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大附中特級教師:學好語文,一定要抓住閱讀的根

人大附中特級教師:學好語文,一定要抓住閱讀的根

我從不贊成閱讀只為應試;但在應試之路上,閱讀定然不能繞過!

今年秋季,歷時4年修訂完成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將正式執行。與老版相比,新版課標增加了「學業水平考試與高考命題建議」。咱們這些當年也是從小、初、高的層層關卡衝殺過來的爹媽很清楚,所謂「高考命題建議」,影響到的絕不僅僅是高中生!

1

我們先來看建議的具體內容:

「可命制側重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某一方面的題目,也可命制整合了三個方面實踐活動的綜合性題目……」

「閱讀與鑒賞」明晃晃地成為鼎立三足之一。

新版課標的7個必修課程中,提及「閱讀」二字的就有5個:「整本書閱讀與研討」、「跨媒介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寫作」、「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實用性閱讀與交流」,而且都規定了非常具體的學習目標與內容。

以閱讀長篇小說和學術著作的「整本書閱讀與研討」課程為例:

對長篇小說,要求「梳理小說的感人場景乃至整體的藝術架構,理清人物關係,感受、欣賞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體會小說的主旨,研究小說的藝術價值」。

對學術專著,要求「梳理全書大綱小目及其關聯,做出全書內容提要;把握書中的重要觀點和作品的價值取向」。

同時,還要求「用自己的語言撰寫全書梗概或提要、讀書筆記與作品評介」。

2

閱讀在語文學習和考試中的地位和要求竟然上升到如此高度,難怪最近有一篇題為《人大附中特級教師:語文沒學到根上,再怎麼努力成績也難上去!》的文章火了。

其實,這是一篇3年多前的舊文,整理自人大附中語文特級教師於樹泉在2014年11月「北京市名著閱讀現場會」上的發言。

究其宗旨,就是一句:

學好語文,一定要抓住閱讀的根。

文章中,於老師講他2010年剛從高三降到初一、帶領孩子們閱讀名著時,曾受到眾多家長的質問:「如果孩子因為讀書使中考受到影響,沒能升入重點高中,這個責任誰來負?」

8年過去了,「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已成明日黃花,數學、英語各佔半壁江山的課外培訓格局也早已被異軍突起的語文打破。

然而,閱讀真的受到重視了嗎?

3

我認識的一位媽媽,很重視孩子的語文學習,經常整理一些文學常識讓孩子背誦,還會搜集各種試題讓孩子練手,用心程度讓我自愧不如。

更難得的是,孩子本身也很喜愛語文,一點不認為做這些是負擔,反倒樂此不疲,真是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

沒想到,最近母子倆卻為閱讀的事大吵了一架。

事後,這位媽媽向我抱怨:「這孩子,最近老愛看什麼小說、散文。我說他,他還不樂意。」

我勸她:「看就看吧,都是些很經典的書,有什麼好擔心的?」

她卻直搖頭:「不是書不好,是沒有時間看!語文嘛,背背文學常識,了解個主要人物、故事梗概就可以了,用不著細看。有那功夫,不如多讀幾本英文書。你沒聽說嗎?英語閱讀很重要,讀多了才有語感!」

「……」我張口結舌,不知道該怎麼往下接。

英語學習要加強閱讀,語文學習卻只靠死記硬背,這是一個多麼讓人難以理解的邏輯。

然而現實中,這樣的做法並不少見:

指導英語閱讀的培訓班人滿為患,各種分級英文讀物受到追捧,通過閱讀提高英語水平成為家長們廣泛認同的有效方法。

但語文閱讀呢?除了已經確定必考的內容,其他書籍再經典,在很多家長眼裡,都是可有可無而已。

4

如今,新版課標已經明確,將來的考試重點之一是閱讀和鑒賞能力,而且考察內容包括「整本書閱讀」、「跨媒介閱讀」、「文學閱讀」、「思辨性閱讀」、「實用性閱讀」。

這絕不是記多少文學常識和故事梗概就能應對的。

常識可以通過記憶掌握,能力卻必須從小培養。

詞句的枝葉可以修剪,閱讀的根基卻一定要扎牢!

最後,以於老師文中引用的一句話、北大中文系資深教授錢理群先生的見解作為結尾吧——

「學好語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閱讀。」

本號二條全文轉發發表於《光明日報》(2014年12月02日 14 版)的於樹泉老師發言《讀書比什麼都重要》。

? END ?

我的宣言:這是一個小小的空間,交流讀書方法,分享讀書心得,推薦新書好書,組團親子共讀。所有已經或者想讓自己愛上讀書的爸爸媽媽和孩子們,都可以來這裡。我們一起到書海中遨遊!

牛蛙愛讀書

拿起書,你就是牛蛙

長按識別上方二維碼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論東西方文化差異的本質-中美對世界的認識差別
孩子,除了手機,你還擁有一座珍貴的寶藏……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