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患者春季養生:每天按按這些穴位,養肝又降壓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萬物生長、生髮的季節。
在這個時期,人們容易出現煩躁、急躁,亢奮等情緒。
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春季容易出現血壓波動。
同時也是腦梗、腦出血等疾病的高發季節。
(網路圖,僅供參考)
如何做好春季養生?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唐曦博士帶你了解。
中醫理論認為,四季之中,春天屬木,而人體臟腑中,肝屬木。
因此,春天是肝氣最活躍的季節,春季人體氣血的特點是從內臟走向體表,肝氣升發。
春躁癥狀則屬於"肝躁、肝氣不調"。
而按照中醫"天人相應"的理論,養生應該順應"四時四氣"。
因此,春季養生要側重於肝臟的調理,需養肝陰,調肝氣,平肝陽。
高血壓患者大多有性格急躁,肝火旺盛等情況,容易隨外界陽氣的驟升,引動體內的肝火。
直接表現為血壓控制不佳,同時出現焦躁、心煩、失眠,易怒等癥狀。
因此,除了繼續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使用降壓藥物外,還可以通過經絡療法來調理,具體穴位如下。
(曲池穴,網路圖)
1、曲池穴:
屬手陽明大腸經,大腸經屬火,為肝經的子經。
"實則瀉其子",高血壓患者肝火上亢可通過刺激曲池穴來平肝陽,適用於高血壓導致頭痛、頭暈。
取穴方法:正坐,輕抬上臂,屈肘,將手肘內彎90°,肘橫紋末端凹陷處。
治療方法:拇指掐按,以感覺酸脹為宜,每次3-5分鐘。
(太沖穴,網路圖)
2、太沖穴:
屬足厥陰肝經,可調肝氣、平肝陽,適用於高血壓所致頭暈、頭痛。
取穴方法:足背側,第一、二趾跖骨連接部位中。
治療方法:用拇指指腹揉捻太沖穴,有酸脹感為宜,2-5分鐘。
(三陰交,網路圖)
3、三陰交:
屬足太陰脾經,為肝脾腎三陰經交匯之處,可滋肝陰,治療。
取穴方法:正坐屈膝成直角,除大拇指外,其它四個手指併攏,橫著放在足內踝尖(腳內側內踝骨最高的地方)上方,小腿中線與手指的交叉點即是。
治療方法:拇指按揉,感酸脹為宜。每次2-5分鐘
(行間,網路圖)
4、行間:
足厥陰肝經穴,可降肝火,調肝氣,治療煩躁易怒,心煩多夢。
取穴方法:足背側,當第1、2趾間,趾蹼緣的後方赤白肉際處。
治療方法:拇指按揉至酸脹,每次2-4分鐘
以上穴位,既可以在高血壓癥狀出現時使用以配合藥物輔助降壓,也可以日常按摩以保健。
(編輯Eliza)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 康復醫學科 唐曦
湖南醫聊每日分享權威、有趣、實用、及時的健康科普資訊,讓我們一起收穫健康,收穫幸福。
(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TAG:湖南醫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