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作為退役老兵,聽到這個消息真是高興

作為退役老兵,聽到這個消息真是高興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魯寧】

今天一早,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根據該方案,新組建正部級的退役軍人事務部,作為新一屆國務院設置的26個政府部門之一。

作為一名曾經在空降兵服役的退役老兵,我有兩個沒想到:一是沒想到建國後首個退役軍人事務管理部門的行政級別那麼高,起步就納入了國務院政府部門序列;二是從十九大提出要組建專門的退役軍人管理機構,到組建方案提請全國人大審議,落地速度之快令人意外。

環顧世界,不少國家都設置有專門的退役軍人管理機構,在大國中,中國的專設機構雖姍姍來遲,但起步就直接納入國務院政府部門序列,卻是獨此一家。機構級別從來是「政治文化」的組成部分,機構級別高,辦事就相對順暢,扯皮的事兒就少。基於「政治經驗」,未來這一新機構的辦事權威和辦事效率當可期待,甚至有望高看一格。

退役軍人事務部將集多部門職能於一身

時至今日,以1953年為分水嶺,之前的退役軍人歷史積累的各種問題,大體都已釐清,其中的生活困難者均納入了社會保障體系。之後的退役軍人,歷年積累的總人數大體為5700萬人。利用大數據,實現各部門數據共享,只要有檔案可查的,在盡量做到一個都不遺漏的前提下,都將重新確定軍旅身份後統一交由新組建的退役軍人事務部和地方層面的「退役軍人事務局」管理。這項基礎性工作預定於今年年底前完成。

建國至今,如果把軍人從徵招入伍到退出現役視作一條「流水線」,那麼它所涉及的部門與流程大體如下:

徵招入伍,由各縣市區人武部和縣級以上地方政府負責。

退役環節,則分為不同情況由不同層級的多部門分工責任。具體講,軍官包括文職軍官退出現役,由軍隊政治工作部與地方黨委組織部和人事機構共同進行(這其中,因退役軍官職級和軍銜高低不同,相應的軍隊政治工作部和地方黨委組織部及人事機構的級別亦各不相同)。軍齡滿十二年及以上的士官,因涉及安排工作,由地方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門負責,一般安排至地方事業單位至少得安排至地方國企就業。

軍官退出現役,亦可拿一筆補償費後自主擇業,大校軍銜(副師職以上)和少量的高年資上校,若軍齡較長,亦可在軍內辦理退休。七級士官服役期滿後在軍內辦理退休。傷殘病退役軍人回歸地方後的常年性優撫歸地方政府的民政部門接手。兩年制義務兵和軍齡不滿十二年的退役士官,則在領取退役費後自主擇業。預備役軍人的選拔、訓練、管理,則由地方黨委組織部、地方人事機構和省軍區、軍分區(警備區)負責。

綜上所及,在整個流程中,所涉及的部門包括人武部、軍分區、省軍區、縣級以上政府、民政、組織、社保、人事等部門。這一保障性制度架構,建國後儘管不斷調整、充實和完善,但始終未能形成真正的合力,各司其職成為各掃門前雪的代名詞,以至於歷史和現實所積累的各種突出矛盾越來越甚。具體的突出矛盾有那些,大夥都「懂」。這是習近平擔任中央軍委主席後下決心組建退役軍人事務部的根本原因之一。

改革開放四十年余年來,只有習近平有這樣的氣魄和實施條件。而我國突飛猛進的綜合國力,為實施退役軍人新政提供了物質支撐。從我所在的空降兵退役戰友群對習近平此舉的反饋意見看,不管是退役後生產生活遇境好的還是不大好的,欣慰與支持是高度一致的,對此予以期待更具有一致性。

2015年9·3閱兵,抗戰老兵乘車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十八大以來,退役軍人安置及後續保障已明顯改觀

這五年,黨和政府主要致力於償還歷史遺留的突出「欠賬」。擇其重要舉梳理如下:

核試驗部隊包括工程施工部隊的退役老兵,凡尚活在世上的,都進行了全覆蓋式的登記確認定期領取健康補償金;

原工程兵部隊、鐵道兵部隊在施工中健康受損的退役老兵,其晚年治療和生活都得到了基本保障,譬如我的一位同學的父親(上世紀六十年初曾在福建參加國防坑道施工患上了矽肺病);

上世紀六十年初的中印戰爭、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越南戰爭的參戰老兵,退役後回農村務農的,全部納入了地方社保、醫保序列。除此之外,還享受定期生活補助;

文革中因各種原因作複員處理的數十萬中下層軍官,其退休待遇已從原先按城鎮職工退休處理改為按轉業幹部退休處理;

傷病殘退役軍人、烈屬、因公犧牲軍人家屬的月補標準獲大幅度年年提升,尤其是散落在農村的,還統一納入了基本社會保障之列;

當然,由於這類開支主要從地方財政專項經費走賬,各地財力差距很大,導致同類撫慰的實際執行標準亦差別較大。還有就是,因不少地方政府的「保障認識」仍然未能到位,致使實際保障幅度形成較大差別。

現退役軍人社會地位不高致「徵兵成本」不斷高企

義務兵群體和士官隊伍是中國現役軍隊的基礎性構成。建國後,軍人社會地位大體經歷過「兩落三起」,軍銜制實施至軍銜製取消這十年,是第一個「起落」。文革十年為躲避上山下鄉,參軍成為香餑餑,至改革開放前二十五年,因過分強調「軍隊要忍讓」,導致軍官群體收入過低,士兵被社會輿論嘲諷為「大頭兵」,軍人地位一落千丈。目前,軍人社會地位正處於「三起」的上升階段。其中,一個最顯性的標誌是,撇除地方的隱性福利後,軍隊從士兵到軍官,工資性綜合收入已明顯高出地方同級官員一截。當然,受發展階段所限,與發達國家軍隊尚不可比。

兩年制義務兵,月入看似只有千元標準,但地方政府為徵招一名義務兵,在兩年間實際支付的各項「優先金」,在發達地區,普遍達到15萬元左右,甚至20萬元出頭;欠發達地區最少也已超過七八萬元,令地方財政大呼「吃不消」。

這足以說明,第三輪持續至今的「三起」,還沒有真正改變軍人社會地位和物質待遇偏低的客觀現實。地方小青年乃至大學生,對軍人榮譽感的認知,更多不是來自徵兵廣告和燃爆的從軍宣傳片,而是周遭退役軍人及家庭的實際生活境況。

要在較短時間內改變徵兵難和「徵兵貴」的被動局面,把已退役軍人的生產和生活安排好,改變退役安置「九龍治退」格局,探索「終身關愛」的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組建退役軍人事務部乃扭轉被動局面的關鍵組織舉措。

老兵與戰友依依惜別

退役軍人事務機構將承擔哪些主要職能

作為曾經的一個空降老兵,我始終秉持強烈的軍人情結和強軍強國情懷。根據我對軍隊現狀的長期觀察,我以為,各級退役軍人管理機構在未來五年,遵循輕重緩急原則,大體要做好如下幾件大事:

其一,與民政、組織、社保、人武等現有機構完成管理工作和任務的交割和交接;

其二,完成對軍隊干休所、保健機構、軍內安置的退休軍人的軍地交接,這也是軍隊「脖子以下」軍改(瘦身)的後續任務;

其三,完成建國後所有尚健在的和在崗的以及已退休的退役軍人,傷病殘軍人、軍內退休軍人、烈屬、因公犧牲軍人家屬的大資料庫建設,並區分出相應的「區塊鏈」。這是管理全覆蓋,撫慰「不遺漏」的基礎性工作。

其三,牽頭制定中國首部《軍人保障法》和《軍人軍屬榮譽法》,構建中國特色的軍人保障和榮譽法制體系。根據十八大以來的辦事效率,這兩部專門法的名稱可以商榷斟酌,但立法及頒行,完全有條件有可能在中共二十大前完成。

其四,建立中國特色的軍人優先優待體系框架,分階段將現有5700萬退役軍人以及3倍數量的軍屬納入各項「優先優待」體系。就這一條,在今次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全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解放軍原總政治部主任助理岑旭中將,作了《讓軍人真正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的大會發言——須知,今天中國軍隊的高級將領高度「講政治、守紀律」,岑旭中將的建議既然被納入為大會發言,決非信口開河,而是實打實的有備而來的「組織授意」。

我所在的空降兵退役老兵群(筆者注,是提供滿滿正能量的群,是充分體諒國家實際支付能力的群),對從精神到物質增強軍人、軍屬及退役軍人的榮譽感有廣泛的熱議和期待。一朝成為軍人,甭管是否退出現役,終身熱愛人民軍隊,相較於物質上的有所改善,這個包括家屬在內人數超過上億的龐大群體,更期待人民軍隊在習大大統帥下,通過一項項強基固本的有為政策措施之落實,真正把中國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的精彩文章:

「亞太再平衡」戰略為何會失敗?美國戰略家認為中國沒實力

TAG: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