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四代試管嬰兒

第四代試管嬰兒

It"s Raining Again (Smile)

 O"Dark Thirty EP

Skylar Grey 

00:00/02:59

2017年1月5日,烏克蘭誕生了一名「備受爭議」的女嬰。這是世界上首例以「原核轉移」(有時被稱為三親IVF)實驗技術完成的試管嬰兒案例。早期,「原核轉移」技術被用於預防線粒體疾病的遺傳。但根據Nadiya生殖醫學診所主任Valery Zukin博士的說法,這位34歲的烏克蘭母親並未患有線粒體方面的疾病,而是患有「不明原因的不孕不育症」,因此選擇了有爭議的原核轉移技術方案。

這,就是世界上首例「三親女嬰」

01

上文所述的原核轉移從技術上來說並不難,簡而言之就是胚胎細胞核的置換。大致的操作流程如下:

1 採集父方母方的精子和卵子,使用體外受精技術產生胚胎。由於卵子的細胞質中有不健康線粒體,由此產生的胚胎內有母方不健康的線粒體,。

2 在胚胎髮育的第一天,雖然胚胎仍然是單個未分裂的細胞,但將卵子和精子的兩個原核或未融合的細胞核從細胞中移出用於轉移。剔除細胞核後,丟棄沒有細胞核的細胞。

3 與此同時,提取具有健康線粒體的供卵者的卵子以及父方的精子產生第二個胚胎。第二個胚胎在發育的第一天也被去核,保留細胞質。

4 然後將父母的原核移植到第二個去核的胚胎中。

5 現在新胚胎中含有父方母方的原核DNA和來自供卵者的健康線粒體。

6 將胚胎轉移回母體,此時胚胎可以繼續發育而不受遺傳性線粒體疾病的影響。

第二種方式是在卵子受精之前,將母方卵細胞中細胞核提取,轉移到供卵方的去核卵細胞中。之後再運用體外受精技術將父方精子與健康的卵細胞結合產生胚胎。最後將胚胎放入母體。但目前採用第二種方式進行「原核轉移「的案例還比較少。

02

- 原核轉移 x 試管嬰兒 -

第一次嘗試「原核轉移」技術是在20世紀90年代。科學家對小鼠進行實驗,並得出該項技術可以阻止突變的線粒體DNA傳播的結論。

2003年,中國中山大學的科學家才嘗試用人類胚胎進行手術。

2008年,紐卡斯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發布了他們已經成功地在非常早期的人類胚胎之間轉移原核DNA的消息。他們在胚胎成形五天後終止了它的生長,以便研究人員分析它們。

2010年,有論文報道說,完成原核移植後6-8天,胚胎正常發育至胚泡階段,標誌著該項技術在預防線粒體疾病方面取得巨大成功。

2015年,英國批准原核轉移合法化,但只有患線粒體疾病的女性可以使用這項技術。

時至今日,這項技術已逐步成熟並走上檯面,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並選擇這項技術。由原核轉移技術產生的三親嬰兒數量也在逐步上升。

03

現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還未將「原核轉移」技術合法化。許多批評人士認為,由於遺傳的原因,這一項技術應該僅用於生產一名男嬰。

更重要的是,線粒體中含有少量的線粒體DNA,嬰兒出生之後,一方面會影響嬰兒自身,造成未知的危險。另一方,由於體內有三套遺傳因子,孩子的歸屬權也很難做出判斷。

也有部分支持者表示,在植入前會做詳細的基因診斷。而且,線粒體只有37個基因,而人類基因組總共估計有20,000到25,000個基因——因此,線粒體DNA來自捐贈者的危險可以忽略不計。

最重要的是,如果利用原核轉移技術繁殖出一個女孩兒,那麼女嬰的後代也會繼承她的基因改造,從而擺脫線粒體疾病。

「這一直是一條非常明亮的路線,」英國遺傳學家諾爾斯說。但這項技術仍然有極大的探索和商榷空間,直到嚴格的科學試驗證明它是安全的。

「了解更多,關注「若谷諮詢」公眾號 」

參考資料:

Mitochondrial Replacement

CNN-Health

edition.cnn.com/2017/01/18/health

文|Jucy

圖|網路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若谷諮詢 的精彩文章:

TAG:若谷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