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粟裕年譜「暫缺」與毛澤東說「粟裕最會打仗」

粟裕年譜「暫缺」與毛澤東說「粟裕最會打仗」

原標題:粟裕年譜「暫缺」與毛澤東說「粟裕最會打仗」


粟裕年譜「暫缺」與毛澤東說「粟裕最會打仗」


張雄文


細心讀過《粟裕年譜》的人,可能會發現書中有「暫缺」的標註,比如1949年5月20日未時,有如下記載:「(粟裕)與張震向中共中央軍委請示:進佔上海是否需要舉行入城式?」但接下來卻只有「中共中央軍委於6月2日複電」的記載,複電具體內容只有「暫缺」二字。(注釋1)


這說明,中央軍委有回復粟裕、張震的電報確鑿無疑,雖然後來粟裕率領第三野戰軍進入上海,並未像北平解放一樣舉行入城式,但已有文獻證明有這樣一封複電,而且正因為這封電報取消了入城式(後於7月6日舉行了上海各界慶祝上海解放大遊行,饒漱石、陳毅、粟裕一起檢閱遊行隊伍)。然而,這封複電的具體內容卻在所能翻閱的文獻里一時找不到,年譜編寫者無奈之下,只好先標註為「暫缺」,以待異日補充。


這僅是年譜內容編寫中缺失的一個方面。

我曾當面請教年譜的主要編寫者之一朱楹老人:《粟裕年譜》涵蓋了粟裕一生所有事迹了嗎?他搖搖頭,說:怎麼可能呢?


隨後我才知道,中共主要黨史人物和軍事人物的傳記與年譜編寫,其主要資料來源是中央檔案館和軍委檔案館。一方面,軍委檔案館原件浩繁,直接與粟裕有關的資料還好找,間接有關的則難免疏忽過去。


另一方面,國家權威部門有個規定,中央檔案館的原始檔案資料非政治局委員以上的傳主不能進去查閱。粟裕黨內職務僅僅是中央委員,所有主要資料只能來自軍委檔案館;中央檔案館裡與粟裕有關的資料,只能來自權威出版物中公開披露出來的零星部分,譬如《毛澤東年譜》、《毛澤東傳》等等。


因此,《粟裕年譜》的後記中就有兩點說明:一是「均以原始資料和權威出版物為準」;二是「對於應有而未能找到的文稿,也一一註明,以備日後查找」(注釋2)。


可見,粟裕的傳記和年譜雖然已十分詳實,但依然有掛一漏萬的地方。譬如1950年9月3日毛澤東回復高崗的電報:「林粟均有病,兩蕭此間有工作,暫時均不能來。幾個月後則有可能,估計時間是有的。」軍委檔案館雖然有原件,但權威的公開出版物很少提及(相關的高崗、林彪都是反面人物,尚無完整的官方傳記問世),編寫組成員又不曾考慮到,因此便遺憾地漏選。

而毛澤東1961年會見蒙哥馬利元帥說粟裕最會打仗一事,是毛澤東與外賓的談話,與軍事無關,自然不見諸于軍委檔案館。


事情的原委如下:


1961年9月,毛澤東接見英國二戰名將蒙哥馬利元帥。蒙哥馬利稱讚毛澤東是高明的軍事家,用兵如神,特別是淮海戰役不可思議。毛澤東則很謙虛,指出淮海戰役是粟裕指揮的,他說:「在我的戰友中,有一個最會帶兵打仗的人,這個人叫粟裕,淮海戰役就是他指揮的,他也是我們湖南人。」


這個談話記錄與其他內容當時便保存下來,存於中央檔案館外交類檔案里。


但囿於中國特色的原因,粟裕「最會帶兵打仗」與「淮海戰役就是他指揮的」兩句話,一方面與1949年9月遭到修正的劉伯承稱粟裕是「我軍最優秀的將領」一樣,毛澤東一國至尊雖敢說,卻容易得罪其他所有將帥,與信奉中庸之道的文化傳統不符;另一方面又與後來最高核心的說法「你(林彪)有遼瀋戰役,我有淮海戰役」,「淮海戰役的部署決策是我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主持決定的」相衝突;第三又因粟裕1958年蒙冤後一直未能平反正名,無人敢冒風險宣傳他。因此,所有能夠進中央檔案館查找原件,並撰寫提及與蒙哥馬利訪華文章的人都避而不談粟裕,人們耳熟能詳的也就只有毛澤東談劉少奇是接班人等事情。

2009年4月20日,我與某軍史研究會的副會長、最高國家行政機關現任XXX的一位資深人士等人,在北京西什庫教堂東20米的古秦食府205包間共進晚餐,談及原第三野戰軍司令部作戰股長秦叔瑾文章中毛澤東說粟裕最會打仗的話題時,言語謹慎的他,忽然說,這是他在檔案館外交類文件查詢其它資料時親眼所見。


但我們嚷求他證實在哪一個檔案館時,他卻岔開了話題。我知道他為難,也知道他與軍界不搭邊(父親與岳父卻是軍中前輩),這份文件肯定不在軍委檔案館,便說請他做道選擇題,如果是中央檔案館就不做聲,否則就說話。結果他看著我,半天無語。大家馬上明白了。


從他所熟悉的毛澤東的女兒李訥以及警衛員等人聊開一陣後,我又轉到毛澤東說粟裕的話題,說能不能將那份文件複製出來?


他向鄰座的夫人(解放軍某醫院副師職醫生)看了一眼,說:「那樣我肯定在監獄,我可不想我的老婆跟了別人!」大家笑了起來,他的夫人也笑了。

隨後,我將他的話轉給年譜的編寫者之一朱楹將軍(與他隔幾道街毗鄰而居,叔侄相稱,關係極好,朱竟不知情,可知體制之內紀律之嚴)。朱老表示將設法託人進館查找。


可以預期的是,年譜編寫者有了查找目標,粟裕年譜重版時,收錄這兩份與粟裕有關的文電是不太遙遠的事情。


但一些並無線索的與粟裕有關的資料,卻只能暫時淹沒在浩繁的原始檔案里了。



作者簡介:張雄文,湖南冷水江人,中國作協會員、湖南省作協全委、株洲市作協副主席、魯迅文學院第33屆高研班學員、《湖南報告文學》編輯。作品散見《人民日報》《文藝報》《人民文學》《湖南文學》《山東文學》《創作與評論》《散文百家》《詩歌月刊》《鹿鳴》《解放日報》等報刊。出版有《無冕元帥》《名將粟裕珍聞錄》《毛澤東粟裕與淮海決戰》《蔣介石的槍杆子:從黃埔軍校到黃埔系》《戰場上的粟裕》《踏雪泥集:張雄文詩詞選》《眼底吳鉤:說不盡的粟裕》《多是橫戈馬上行:野戰主將粟裕》《吹角連營:毛澤東和他的五大名將》等九部書四百餘萬字。曾獲山西省「五個一工程獎」、北方十三省市文藝圖書一等獎、全國侗族文學「風雨橋獎」、《散文百家》全國徵文一等獎、《人民文學》全國徵文佳作獎等獎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上文史 的精彩文章:

張雄文|中共唯一不曾改過名字的元帥

TAG:掌上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