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材解讀之思

教材解讀之思

高山流水

 世紀樂典:古箏名曲

王昌元(女) 

00:00/05:18

深度教材解讀促進專業成長

作者|蔣小利

伴著春風,迎來學校每期開學必做事情----教材解讀。教材解讀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抓好教材解讀,能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整體教學能力,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今天,我們六個年級在四年級一班進行教材解讀。在交流會中,老師們按照語文性質,分版塊或單元等進行了細緻分析。有些老師從語文教學理念、教材內容解析、學情分析、單元目標、單元重難點、課時安排、教學方法與策略進行解讀;有些老師解讀單元時,從三個維度(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五大領域(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每個單元(教學重難點、知識點、能力訓練點、關鍵點、教學拓展點、為實現重難點採取的策略以及教學評價)進行解讀;有些老師結合每周二主題案例進行重點解讀習作指導(參考題目、學情分析、習作要求、習作活動安排);無論從哪些方面解讀,老師們都結合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具體課例對教學中要注意的問題、可以運用的教學技巧進行了分享,隨後填寫教材解讀評價表內容(姓名、年級、解讀內容、評價項目及等級「優」「良」「一般」),其評價項目從說課標、說教材、說建議、看演講、總評、意見或建議等方面對教材解讀老師進行一一評價。維持三個半小時,老師們都沉浸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咀嚼著解讀的滋味,感受成長的快樂。

教材解讀於老師而言,熟悉教材,明確該學段內容的目標,目標在教材的細化,採用相應的教學策略以及教學評價,在教學的過程中才會有的放矢,少走彎路。

聽是吸收,思考是轉化,行動才是內化。只有把教材解讀之法內化了,才能有效地進行教材解讀。那我們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認真研讀課程目標

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基礎。因此,它毫無疑問地對教材、教學和評價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是教材教學和評價的出發點與歸宿。因為無論教材還是教學,都是為這些方面或領域的基本素質的培養服務的,而評價則是重點評價學生在這些方面或領域的表現如何,是否達到了國家的基本要求。因此,無論教材、教學還是評價,出發點都是為了課程標準中所規定的那些素質的培養,最終的落腳點也都是這些基本素質的要求。所以說,要想做到準確解讀文本,必須依據《語文課程標準》,掌握難易程度。

(二)提倡通讀整套教材

通讀全套教材的內容,編寫體系,才能有效地進行相應學段的教學。因此,我校在每期結束就會發下期的一套教材,根據所教的不同版本,閱讀全套教材,這樣就使教師們能更為準確地定位自己的教學目標、重難點了。

例如寫話這塊,經過我們二年級語文組對教材的認真解讀後,我們發現各年段的教材有不同的要求,一年級重點練基本句型,二年級練連句,中段注重段的訓練,高段注重篇章等。經過這樣的解讀,教學中我們就能準確地把握寫話的不同要求,也就能準確地進行課堂教學了。

(三)備課前必須通讀整本教材

教師備課時要通讀教材,要把握教材知識體系,要理解編者的意圖,理清編者的思路,把握住教材的特點。首先要從整體上認識教材的編排體系,明確各部分內容之間的相互關係,把握每個單元的地位與作用,明確每一單元的編排意圖。要學會從教材內容中去把握住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教學重點是針對教材而言的,是構成每個教學階段的基礎知識和思想方法。教學難點是針對學生主體而言的,是教材中比較抽象、比較隱蔽、需要用新方法去認識、學生理解有困難的學習內容。教學關鍵是指教材中需要理解、掌握的某一部分知識或需要解決的某一類問題的突破口,是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的中介與橋樑。

例如:我對教材的解讀後,發現本冊教材(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第四個單元是有關「植樹」的內容。而開學初,暖暖的春日已經悄然來到身邊,到處充滿春的氣息,因此一致決定將第4單元的教學往前調整,學生對「春天」的特點有所領略,便於教學。還有第二單元主題是媽媽的愛,我安排在「三月八日婦女節」上,課中,出示多篇有關「媽媽的愛」文章讓孩子朗讀,再讓孩子回家給媽媽做一件事進行感恩教育。這樣的調整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有利於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集體備課時,解讀單元教材

「集體備課」是教研活動一種常見的形式。我校的教研活動要求各備課組每周二進行一次集體備課活動。每次「集體備課」備1個單元。備課組長首先確定一個中心發言人,該發言人在集體備課中談出自己對本單元教材的解讀感受,如教學內容各部分之間有何內在聯繫,根據教學內容如何確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有什麼有效的教學建議等。其他教師就自己的不同看法作自由補充,遇到觀點衝突時,大家再討論、分析。這樣,各抒己見,就能很好地解讀本單元教材,把握住本單元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等。

(四)要求教師深入思考,細讀每一篇文本

最終走進課堂呈現給學生的不是整套教材、整本書,而是一篇篇具體的文章,因此就需要我們深入思考,細讀每一篇課文,那我們在解讀每一課教材時弄明白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文本究竟說了什麼

這裡的「究竟」,是指讀到一篇文章時,一定要把原文研究清楚。這就像我們指導學生讀書一樣,讀通、讀順、讀懂。正如於永正老師所說,如果連原文的字句都讀不通,怎麼可能談得上理解?所以,我們備課組每一學期的第一次教研,都是朗讀課文,我們組成員必須大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熟,甚至是能背誦。這一要求看似有點兒可笑,實則非常有效。我們通過自己的大聲朗讀,讀出了課文的內容,讀懂了課文的重點詞語,更悟到了課文的情感……

第二、文本想要說什麼

這一步驟,意在弄清教材如此安排的目的。例如,寫話這塊,一年級重點練寫「三素句」,「四素句」,「五素句」。我們組經過討論,整理出為:

「三素句」——誰在哪兒幹什麼

「四素句」,——什麼時間誰在哪兒幹什麼

「五素句」。——什麼時間誰在哪兒幹什麼結果怎樣(或心情如何)

然後,我們組分工找出,一年級主要練寫10個基本句型。 即「看」「聽」「說」「想」「感」「在」「是」「有」「被」「把」句。練寫10種句式

即「……有……」「……在……」「……聽……」「……看……」

「……是……」「……把……」「……被……」「……感……」

「……想……」「……說……」

例如:(1) 山坡上有一片果樹林。 (2) 同學們在操場上做遊戲。(3) 我聽見了一陣敲門聲。 (4) 我看見他把地上的紙撿了起來。(5) 我是小學生。 (6) 老師把作業判完了。

這樣的討論、研究不正是對文本寫話很好的解讀嗎?而且,隨後的教學讓我們驚喜地發現,全班孩子在分散和專項的訓練下,能寫出一句完整的話,更讓我們由衷地感嘆:解讀教材一定要深入文本,弄清文本想要說什麼。

第三、文本能夠說什麼

我們認為誰在個性化地解釋教材,誰就是創造者。比如解讀教材《恐龍在我們頭上飛》時,我們組老師發現課文的題目為什麼說「恐龍還可以在我們頭上飛」呢?如果在課堂上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我們該如何解釋呢?我們組老師認真閱讀,查閱資料,細緻思考,達成共識——這裡的「恐龍在我們頭上飛」一是說明恐龍的前生是「鳥類」,經過考古學家對「中華龍鳥」的探究,再次證明了「恐龍是鳥演變而來的」;二是學生帶著疑惑跟隨作者步步深入文本,在文中悟出情感價值觀,我們要有堅持不懈地探究精神,精準的科學精神,也許解讀這麼多並非作者本意,但我們知道,這才是我教材解讀留下的痕迹。

第四:文本應該講什麼

這是最關鍵的,也是最重要的閱讀環節。當我們讀完一篇文章後,必須要表明自己立場,判斷究竟怎樣的解決才是恰當的、正確的、符合相應學段語文閱讀教學的。無論是理解古代經典的,還是現代精彩的文章,當問過:他究竟說了什麼?想要說什麼?能夠說什麼?到了「應該說什麼」這一步,就應該有個準確的判斷了,不能再似是而非,模稜兩可了。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篇課文《不懂就問》時,有一位年輕老師在辦公室提出了這樣的話題:「有的孩子說這篇課文,讓我們要養成不懂就問的好學習習慣;有的孩子說,這篇課文,讓我們要教育我們要好好學習。到底讀了這篇文章後,我們應該說什麼」這一話題的拋出,辦公室的語文老師們,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商榷後,形成了一個觀點:本單元主題是「好習慣」那我們從文中讀出了「不懂就問」,而「好好學習」這個概念過於寬泛,沒有準確的表明具體的行為。這樣經過討論後,大家也就豁然開朗了。

有效的教材解讀,提高了學校教研質量,提高教師解讀教材的能力,提高教師課堂教學駕馭的能力,提升教師課堂教學的藝術,促進了教師專業的成長。

(註明:有些內容與領導的發言產生了共鳴)

2018、3、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笑茶館 的精彩文章:

TAG:微笑茶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