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吳希明委員:未來10年中國民用直升機有望達4000多架

吳希明委員:未來10年中國民用直升機有望達4000多架

直升機是我國軍民融合的典型產品,目前很多地方和機構都在關注和力推民用直升機產業的發展,這讓從事直升機研發工作34年的航空工業直升機總設計師吳希明委員感到欣喜。

能高效完成搶險救災、森林防火、應急救援等工作的直升機,在我國獨有的複雜自然環境和目前不均衡的經濟發展現狀下,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吳希明6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介紹,目前我國民用直升機的市場保有量約為400多架,據測算,未來10年,這一數值有望攀升至4000多架。

儘管前景可期,但對目前民用直升機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一些亂象,吳希明表示深深的擔憂。他指出,一些地方出現的以發展直升機產業之名行圈地之實,建了好幾年的直升機企業卻沒有真正生產一架產品,或投入巨資只是和外國公司建其直升機的組裝工廠的現象值得警惕,這將對我國直升機產業的良性發展構成威脅。

事實上,全世界目前可以正常運營的直升機廠家總共只有個位數,歐洲多國都在協調組合以確保該國直升機產業生存和良性發展。在吳希明看來,我國直升機產業發展同樣需要國家層面的統籌安排。「我國民用直升機目前所佔國內市場份額僅為10%,還相對弱小,如果不加以保護,任由國際直升機行業巨頭在中國市場跑馬圈地,國內民用直升機產業將難以生存和壯大。」

直升機產品是各種先進高端技術的綜合體現,「大投入、遲產出,晚回報」是這一行業的特點。對此,吳希明具體說道,直升機一個型號的配套廠家數以百計,從研發到取得適航證需5到10年,這還是指很小且簡單的型號。

與此同時,民用直升機研發、生產和使用有很嚴格的適航標準,必須進行長期、大量的多產業協作建設和工程積累,構建嚴格的研發、生產和售後運營管理體系才能形成有效的民用直升機產業。

「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直升機行業和我國國家相關行業發展的協調溝通機制,全面正確把握我國不同時期對直升機的需求和它能起的不可替代作用,進行相應的規劃和布局。」吳希明建議。

另外,從技術路線來看,儘管直升機是一個用途廣泛的產品,但其產品構型和任務需求密切相關。世界上的直升機目前基本都是以低海拔任務作為設計目標,沒有一個完全適合中國環境,特別是無法完全滿足我國高海拔複雜地區急需的各種直升機應用要求。

吳希明以赫赫有名的俄羅斯米26直升機為例說道,該機針對平原地區任務研發,在汶川大地震堰塞湖搶險中給國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是在我國西南高原等急需直升機的地區,執行300公里範圍內運輸貨物能力基本為零。在同樣條件下,吳希明目前牽頭論證的重型直升機發動機與米26配置相同,但可運輸至少5噸的貨物,可以很好地完成目前交通尚欠發達的高原地區建設和發展的相關任務。「最適合中國自然環境和經濟建設需要的直升機還是要靠中國人自己研發。」吳希明說道。(科技日報北京3月6日電)

轉載自:科技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新聞綜合 的精彩文章:

開年最詭異撞衫:景甜王寶強同穿2萬多元夾克
長征十一號火箭「一箭六星」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TAG:騰訊新聞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