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湘全國人大代表 住湘全國政協委員熱議「健康中國」

在湘全國人大代表 住湘全國政協委員熱議「健康中國」

長沙晚報特派記者 李靜

提高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保障水平,居民基本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再增加40元,一半用於大病保險;擴大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範圍,把基層醫院和外出農民工、外來就業創業人員等全部納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條條具體內容、一項項政策紅利,將演繹健康中國戰略新的生動實踐,惠及民生。連日來,這一熱點話題引起了在湘全國人大代表、住湘全國政協委員的熱議。

報告點擊

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推進分級診療。繼續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改善婦幼保健服務。支持中醫藥事業傳承發展。創新食品藥品監管方式,注重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提升監管效能,加快實現全程留痕、信息可追溯,讓問題產品無處藏身、不法制售者難逃法網,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全。做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工作,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場所和設施。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向善向上,國家必將生機勃勃、走向繁榮富強。

代表委員聲音

以更大力度推進健康教育進校園

黎志宏(全國人大代表、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副院長):數據顯示,城市和農村因慢性病而死亡的比例分別佔總死亡人數的85.3%和79.5%。慢性病的高發與危害、居民的高就醫率已經成為影響國家健康中國戰略目標實現的阻礙。

其實,慢性病發病原因有60%取決於個人生活方式。但現有的健康教育與疾病預防知識教育非系統化、非全民化、非義務教育,且多數是針對已患病的成年人實施,覆蓋面小、針對面窄、持續性差,不易對大多數成年人已建立的不良生活習慣、不科學生活方式產生有效影響。由此可見,健康教育有效性不夠、健康素養提升慢,是導致就醫人次高及慢性病發病高、危害大的重要原因。

對此,我建議以更大力度推進健康教育進校園,真正做到健康教育從娃娃抓起:推動健康知識進教材,將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慢性病基本知識、危害、預防方法、科學生活方式、常用保健知識、合理就診、合理治療等內容作為國民健康素養的基本要求,納入國家九年制義務教育範疇,確保全民在未成年階段可以接受系統、有效的健康教育;推進醫衛專家進校園,與中小學生面對面,傳播健康知識;推進中小學生「進」醫院,通過社會開放日等活動讓他們親身體驗醫院環境,學習相關健康知識。通過「三進」進一步提升全民健康素質,讓生病的人越來越少,讓健康中國更加美好。

加強中藥材產業化建設

庹勤慧(全國人大代表、湖南中醫藥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湖南是中藥資源大省。長期以來,中藥材種植加工是湖南許多貧困山區的支柱產業之一,但根據對我省兩個國家級中藥材市場之一的廉橋中藥材市場的調查統計,該市場年交易額達65億元,本地藥材只佔銷售總量的17%。產業支撐的缺乏,制約了貧困山區葯農脫貧增收。

我建議,大力推動貧困地區中藥材產業化精準扶貧,推行「企業+基地+農戶」的中藥材產業發展模式,促進中藥材種植標準化、規範化和規模化發展。以國家扶貧攻堅計劃為引領,以武陵山片區和羅霄山片區為重點,制訂中藥材發展區域規劃,確定重點發展品種。加快白朮、金銀花、茯苓、杜仲等一批湖南道地藥材(優質中藥材)GAP種植基地建設,構建「種植-加工-流通-研發」優質中藥材產業鏈。牽手「互聯網+」,規劃建立中藥材產業「互聯網+」共享服務平台,為葯農、基地、企業提供全產業鏈技術指導、市場信息等全方位服務。開發具有湖湘中醫藥文化特色的「中藥材+生態旅遊」「中藥材+休閑養生」「中藥材+健康飲食」等多種產業模式,帶動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發展、傳承好中醫藥事業,還必須重視、抓好中醫藥教育,當務之急是加大中醫藥師資隊伍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完善中醫藥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機制。

讓健康「守門人」留在家門邊

徐自強(全國政協委員、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全科醫生被稱為健康的「守門人」。我國採取了農村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等措施,以實現到2020年城鄉每萬名居民擁有2-3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到2030年城鄉每萬名居民擁有5名合格的全科醫生的目標。事實上,部分社區醫院幾乎沒有全科醫生,大部分醫務人員沒有經過全科專業的轉崗培訓。

為了保障有質量的全科醫生安心到基層醫療機構工作,我建議改善社區、鄉鎮衛生院的工作條件,根據不同社區的特點,適當放寬藥品種類。提高薪酬待遇,比如獲得規培證和執業醫師證的全科醫生應該與綜合醫院同等級別的醫師相當,或者為全科醫生設置安置房,設立年津,服務年限越長年津越高,只有服務年限期滿後才能一次性領取年津。

此外,可以探索晉陞政策,單設評審系列,晉陞的條件可以降低論文門檻,注重社區醫療技能、品行,參考簽約的家庭數量。調整服務年限,比如農村定向免費培養的全科醫生經過3年規培後,只要在基層醫療機構工作2年就算服務年限期滿。完善社區、鄉鎮衛生院全科醫生簽約制度,提高全科醫生的待遇,利用多種措施改進基層醫療機構的工作環境,讓全科醫生學有所用、安心工作,讓經過嚴格規培的全科醫生下沉到社區、鄉鎮衛生院,有利於分級診療政策的落地。

湖南路徑

2018年,將推進健康湖南建設。堅持醫療、醫保、醫藥聯動,健全醫聯體分工協作機制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鞏固破除「以葯補醫」成果,加快建立符合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加強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建設和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規範化建設,大力培養全科醫生。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機制,推行高值醫用耗材陽光採購,推進「兩票制」政策落地見效。強化急性傳染病聯防聯控,加大血吸蟲病、慢性病防治工作力度,救治救助8000名無責任主體的農民工塵肺病患者。

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大力發展健康產業,加快湖南健康產業園建設。積極推進醫養結合,使每千名老年人養老床位數達到32張。持續降低出生人口性別比和出生缺陷發生率,加強生育全程基本醫療保健服務。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推進縣域中小型全民健身中心建設。

長沙實踐

2017年,長沙率先創新醫療衛生融資模式,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推進,開通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藥品實現零差率銷售,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和殘疾兒童康復全面實施;新建擴建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7所、建設標準化村衛生室70所。

2018年,長沙將讓老百姓享受更優質的公共服務。提質提檔市級醫院,建設市中心醫院綜合樓、一醫院新住院大樓、四醫院濱水新城院區和殘疾人康復中心,啟動市中醫院醫養大樓建設,籌建市婦幼保健院分院、口腔醫院分院;加強基層醫衛人員培訓,新建鄉鎮(街道)衛生院6個、村(社區)衛生室30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沙晚報 的精彩文章:

普京宣布已研發全新核導彈!射程無限可打擊全球任何地點
一土耳其小型客機在伊朗西南部墜毀 機上11人生死不明

TAG:長沙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