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喜不賣茶 原生動物

大喜不賣茶 原生動物

《家族之苦》海報

原生動物

1

「我試圖努力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

「原生家庭帶給我的傷害真的很難消除。」

「我很羨慕你原生家庭的氛圍這麼好。」

有沒有感覺我們越來越多的聽到原生家庭這個詞?

所以,當我們談論原生家庭時我們到底在談論什麼?

2

原生家庭是什麼?

直白點兒來說,原生家庭說的是我們一出生後,不可選擇的那個既有的家庭。包括我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在內的親人。

我覺得原生家庭的最大特點,是不可選。因為我們在出生之前,其實是沒有發言權的。我們不能選擇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兄弟姐妹,不能選擇這個家庭是體面還是不堪,是和睦還是破碎。

只能被動接受。

我們逐漸會看清原生家庭存在的優點缺陷,是好是壞,在成長過程里努力想要擺脫那些壞的負面的影響,想要在新生家庭里完全擺脫那些陰影。

但往往最後我們都不難發現,似乎怎麼也沒能完全拋開這些影響。

所以當我們談論原生家庭時,我們談論的是什麼?

是影響。

這個影響體現在方方面面,我們的性格,我們待人處事的方法,思考問題的角度,對待情感的觀念,甚至是最細碎的生活習慣或者是一個選擇,都透露出原生家庭的影響。

3

小B,27歲

「我發現我喜歡過的人都很像我爸,即使我在努力擺脫他的影子。」

怎麼說呢,我爸是個相對嚴肅的人,從小對我也很嚴厲,印象里他也很少對我笑。等我到情感觀初步形成的時候,我就跟我自己說,我肯定不能找我爸這樣的。

冷暴力、嚴肅,我受不了,我想要愛。

但同時我爸也還有著幽默的溫柔的一面,我慢慢發現我在一面想要擺脫他的冷暴力的時候,竟然貪戀他溫柔的那面。

以至於我談過的歷任男朋友,我都是一方面驚訝於我怎麼又找了一個這麼擅長冷漠的人,一面又貪圖人家的溫柔和細膩。

我被這一丁點兒的溫暖吃的死死的,又被這些「暴力」控制得不能動彈。

後來我知道原生家庭這個詞的時候,第一反應是我其實跟我媽真像;第二就是覺得,時至今日我沒擺脫掉這些影響一絲一毫。

可能我這一輩子也離不開它了。

大A,25歲

「我對於異性的恐懼和排斥,全部來自於他們。」

我跟小B不一樣,我意識到我爸出軌的時候都已經念大學了,我還勸我媽離婚來著,但我媽不同意,她甚至還想挽回。

我實在是不能理解她為啥還要守著一個不愛她的男人,我勸了她很多次,但都沒用。

我媽給我的回答永遠都是,你已經這麼大了,我們也老了,沒有必要,你爸也知道錯了,他還回來就行。

我實在不能理解,為啥我媽能這麼卑微地去挽留這段已經髒了的婚姻。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發現我開始排斥所有異性,覺得他們臟,所以現在我十分恐懼婚姻。

我覺得這種關係不牢靠,沒有任何保證。

我也知道我自己這個想法太偏激,但我就是覺得他們臟,我排斥也恐懼。

王艾信,26歲

「當認清這些後,我其實沒有什麼怨恨或者感激我的原生家庭吧,只是更明白一些無奈的東西而已。」

我的原生家庭,工薪階級,餓不著但也很窮就是了。老一輩想法是給我最好的,他們苦著沒關係。

但其實我覺得這很增加我的心理負擔。

按照我的發展軌跡,高中真的是本地非常「貴族」的一個學校。倒不是說學費,而是裡面的人,直接導致我的朋友圈兩極分化,這讓我間接性陷入自卑和焦慮狀態。

雖然沒有破罐破摔歪曲到嫉妒憤世嫉俗的抱怨,不過我是那種直面階級差距的人。深陷其中之後就算個人發展再「優秀」,原生家庭也讓階級變成無法跨越的鴻溝。

無關思想金錢觀,就是一種很無解的東西,我覺得除非「優秀」到一個程度,就是豪門。如果他們不那麼培養我或者我的機遇差一點,可能對於那些階級只能在別人口中聽說。

那種感覺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現在身邊的分化特彆強烈。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的初中朋友吧,某一些好朋友,她們的思想就是無論怎麼樣都是6-7k的工資(一線城市),家裡也沒有負擔,賺著零花,但是追求更高工資要付出的事情,比如考試進修等等她們就覺得不值得。

而我高中的某一些朋友,她們的思想是,7k完全不能活,怎麼可能做那麼低工資的工作,還不如不做。所以這就是她們為什麼會有人做的更多的是自己開畫室,咖啡店,寵物店,健身會所,桌游室等…因為自己的能力夠是一方面,原生家庭的幫助是另一方面。

還有一方面就是,原生家庭的「愛」讓我的精神狀態追求著中產階級的人生態度,而現實是我必須先解決下層需求,一人為城這樣吧。

所以說這種不對等的精神和人生有些時候是很折磨人的。

童程,24歲

「等到他們覺得我太正面了,他們又後悔了。」

影響?直觀能想到的是誠實、善良和矛盾。

我4、5歲的時候有一次跟表弟一起玩兒,他有一個新玩具我特喜歡,離開的時候我趁大家不注意把玩具拿走了。

後來回家我媽還是發現了,也沒打我,拉著我又回了表弟家,當面認錯然後賠禮道歉。我印象還挺深,因為我媽也一個勁兒在道歉。

我到現在還能記得我當時的想法,我不能讓我媽因為我的錯跟別人點頭哈腰。

這是我第一次意識到誠實的意義吧。

再大一點的時候,路上遇到流浪漢啊,家人就會買東西,就一點吃的之類的,然後讓我送給流浪漢,耳濡目染的,我大概也就知道這是善良了。

後來我青春期的時候,他們覺得我太「正面」了,沒脾氣,覺得我不敢沖,也沒野心,然後我也就懷疑我自己是不是太「正面」了。

直到現在我都24了,我還在矛盾糾結這個問題,我覺得我可能還得矛盾好幾年吧。

這個影響其實你說大也大,說小也小,因為它完全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了,等你反應過來的時候,你已經處在這個影響里了。

4

我聽完這些之後回想了一下我自己的原生家庭,很奇怪的是,我的原生家庭的影響兩極分化的很嚴重,像從中間被完全割裂開。

好的部分就不說了,著重談一談我覺得影響最大的。

我小的時候我爸我媽其實總是下意識地去拿我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我現在能明白這不是故意的。因為都是一個大院里的孩子,年紀相仿,一個學校,低頭不見抬頭見。大人們下了班之後家長里短的也離不開孩子。

而我從小也就不是別人家的孩子,所以導致我性格里的自卑感很濃重。

我總是覺得我在任何方面都不如別人,有人誇獎我的時候我會下意識地反駁,說這不是實力,只是運氣好,還差的遠。

直接影響體現在我無法正視和坦蕩接受他人的誇獎,總覺得這是僥倖,是別人謬讚了。

這幾年我努力想擺脫這些負面影響,但效果總是不太顯著,因為下意識地就會覺得我就是不夠好的,下意識地會看別人的生活,然後暗自比較。

跟家裡人聊天的時候也報喜不報憂,「我挺好」「沒問題」「別操心」幾乎是下意識回答三件套,但更多時候我其實知道,我一點都不好。

不是說能力層面上的,而是說精神層面。於是為了掩蓋這種不太好的狀態,我開始學會粉飾太平和打腫臉充胖子。

我一方面希望別人理解我也了解我,但一方面我又害怕被人看穿。

在談論原生家庭這個話題之前,我想過用系統的或者科學的理論和學術論文來分析一下影響,但又覺得那些太晦澀也沒有說服力,於是我找到了我的朋友們。

因為我總覺得,雖然沒有感同身受,但或多或少因為有相似的經歷和感受,大家就能互相理解。

我爸曾經跟我說過這麼一個比喻,可能也不是他原創的。

他說其實父母和孩子更多程度上很像複印機。

子女是複印件,父母就是原件,複印件永遠也不可能完全脫離原件的影響。

但我還是希望你能努力克服和擺脫我們帶給你的不太好的那些影響,做一個更好的人。

這句話我一直都記得。

跟朋友談論完的結果和想法竟然出乎意料的高度一致。

我們萬分嫌棄和想要努力擺脫的這些不好的影響的根本原因,是我們悲哀地發現我們自己的一些負面情緒或者習慣,正在慢慢變得越來越像父母,於是恐慌地想要奮力甩掉。

5

當我們談論原生家庭時我們在談論什麼呢?

我知道每一個正在吸取好的影響的同時也在努力摒棄負面影響的你其實都很不容易。

所以別怕,這麼多人都在陪著你,其實大家都一樣。

順便也把下一次討論的主題想好啦:

你得到過的最好的安慰或者是忠告是什麼?

分享時請在標題註明【給大喜】哦,我會在下一次分享出來。

期待你的故事。

實體蛋撻屋倒計時

count down

延期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普洱散茶與餅茶哪個好?
人走茶涼!前國家隊中鋒本季只出場6次,首鋼已將他打入冷宮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