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徐金海:哲學之用

徐金海:哲學之用

從功利或者世俗的角度看,也許哲學是沒用的,既不能讓人掙大錢,也不能讓人獲得像自然科學家那樣的大名。

世上有一條永恆的真理,那就是上天是公平的。

君不見,掙得大錢,暴得大名,容易會被俗世牽絆,生活的並不幸福,時常抱怨,想抽離生活,過理想人生而不得,那種痛苦的無奈。蘇軾曾感嘆:「長恨此生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王安石也曾後悔:「無奈被些名利縛,無奈被它情耽擱,可惜風流總閑卻。」

也許學習哲學,不能讓我們獲得名利,但卻可以讓我們過上幸福的生活。哲學從本質來說,就是追求一種沉思與頓悟的生活。沉思與頓悟的人,也才能幸福。

每個人的人生,並不是要去與誰爭強鬥智,也不是比誰掙得多少,而是要關注個人內心的生命體驗。

現代的人,為何生活的不幸福,原因在於我們忽略了個人的生命體驗,一種單一的價值觀在主導我們的思維,時刻地讓我們窒息,有時我們會莫名其妙地感到煩躁與不安;一旦你完全被這種價值觀染黑,就會越走越遠,身不由己,面目全非,人面獸心。

如果你來到這個世界,從來沒有按照自己的內心去生活,也沒有去做一些真正有趣的事,而是忙於追名逐利。等你行將就木之時,不免也會發出各種哀嘆。

人來到這個世界,總得至少過一天像人的生活吧。不然,人與禽獸何異?

學習哲學,不僅可以讓你活的更像人,而且還是一個幸福生活的人。如此說來,看似無用的哲學,時常可堪大用。

也許,每個人的具體目標可能不同,但是如果說我們大家都想追求幸福的生活,這應該是不存在分歧的。誰會說,我的目標,就是要讓自己不幸福。如果誰這麼說的話,我們應該會異口同聲的說到,這簡直不是人!

如何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呢?

我想,生活幸福的人,是那些能夠充分認識自己,挖掘個人潛能的人;只有熱愛所從事的事業,才能愛上生活。

生活幸福的人,是那些不僅僅是活著,而且是活的好的人;生命的價值,不在於你活的廣度,而在於你活的深度。當然,如果你既能活的有廣度,也活的有深度,那當然再好不過。

生活幸福的人,是那些有著超乎現實的心靈境界,活的洒脫,坦坦蕩蕩的人。超脫現實,才能逍遙自在,也才能做到「處順境,不沾沾自喜;居逆境,更奮發圖強。」

學習哲學,可以讓我們認識自己,可以讓我們活的更好,可以讓我們獲得超乎現實的心靈境界,指引我們生活的更加幸福。

早在2500多年前,古希臘先知蘇格拉底就發出感嘆,「人啊,認識你自己。」既然作為人,就得按照人的樣子去活,不然何以為人。

其實,我們中國以前也有這樣的說法,只不過是被大家曲解罷了。比如,古語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大部分人,把這個「為」字,讀成第四聲,教導人說,人要自私自利,正確地應讀成第二聲,如果人都不做自己,不按內心去活,那天地都難容。人與天地是並行的,天地的偉大在於自然而然,當然,人之為人,在於認識你自己。

在中西方哲學史上,圍繞著認識人自己,「身—心」關係的討論,也才成為重要的哲學命題。

中國有句話說到:「好死不如賴活著。」從現實看,中國人的生存狀態,很多時候我們不太關注是否活的好,而只要活著就可以。僅僅只追求活著,會適得其反,活的越來越差;追求活的好,也許肉體上會痛苦,但會獲得精神的快樂。做一個痛苦的蘇格拉底,勝過做一隻快樂的豬。

同樣是蘇格拉底,當雅典判處他死刑,本來在朋友的幫助下,是可以逃脫的,但他拒絕了好友們的勸誡,並說道,人的價值,不在於活著,而在於是否活的好。

活的好,並不是要錦衣玉食,也不是位高權重,而是追求內心的富足,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當你離開這個世界,你能夠在內心對自己說;「我沒有白來這個世界,至少我在這個世界,不是苟且的活著,而是活的好。如果還有來世的話,我還會那樣去生活。」

馮友蘭說:「哲學的功用不在於增加積極的知識(積極的知識,我是指關於實際的信息),而在於提高心靈境界—達到超乎現實的境界, 獲得高於道德價值的價值。」他把人生境界,劃分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遠看方知出處高。只有超脫現實,才能由自然境界和道德境界,進入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這是因為,雖然說哲學是來源於生活,但哲學不是關注某個具體人的生活,而是關注作為人類群體的生活。哲學的產生,源於對人類普遍性問題的關注。

事物之用,有小用與大用之分。小用者,助人實現名利;大用者,引導人們關注內心的生命體驗,追求沉思與頓悟的幸福生活。

看似無用的哲學,方為大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齋隨筆 的精彩文章:

TAG:心齋隨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