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參加過抗日戰爭老兵回憶:日本人很難打,絕不是影視劇演的那樣

參加過抗日戰爭老兵回憶:日本人很難打,絕不是影視劇演的那樣

八年抗戰中與日軍直接交手的中國軍隊從將領到士兵才是最有發言權的人。參加過台兒庄戰鬥的一位老兵回憶說:日本軍隊的長處,那也確是說不盡的。日本陸軍訓練之精,和戰鬥力之強,可說舉世罕有其匹。用兵行陣時,上至將官,下至士卒,俱按戰術戰鬥原則作戰,一絲不亂。日本高級將領之中雖乏出色戰略家,但是在基本原則上,絕少發生重大錯誤。日本將官,一般都身材矮小,其貌不揚,但其做事皆能腳踏實地,一絲不苟,令人生敬生畏,絕不是現在抗日劇中演的那樣日本兵不堪一擊。

曾任第六、第九戰區司令長官,指揮武漢會戰和遠征軍入緬的陳誠將軍更是對中日兩軍做了直接對比:我們抗戰動員的兵力,在任何一次會戰中,都比敵人多幾倍。即如武漢會戰,光是九戰區指揮的部隊,最多時有七十多個師;而敵人使用部隊,據先後發現之番號計算,總計不過七個師團。其所以能以少擊眾者,除裝備關係外,就是因為素質的優越。反過來看我們自己,部隊雖多,但量的優勢每為質的劣勢所抵消,徒然虛糜餉糈,並無補於敗亡。武漢會戰中,王陵基軍團及第三十軍團孫渡、張沖兩軍,均因素質太差,甫經接觸即潰不成軍;而滇軍盧漢所部,未經接觸,僅聞敵機之聲亦即潰散——以致連累素質較優的部隊也無法達成任務,而造成全盤的失敗。故素質是部隊的命脈,與其多而烏合,不如量少而精,反而能在疆場上發揮戰力。

八路軍方面,一位參戰的老團長做過經驗總結,他寫道:敵人的弱點實在太少可為我乘,敵人確是有戰鬥力的。我們過去從北伐到蘇維埃戰鬥中還不曾碰到過這樣強的敵人。他們的步兵戰鬥力很強,能個自為戰,雖打敗負傷了,亦有不肯繳槍的。戰後只見戰場上敵人屍體遍野,卻捉不著活的。敵人射擊的準確,運動的蔭蔽,部隊的掌握,都頗見長。我們的軍事技術,特別是戰鬥員與班排連長的技術與戰術教育,實在還須大大的努力。

正因為雙方的差距是客觀存在的,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曾直接說:我感覺敵人能攻佔任何他們想要的目標;倘若他們沒有佔領某地,那是因為他們不想要。在整個抗戰期間我思路一貫都是這樣。一切都是時間問題。

這就是在戰場上交過手的中國士兵和將帥們眼中的日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史拾貝 的精彩文章:

90歲抗戰老兵:眼瞎耳聾腿殘疾從不後悔,如今卻住在六平米車庫裡
此戰血戰33天日軍4換指揮官,軍長命令:不考慮人道!不要俘虜!

TAG:趣史拾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