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有人建議新視野號「犧牲」前變身太空望遠鏡 卻遭拒絕

有人建議新視野號「犧牲」前變身太空望遠鏡 卻遭拒絕

3月13日消息,一群特立獨行的天文學家已經提議,對美國宇航局現代史上最成功的任務之一新視野號探測器任務進行徹底的改造。新視野號在2015年飛越冥王星,現在正在前往太陽系外層宇宙空間的旅途當中。該天文學家團隊在論文中詳細描述了他們的計劃,他們提出在新視野號燃料耗盡和一些系統為了節能關機之前,應當把它轉變成一種太空望遠鏡,利用外太陽系近乎無光的環境對恆星和星系等宇宙物體進行研究。

根據論文的首席作者,羅徹斯特理工學院的天體物理學家Michael Zemcov稱:「這一想法主要是為了促使人們展開討論。」而且最近新視野號探測器任務團隊的部分成員與他進行了接觸,並且試圖將他的想法吸收到即將進行的任務回顧中。(論文的合著者當中只有一位來自於新視野號任務團隊。)

這個計劃呼籲利用這顆探測器遠程勘測成像儀(LORRI)觀測太陽系外那些遙遠而且暗淡的星體。研究團隊稱,LORRI能夠用於支持美國宇航局即將發射的凌日系外行星巡天測量衛星(TESS),TESS計劃在4月份發射升空後對外星行星展開探測。

研究的合著者,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行星科學家Diana Dragomir也是TESS項目團隊的成員,她聲稱TESS任務需要所有的支持才能獲得成功。那是因為它將對成千上萬顆候選行星進行搜尋,其中許多都需要其它望遠鏡耗費漫長的時間進行單獨確認。

除了能夠給外星行星研究帶來幫助之外,新視野號探測器也能夠藉助它的紫外線和紅外線感測器對早期宇宙進行研究。在宇宙微波背景下,眾所周知的是包含信息的大爆炸餘波,但是也存在來自恆星和活躍星系的紫外線和紅外線背景。這樣就有可能讓我們了解早期宇宙是如何形成的。

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一位行星科學家Michele Bannister稱:「你距離太陽系邊緣越近,你就能夠進行更多的這種觀測。」她並未參與這項研究,但是她指出美國宇航局在2005年研究坦普爾1號彗星的深度撞擊號,後來轉向執行了一項名為EPOXI的新任務,以此幫助天文學家搜尋外星行星。

那麼這些天文學家的這個提議能實現嗎?Zemcov稱:「這個任務涉及到後勤和時間方面的問題,我們還要確保有足夠的資源可以利用,而且不會讓任務處於風險當中。」但是讓人確信這樣做沒有風險或許也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新視野號探測器在冥王星之後的延伸任務包含飛越一處太陽系誕生時的古老殘骸,也就是被稱為2014 MU69的柯伊伯帶天體。在完成這個任務之後,新視野號飛船將把數據傳輸回地球,但是由於距離遙遠,數據傳輸大概需要兩年時間才能完成。

MU69任務之後,新視野號的推進器燃料將不足四分之一。但是那也足夠讓新視野號在第二個延伸任務中繼續進行第三次研究目標的飛越,這也是項目團隊許多成員更希望進行的事情。但是完成這項任務再加上需要讓飛船保持超向地球進行數據傳輸,飛船的大多數燃料甚至是全部燃料都將耗盡。

那些早已制定的計劃有可能讓Zemcov和他團隊的提議付諸流水。美國行星協會的一位空間政策顧問Jason Callahan稱:「這種類型的提議是由數十人甚至數百人提出來的,因此這些提議最終無法落實的情況並不罕見。」

另外一個阻礙因素就是資金問題。美國宇航局的花銷經過嚴格的規劃,而且會從其它項目調撥資金進行那些有優先權的項目。比如說天體物理學領域的資金就被認為是從行星科學領域劃分而來的。雖然制度是非常靈活的,但是也有人認為其中存在缺點,因為美國國會最終會明確規定美國宇航局的資金用途。

執行預算之外的任務是存在先例的。比如說,新視野號飛船在不活躍的巡航狀態時進行了天體物理學觀測。但是那些觀測任務是由美國宇航局的行星科學預算部分提供的資金。有一些其它任務則完全超出了預算,比如說旅行者1號和2號探測器任務,當它們與外星行星遭遇時,這些任務的資金來源就是從行星科學預算跳轉到太陽物理學預算。

Callahan稱:「這個提議有點不同,這是一個科學團隊在延伸任務的末期要求使用另外一個團隊的任務。」想要這個把新視野號用作一個天體物理學平台的提議獲得實行,必須得到項目負責人,來自西南研究院的行星科學家Alan Stern的許可。即使這個提議得到新視野號團隊部分成員的支持,Callahan也懷疑它是否能夠得到實現。

Callahan稱:「Alan Stern永遠都不會對新視野號做出改變,除非他離開人世,因此如果得不到他的認可,這個提議就永遠無法實現。」Stern在上世紀80年代為這個冥王星任務制定了第一項提議,而且新視野號最終在2005年發射之前不斷遭遇著挫折和失敗。從許多方面來說,這個項目就是他的生命。Stern也已經在推特中做出聲明「沒有燃料、沒有錢」,回應這類激進的任務再利用提議。

最終讓新視野號像其它許多延伸任務概念一樣,成為太空望遠鏡的提議很可能永遠都無法得到實現。Zemcov稱:「這一提議已經在天文學領域流傳了很長時間,但是現在的問題在於時機把握上。」現在隨著新視野號繼續它的旅程,進行觀測任務的最佳時機也在逐漸流失。

來源:網易科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探索 的精彩文章:

機器人Cimon今年將隨宇航員登上國際空間站
太陽將迎來「太陽活動極小期」 但科學家並不擔心

TAG:科學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