,是民國時期頗為活躍的政治人物。

人如其名,從張幼儀這個名字,幾乎就能看出這個人的模樣。幼,就是善良的意思;儀,意為正直和端莊。叫著叫著,她正式的名字張嘉玢反倒沒多少人知道了。

誰會想到,這個小名,讓她一輩子空背負了賢良淑德、端莊孝順的好名聲,如果不是靠著自己的堅強和努力,差點連尊嚴都失去。

3歲那年,母親給她纏腳,為的是「能嫁個好人家」,那個時候,不纏足的女人是沒男人願意娶的。

看著疼得哇哇大叫的妹妹,二哥張嘉森實在不忍心,他勸母親不要給妹妹纏腳,如果嫁不出去,他會養妹妹一輩子,母親終於同意了。

在那個年代,女人的命運就是這麼悲哀,嫁得好不好,還要看纏不纏足。所謂獨立自主,掌握自己的命運,更是一種奢望。

/ 02 /

女子「無才便是德」,在張家長輩看來,女孩子根本就沒必要讀那麼多的書,儘管哥哥們早早就已出國留學。

要強的張幼儀,不願屈服於命運的安排,12歲那年,江蘇省立第二女子師範學校招生,早有準備的她如願以償考入了這個學校,父母只能接受了這個已成的事實。

在哥哥的幫助下,她擺脫了小腳的束縛,還進入了新式學堂,滿以為能擺脫封建女子的命運,卻不料一紙婚書,讓她重新進入了封建的圍城。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送他進入圍城的,也是深愛著她的哥哥。

四哥張嘉璈當時是浙江都督朱瑞的秘書,一次在杭州一中巡視的時候,發現一個才華橫溢的學生,就是徐志摩,徐志摩的突出表現,在張嘉璈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年後,在張嘉璈做媒之下,尚未結束學業的張幼儀嫁入徐家做了少奶奶。

在當時,徐家是著名的江南富商,巴不得跟有政治背景的張家聯姻。

那時候,女人出嫁時的嫁妝越豐厚,將來在婆家的地位就會越高。結婚那天,哥哥們為她從歐洲買的全套傢具,連火車都裝不下,轟動了全城。

可張嘉璈沒想到,自己好心的牽線,非但沒有給妹妹帶來幸福,還把她害得夠慘。

/ 03 /

張幼儀更沒想到的是,這並不是她和徐志摩的圍城,而是自己一個人的圍城。

對於徐志摩這個「新青年」而言,這種典型的「媒妁之命,受之於父母」的婚姻,他表面接受,內心卻是一萬個不願意。

我們現在看到的徐志摩照片,戴著眼鏡一臉的斯文,張幼儀嫁給他後,並沒有受到什麼虐待。

何止虐待,其實就連「對待」也沒有,他根本就把張幼儀當成了空氣。

婚禮現場熱熱鬧鬧,人來人往,徐志摩默默地看著,彷彿自己就是個局外人。

徐志摩常年在外求學,只有假期才會回來,也是一頭埋進書里。為了滿足父母抱孫子的願望,他除了履行夫妻義務之外,一下也不願碰身邊的這個女人,甚至連一句話都懶得說。

不久後,兒子徐積鍇出生,徐志摩鬆了口氣:終於完成了父母的「任務」。於是,他毫不遲疑地扔下這個家,遠赴歐洲留學去了。

張幼儀呢,他謹記著出嫁時父母的交代,把家務安排得妥妥噹噹,盡心服侍公公婆婆,對丈夫言聽計從。

張幼儀不知道的是,在丈夫的心中,她除了是他法律上的妻子,什麼都不是。她就算付出再多,也無法融化徐志摩心中的那座冰山。

多年後,張幼儀在自傳中這樣寫道:「在中國,女人家是一文不值的。她出生以後,得聽父親的話;結婚以後,得服從丈夫;守寡以後,又得順著兒子。

/ 04 /

原本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如今卻獨守空房,凄清悲涼。

張幼儀還抱著幻想,希望那天丈夫能讓他出國團聚。徐志摩不時會寄信給父母,除了問候父母,以及詢問兒子的情況等,從來都沒有提到過妻子。

這時候,徐志摩在英國見到了林徽因,一見傾心的他就如陷入泥潭無法自拔,對16歲的林徽因展開了狂熱的追求。

二哥張嘉森聽到消息後,力爭讓張幼儀出國,希望能阻止徐志摩與林徽因的進一步發展,在他的堅持下,張幼儀的公公只好同意了這個安排。

1920年的冬天,張幼儀坐的輪船駛入了法國馬賽港,當她望見遠處的徐志摩時,心裡頓時涼了一大截:「他是那堆接船的人當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兒表情的人。

那一年,穿著瘦長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圍白絲巾的徐志摩,讓他終生都無法忘記。

坐火車到巴黎後,徐志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商場為張幼儀買衣服。

丈夫的舉動,讓她心中一寬:或許情況不是想像中那樣。

沒想到,徐志摩直接告訴張幼儀,之所以會買衣服,是因為她穿得像個土包子,是在是太掃自己的臉面。

後來,他們就去照相館拍了張照片,寄回徐家以造成夫妻恩愛的假象。而那頂帽子,也是徐志摩強迫她戴的,因為這在西方是一種禮儀。

/ 05 /

張幼儀很快就發現,自己竟然變成了徐志摩的老媽子,什麼打掃衛生、洗衣做飯的家務活,統統都要她做,徐志摩則把這裡當成了旅館,說來就來,抹嘴就走。

沒多久,張幼儀又懷孕了,丈夫卻彷彿從家裡「蒸發」掉了。這時候,徐志摩正狂熱地追求比他小整整八歲的林徽因,哪裡顧得了那麼多。

徐志摩提出要求,要張幼儀把孩子打掉。張幼儀聽了很害怕和震驚:「我聽人說,有人因流產而死去。」

沒想到,徐志摩回了一句,讓她徹底無話可說:「還有很多人因火車出事死掉,不照樣有很多人坐火車嗎?」

於是,張幼儀到了同樣在歐洲的二哥家,生下了次子彼得。

「消失」了半年多的徐志摩,終於再次來到她的面前——拿著簽好了名的離婚協議書。

所有的事情都已經發生,她卻是最後一個知道的人。

張幼儀在離婚協議書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因為她懂得,放過那個不愛你的人,實際上也是放過自己。

這是中國的歷史上,第一樁依據《民法》西式文明離婚案。

簽完離婚協議後,徐志摩很高興,還特地跟她去醫院看了小彼得,「把臉貼在窗玻璃上,看得神魂顛倒」。

徐志摩始終沒有問,她這個遠渡重洋的柔弱女子,如何才能養活小兒子。

/ 06 /

當時心懷悲苦,完全不知道該往何處去的張幼儀沒想到,正是這一紙離婚協議,讓她破繭重生,獲得了全新的生命,今後將過得比任何人都更為精彩。

離婚協議書上約定的五千元贍養費,自尊心很強的張幼儀一個子兒也不要。隨後,她來到柏林,考入了裴斯塔洛齊學院,專攻幼兒教育學,希望能在這裡掌握一技之長。

正當張幼儀重新上路的時候,老天爺好像要故意作弄她似的,一個巨大的噩耗從天而降:小彼得夭折了。

面對一個接一個的打擊,張幼儀並沒有放棄和沉淪,在最為艱難的日子裡,她學會了更加積極地面對人生。

張幼儀說,人生從來都是靠自己成全。

她邊工作邊學習,學到了一口流利的德語,適應了那裡的生活和工作,重新找到了自信和人生的支撐點。

去德國後,張幼儀擺脫了離婚的陰影,變得一無所有,也徹底打破了精神上的枷鎖,以前那個沒有主見的小女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獨立、自主、自信的新女性。

當徐志摩再次見到她的時候,也不禁為這個「土包子」的蛻變而感慨:「C(張幼儀)是個有志氣有膽量的女子……她現在真是『什麼都不怕』」。

兒子離她而去,繼續留在歐洲已沒有意義,她坐上了回國的輪船。

張幼儀與長子徐積鍇

/ 07 /

回國後,張幼儀找朋友合夥,在上海靜安寺路開了一家「雲裳」服裝公司,並出邀擔任總經理。

毫無經商經驗的她,一切從頭開始摸索,唯一的優點就是肯學。她採用新的服裝面料,改進款式設計,還開啟了私人訂製的業務,生意越來越好。

很快,「雲裳」就成了上海灘首屈一指的女士服裝公司,各界名流都以穿著該品牌服裝為榮,曾經的「土包子」,一下子引領了上海灘的時尚潮流。

你以為這就是張幼儀人生的巔峰,那就錯了,人家才剛剛起步呢。

當時,上海女子商業銀行經營不善,瀕臨倒閉,他們找到張幼儀,希望她能出任銀行的副總裁。

於是,時尚界的大咖,一下子又變身為霸道總裁。張幼儀勤力奮勉、潛心鑽研業務,很快就在金融界如魚得水,成為了中國第一個女性銀行家。

女子銀行不但扭虧為盈,儲蓄資本還超過了兩千萬,這在當時可是個奇蹟。

張幼儀經商恪守信譽,經營有方,女子商業銀行雖在抗戰中歷經波折仍巋然屹立,直到1955年金融業公私合營才宣告結束,一共開辦了31年。

到了晚年,張幼儀回憶起一生經歷時說:「我要為離婚感謝徐志摩。若不是離婚,我可能永遠都沒辦法找到我自己,也沒辦法成長。他使我得到解脫,變成另一個人。

經歷鳳凰磐涅,從無知的小女子,到成長為自立自信的商界風雲人物,張幼儀不僅心存仁恕,也提升了對人生的悟性。

有人說,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好像今後的繁榮與衰敗,都要取決於所嫁的那個男人。

實,女人的命運興衰,人生苦樂,靠誰都靠不住,只有自己最靠譜。

/ 08 /

徐志摩追林徽因沒有追到手,最後與陸小曼結了婚。

陸小曼花錢是出了名的大手大腳,徐志摩經常被搞得捉襟見肘,張幼儀經常資助他們,但她從來不說是自己給的,總是通過公公的名義給他們。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因飛機失事不幸罹難,陸小曼驚聞噩耗,不敢相信徐志摩已然離世,更不願出面接徐志摩回家。

此時,張幼儀再次出現,讓八弟帶著13歲的長子阿歡去認領遺體,打點好一切後事,舉辦了葬禮。

做生意賺到了錢的張幼儀,每個月都會接濟陸小曼300元,她還在上海為徐志摩的父母蓋了一座房子,與他們保持了相當好的關係,並奉養二老直到去世。

昨天你對我愛理不理,今天我讓你高攀不起。

她沒有計較當年徐志摩那樣對她,反倒總是在他最無助的時候默默出現,為他料理好一切,再默默離開。

1967年,張幼儀又回到劍橋大學,往昔的情景一幕幕湧上她的心頭,她真不敢相信,當年的自己,竟是那麼年輕,曾經是那麼的無助。

站在美麗的康橋上,回憶前程往事,多少恩恩怨怨,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一筆勾銷。

/ 09 /

張幼儀本來以為,這一輩子也就這樣了。沒想到,在徐志摩去世22年之後,她卻找到了自己真正的愛情。

在香港,一位叫蘇紀之的醫生租了她的房子,經過長時間的接觸,兩人之間產生了感情的火花,蘇醫生後來正式向她求婚。

1953年,兩人準備結婚,張幼儀寫信給美國的兒子,理由很簡單:「因為我是個寡婦,理應聽我兒子的話。」

兒子的回信情真意切、令人動容,讓她倍感欣慰:

「母孀居守節,逾三十年,生我撫我,鞠我育我,劬勞之恩,昊天罔極。今幸粗有樹立,且能自贍。諸孫長成,全出母訓。……綜母生平,殊少歡愉。母職已盡,母心宜慰,誰慰母氏?誰伴母氏?母如得人,兒請父事。」

張幼儀和蘇醫生一起生活了二十八年,這二十八的時間,是她最幸福的日子。

有時候,命運就是這麼奇怪,張幼儀在花樣年華經歷的所有不幸,卻在晚年的時候,化作幸福降臨。

這是上蒼給予她的回報,她理應得到這樣的回報。

張幼儀與孫輩

/ 10 /

在舊式封建家庭成長起來的張幼儀,本來相信「夫為妻綱」,「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她和徐志摩,其實都是包辦婚姻的犧牲品。

在經歷一場不幸的婚姻後,她沒有滑向人生的萬丈深淵,而是選擇樂觀以對,努力提升自己,最終化繭成蝶,飛向了更加充滿陽光的新生活。

女人要活得精彩,唯有取得自我的獨立,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才會散發出最為迷人的光彩。

人的一生,誰不會經歷曲和坎坷?

謝謝那個曾經絕情的人,正是他的傷害,才讓你不再懦弱,讓你的潛力無限釋放,活成了最好的自己。

她是「棄婦」,卻從來不是怨婦。

決定你一生命運的,絕對不是男人,也不是其他什麼人,而是你自己。

幸福從來都不會從天而降,張幼儀用她一生的經歷告訴我們:

每個人活在世上,從來都是靠自己成全自己。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長按識別,即可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典今讀 的精彩文章:

婚禮那天,他當著親友的面,燒掉了結婚證書

TAG:古典今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