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品茗閑話 翻白眼的藝術

品茗閑話 翻白眼的藝術

西南古民居繪有門神的門扇

楊絳先生的散文集《雜憶與雜寫》中有一篇寫自己十三歲那年回到無錫,隨父親去逛公園,路過北門樓時碰到一個青樓女子,「背影很苗條,穿一身櫻白色的夾綢衣褲,白緞修繡花鞋,梳一條油光光的長辮子,用白絲繩札著個三寸多長的『系根』。」

那女子走在父女倆的前頭,進了公園,進門處一個男人「斜著眼看她」,楊絳悄悄拉父親衣角,讓父親快看,說:「那個男人的眼珠子全走到眼角里去了,只剩下一星星黑了。」父親說不許看人家,可是楊絳覺得那男人的眼睛斜得太危險,不禁又偷看了幾眼。

多年後楊絳先生回憶起來,仍覺得那女子很好看,並且說自己從此也學會了「斜著眼看」——「斜著眼,也許就是阮籍所謂的『白眼』吧?

我一直覺得這是一篇很有趣的文章,可惜後來《楊絳全集》把這篇刪掉了。

唐代孫位《高逸圖》中的阮籍形象

這裡提到的典故出自《世說新語·簡傲》,說的是魏晉時期的大名士、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善於作「青白眼」,但凡見到凡俗之人,即以「白眼」對之,惟有見到自己欣賞的人,才改用「青眼」,由此留下「青眼有加」這個成語——所謂「青眼」,就是用黑眼珠對人,而「白眼」就是把眼白翻過去斜視,以示不屑。

「青眼」是正常的注視,「白眼」人人也都會翻,但要翻到阮籍先生的水平,估計還是需要苦練一番的。楊絳先生少女時代見到那人能把「眼珠子全走到眼角里」,「只剩下一星星黑」,技術難度相當高。

魯迅先生很欣賞魏晉名士的洒脫,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之關係》一文說:「阮(籍)年青時,對於訪他的人有加以青眼和白眼的分別,白眼大概是全然看不見眸子的,恐怕要練習很久才能夠,青眼我會裝,白眼我卻裝不好。

他在紀念友人范愛農的文章中描寫范愛農「是一個高大身材,長頭髮,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總象在渺視」,平時又喜歡「瞪著他多白的眼」。眼睛生而多白,翻白眼自然要方便得多,可是即便不翻,別人也會誤以為你在藐視他,實在冤枉。范愛農這副天生白眼很不受人待見,後來不明不白地死了。

當年火遍天下的小胖

現實生活中喜歡白眼斜視的人不多,難得見到,一旦有人被抓拍到類似的表情,往往能在網上迅速走紅。十幾年前那個火遍天下的小胖就是一例。

今年年初,我在重慶調研古建築,見到兩扇繪有門神圖案的古民居門扇,印象非常深刻。兩位門神都是文官形象,左邊這位面容和善,右邊那位表情古怪,瞪著大片白眼珠子斜視,似乎在說:「你也配進門?」此神大概是阮籍的化身,把翻白眼的藝術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白眼門神

我覺得這位門神極有網紅的潛質,大家不妨翻拍一張存在手機里,平時遇到厭惡的人,直接亮出來沖他晃一下即可,免去自己翻白眼的麻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一貝子 的精彩文章:

那個砸缸的孩子,長大後造了一座園林

TAG:十一貝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