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該來的終於來了,銀監會保監會合併!

該來的終於來了,銀監會保監會合併!

作者 | 暴哥

今天,最令人關注的消息應該說當屬國務院機構改革議案的提出。

暴哥在上午消息出來之後第一時間也進行了學習。

在所有的機構改革中,可能最受大家重視的就是銀監會和保監會的合併

關於銀監會和保監會合併的官方表述如下:

據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議案,將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根據議案,將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職責整合,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作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

此外,將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擬訂銀行業、保險業重要法律法規草案和審慎監管基本制度的職責劃入中國人民銀行。不再保留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除了銀監會和保監會合併的消息以外,在官方的表述中有一條同等重要的信息就是:擬訂銀行業、保險業重要法律法規草案和審慎監管基本制度的職責劃入中國人民銀行。

也就是說,央行吸收了原銀監會和保監會在監管和法律制定等方面的職能。

至此,在監管架構上,我們是成了一委一行兩會,即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央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監會。

不過從職能來看,其實央行目前作為金融領域監管職能的中心相關職能越來越大,此前的分業監管將逐步過渡到所謂全能監管的新局面。合併銀監會和保監會可以說是第一步。

其實從2015年股災開始,各方就一直在熱烈的探討監管層面從分再度回歸到合的問題。

去年7月中旬進行的金融工作會議裡面,第一次提出:「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制度建設,加強功能監管,更加重視行為監管」以後,可以說已經註定了未來監管職能重新統籌,回歸到央行。

(註:前央行副行長吳曉靈對功能監管和行為監管的解釋如下:

功能監管就是對相同功能、相同法律關係的金融產品按照同一規則由同一監管部門監管;行為監管是針對從事金融活動的機構和人,進行統一的行為儘管。)

說道這裡問題來了,為什麼證監會沒有被吸收重組呢?

暴哥的理解如下:

我們中國素來有摸著石頭過河的傳統,習慣的是漸進式改革,而不是一步到位的剛性變化。

在前幾天有記者詢問周小川未來監管機構的改革變化時,周小川也說要根據中國國情,逐步觀察。

也就是說儘管我們的儘管趨勢確定了要統籌起來,以功能監管和行為監管為發展方向,不再以誰的部門誰負責為監管思路,但是具體落實起來還是要分幾步走。

這一次率先把銀監會和保監會合併,監管職能劃歸央行其實主要原因是銀行和保險兩個部門有很多同質性。

比如,根據去年央行5月份的央行工作論文《全球視角下的中國金融機構間金融衝擊傳遞》,在我們現有的金融體系中,對系統性影響最大的機構主要是四大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以及三家保險機構(平安、太保、人壽);

在金融風險出現的時候,保險公司和商業銀行所表現出來的衝擊傳遞性角色一樣,並沒有保險公司的特質性。

也就是說,從防範金融風險的角度看問題(這其實就是監管的核心目的),銀行也和保險業的監管層面有同質性。

再比如,保險行業為了應對償付,有所謂償付能力充足率指標,而銀行業也有相應的資本充足率等指標,兩者很多風險管理指標有類似的地方。

再有,優先將銀監會和保監會合併,而沒有把證監會合併可能和監管的複雜程度也有關係,以及優先順序有關係。

優先順序方面正像暴哥上面所談到的,銀行和保險在系統性風險的優先順序權重最高,所以先整合兩者有急迫性;再有,暴哥的理解證券業算是資金的出口,而銀行和保險業則是提供資金的源泉,相對而言,把控住資金的來源對監管來說算是相對簡單的,而資金的去處就複雜多了,各種套嵌剪不斷理還亂。

此外,還有一點就是相對於銀行和保險等「相對」穩健成熟的行業來說,證券業仍然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尤其我們國家已經明確要做大做活資本市場(全球性的資本市場競爭格局),提高直接融資比例(改變目前銀行為主的單一融資體系),提供更多優質的投資產品(改變當前樓市為主的投資體系)作為未來金融體系發展的戰略性任務,因此可能而言,證券業需要更充足的空間來繼續向前。

不過還是那句話,當條件成熟的時候,比如註冊制退市制度完備,不同層級的股權市場逐步完善,證券業也很有可能會被吸收和重組。

未來的監管雛形已經出現 !

前幾天,有記者問周小川,未來中國的會不會採用雙峰監管。

當時周小川說:

當然我們機構改革主要是依據中國國情,也參考了國際上各種不同的金融監管機構的設置。」周小川表示,參考的過程中,也研究了雙峰監管的體制,但是他認為目前覺得還是要觀察一段時間,不是說就要採用雙峰監管的尺度。

周小川的回應被很多媒體說是我們未來不會採用雙峰監管,但其實暴哥覺得,周小川其實並沒有把話說死。

而如果我們從現有的監管構架變化來看,甚至可以說我們在朝著所謂的雙峰監管邁進。

下面這張圖是媒體製作的英國的准雙峰監管模式。可以看到雙峰——審慎監管局和金融行為局,一個是隸屬於英國央行的的機構(審慎監管局),另一個儘管不隸屬於英國央行,但是受到英格蘭銀行的指令與建議(金融行為局)。

而目前我們的央行在吸收了保監會和銀監會的審慎監管職能後,其實在央行內部也已經形成了可以和審慎監管局類似的審慎監管構架;再加上有副總理做主任的金融發展穩定委員會辦公室設立在央行,類似於英格蘭銀行內部的金融政策委員會。

那麼如果我們成立了類似於金融行為局的組織基本上就和英國的監管模式很類似了。而金融行為局由於其主要目的是保護投資者,所以暴哥的理解,這和證券業保護投資者的制度完善,建立更加完備的處罰、退市等制度有很大關係。

也就是說,在證券業各方面實際成熟後,吸收和重組證券業如果形成,相應的類似於金融行為局的架構也可能就會出現。

(就目前來說,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可能更側重於行為監管,也就是金融行為監管局,未來證監會如果吸收合併,那麼金融行為監管局這一「峰」就完全了)

當然,上述都是暴哥根據現實的情況和自己的理解揣測的,僅供參考。

最後暴哥想說,破除多頭管理,打破現有的分業監管架構,向功能監管、行為監管的統籌化監管體系邁進,可以說既是符合我們國家當前金融行業發展的需求,也是未來面對外部和內部金融市場動蕩保持系統性金融穩定所必須的。

而這麼快就動手將銀行會和保監會合併其實某種程度上可能也說明監管整合的迫切性。

這個基調其實也意味著,未來一段時間,貨幣政策其實也很難出現很多人期盼的放鬆。因為暴哥此前也說過,監管的完善需要貨幣政策的配合,如果貨幣政策方面有鬆動,勢必對監管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和複雜性,對於監管的完善有不利影響;而監管的作用能夠真正落實有效,仍然需要貨幣政策的協調才能做到,不然可能會是兩股反作用力相互制約,事倍功半。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暴哥以為,未來當監管日益完善的時候我們的投資會更加安全,賠付更有保障,當然投資渠道多元化的同時,風險也是可控的。

對於各種違規的投機性質的資金來說,好日子一起不復返了!

陸家嘴金融(FinanceLJZ)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陸家嘴金融 的精彩文章:

TAG:陸家嘴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