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讓紀曉嵐死,他卻以如簧之舌博得乾隆稱讚,不愧為雄辯之才!

乾隆讓紀曉嵐死,他卻以如簧之舌博得乾隆稱讚,不愧為雄辯之才!

清人紀曉嵐,是孔子讚譽的那種「敏而好學」的文學家。他生於清雍正二年,出身書香門第,少年時譽為「神童」,21歲中秀才,24歲考中解元,31歲以二甲第四名進士入仕,先在翰林院為庶吉士,後晉陞為右庶子,掌太子府事,在乾隆時恩寵倍加,受命為《四庫全書》總纂官,十三年中披星戴月編書,終於編成經、史、子、集四部,紀曉嵐還親自寫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四庫全書》是一部研究中國文史的重要工具書。紀曉嵐也由內閣學士升遷禮部尚書。他一生中五次出掌都察院。

一次,乾隆皇帝想開個玩笑考驗紀曉嵐的辯才,便問紀曉嵐:「紀卿,『忠孝』二字作何解釋?」紀曉嵐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是為孝。」乾隆立刻說:「那好,朕要你現在就去死。」紀曉嵐:「臣領旨」乾隆:「你打算怎麼個死法"」紀曉嵐:「跳河。」乾隆:「好吧」乾隆當然知道紀曉嵐不可能去死,於是靜觀其變。不一會兒,紀曉嵐回到乾隆跟前,乾隆笑道:「紀卿何以未死』」「我碰到屈原了,他不讓我死。」紀曉嵐回答。「此話怎講?」乾隆疑問道。

「我去到河邊,正要往下跳時,屈原從水裡向我走來,他說:「曉嵐,你此舉大錯矣想當年楚王昏庸,我才不得不死;可如今皇上如此聖明,你為什麼要死呢?你應該回去先問問皇上是不是昏君,如果皇上說他跟當年的楚王一樣是個昏君,你再死也不遲啊」乾隆聽後,放聲丈笑,連連稱讚道:「好一個如簧之舌,真不愧為當今的雄辯之才。」紀曉嵐巧用「曲徑通幽」的技巧,在毫不損害乾隆面子的情況下,點出他的無理之處。一舉令他折服。很顯然,乾隆是根據紀曉嵐提出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為忠」之論叫他去死,此令順理成章。紀曉嵐臨陣進退皆無道理,只有迂迴出擊,方能主動創造契機,指出如果皇上承認自己是昏君,他就去死。而乾隆當然不可能承認自己是昏君,故紀曉嵐很自然地也就把自己從「死」中解脫出來,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充分的不死理由。

紀曉嵐一生詼諧、滑稽,機敏多變,才華出眾,給後世留下許多趣話,素有「風流才子」和「幽默大師」之稱。他是清代著名的學者、詩人、目錄學家和小說家。總體而言,他的一生與民間傳說中的形象和銀屏上的形象存在很大的不同。在流行的民間傳說和電視劇中,紀曉嵐與乾隆這對君臣的關係是十分融洽的,其間充滿信任、調侃和幽默。這是經過美化了的描寫,歷史上並不如此。實際上紀曉嵐不過是乾隆蓄養的文學詞臣而已。在民間傳說中,紀曉嵐的形象風流倜儻,一表人材;在銀屏上,基本上由張國立「壟斷」的紀曉嵐形象,也頗說得過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此人對聯書法,無出其右
過大年看大片 紀錄片《聖途》第三集解說詞權威發布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