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帶狀皰疹的治療

帶狀皰疹的治療

筆者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帶狀皰疹,取得了滿意的療效,明顯降低了後遺神經痛的發生率。現簡單介紹如下:

中醫治療方法

中醫治療原則

以清熱利濕、行氣止通為主要治法。初期以清熱利濕為主;後期以活血通絡為主;體虛者以扶正祛邪與通絡止痛並用。

1.內治

中醫辨證治療

肝經鬱熱證:

證侯:皮損鮮紅,皰壁緊張,灼熱刺痛,伴口苦咽干,心煩易怒,大便乾燥或小便黃赤,舌質紅,苔薄黃或黃厚,脈弦滑數。

治法:清熱利濕,解毒止痛。

方葯:龍膽瀉肝湯減。

組成:龍膽草、梔子、黃芩、柴胡、生地、甘草、板藍根、大青葉、延胡索、川楝子、金銀花、連翹、雞血藤、當歸、車前子、澤瀉。

加減:發於頭面部者加牛蒡子、野菊花;發於身體下部者加蒼朮、黃柏、牛膝;皮損表現為血皰這加赤芍、丹皮;疼痛劇烈者加制乳香、制沒藥、蜈蚣、枸杞子、桑椹。

脾虛濕蘊證:

證侯:皮損色淡,皰壁鬆弛,水皰較多,疼痛不顯,伴口不渴,食少腹脹,便溏,舌淡或正常,苔白或白膩,脈沉緩或滑。

治法:健脾利濕,解毒止痛。

方葯:除濕胃苓湯加減。

組成:茯苓、豬苓、桂枝、薏苡仁、砂仁、白朮、生地、甘草、板藍根、大青葉、延胡索、川楝子、金銀花、連翹、雞血藤、當歸。

加減:水皰多者加土茯苓、萆薢、車前子。

氣滯血瘀證:

證侯:皮疹減輕或消退後疼痛不止,放射到附近部位,痛不可忍重者可持續數月或更長時間,舌質暗,苔白,脈弦細。

治法:理氣活血,通絡止痛。

方葯:柴胡疏肝散合桃紅四物湯加減。

組成:柴胡、香附、枳殼、茯苓、川芎、桃仁、紅花、生地、當歸、赤芍、白芍、雞血藤、甘草。

加減:心煩眠差者加珍珠母、牡蠣、酸棗仁;疼痛劇烈者加延胡索、川楝子、制乳香、制沒藥、蜈蚣、烏蛇、全蠍、枸杞子、桑椹。

2.外治:

(1)初起水皰、糜爛者:

應用清熱解毒中藥散劑或顆粒劑麻油調膏外塗,如黃連油膏,青黛油膏等;或用清熱解毒中藥水煎液及中藥調濕敷液濕敷。

(2)水皰大者:

可以刺破水皰,使皰液流出。

(3)水皰乾涸、結痂者:

用清熱解毒中藥散劑或顆粒劑調霜質外塗,如三黃膏等。

(4)針刺:

沿皮穴位針刺;圍針斜刺,包括順刺、逆刺、平刺等。

圍針平刺,進針30度,皮下平刺,距患部0.5-1寸。

(5)神燈照射:

局部神燈照射,每次30分,日一至二次。

西醫治療方法

西醫治療原則

抗皰疹病毒、營養皮膚神經、增強機體免疫力、止痛和防止繼發感染。

1. 全身治療

(1)抗病毒劑:常選用伐昔洛韋、泛昔洛韋,也可選用萬乃洛韋,應用阿昔洛韋口服或靜點,因阿昔洛韋副作用較大,應用時受較大的限制。阿昔洛韋靜脈點滴時須注意點滴速度不得過快,每次點滴應維持1~2小時。以上藥物,對腎功能不全者應減少用量。

(2)口服止痛藥,神經營養劑等,可用維生素B1、B12等。

(3)免疫調節劑:常選用口服免疫調節劑,如甘露聚糖肽、脾氨肽口服凍乾粉、匹多莫德等,也可試用干擾素或丙種球蛋白等。

(4)治療繼發感染:如皮疹出現膿性滲出、紅腫明顯可採用氨曲南、頭孢類、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5)皮質類固醇激素:重症帶狀皰疹、年老體弱的患者,若無激素禁忌症,可口服皮質類固醇激素,如強的松、甲潑尼龍等,可以迅速消除神經炎症,減少後遺神經痛的發生。

2. 局部治療

以乾燥、消炎為主,可外搽爐甘石洗劑,外用抗病毒藥物如阿昔洛韋賁昔洛韋軟膏,酞丁胺搽劑或軟膏,干擾素凝膠,繼發細菌感染時外用抗生素軟膏。

3. 物理治療

氦氖激光照射、紫外線照射及頻譜電療等均有一定的消炎、止痛效果。

4. 針刺:針刺某些穴位可用於止痛。

療法總結

內治:在中醫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口服中藥,並配合西藥的抗病毒、免疫調節、營養神經製劑及皮質類固醇激素等,進行治療。

外治:採用針灸療法、外用藥及物理療法等。

臨床工作中,發揮中醫藥特色,內治、外治相結合治療帶狀皰疹,可以迅速緩解疾病的臨床癥狀,達到最佳治療效果,減輕疼痛,減少後遺神經痛的發生率,使患者儘快痊癒。

聲明

張永熙原創文章,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轉載須作者書面授權,轉載須註明出處。

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請謹慎參閱。

本公眾號提供的疾病相關建議僅供參考,

不能替代醫生面對面診療。

醫患間病情及其它交流內容保密。

非因公眾號管理過錯而導致的信息泄露,

本公眾號不負法律責任。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刪除。

張永熙主任醫師

分享&點贊

若您的朋友可能喜歡這篇文章

您轉發分享

若您認為這篇文章還不錯

請您點個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永熙主任醫師 的精彩文章:

TAG:張永熙主任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