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論翻白眼,王朔搞金庸,才是真正的傷筋動骨

論翻白眼,王朔搞金庸,才是真正的傷筋動骨

最近,金琛導演的《新笑傲江湖》電視劇首播,收穫了滿滿的槽點。這位導演,曾經指導過孫紅雷、景甜、金喜善主演的電影《戰國》,也算是國內的知名導演之一。他最有趣的作品,應該是網路劇《女人幫·妞兒》的兩季,電影敘事節奏都非常明快。

這種導演技法反應到電視劇《新笑傲江湖》裡邊來,也有較為不錯的體現。該劇上來便開篇明義,爭奪辟邪劍譜的各方力量錯綜複雜,江湖殘殺不斷,矛盾衝突逐漸升級。從電視劇劇本的創作與拍攝角度來論,怎麼看,都不能算是槽點滿滿的作品。然而,該片目前在豆瓣等網友打分網站的評分,已經低到欲與《純潔靈魂:逐夢演藝圈》試比高。

我認真看了一下網友們的差評,大多集中在沒有知名演員上,尤其對令狐沖的飾演者是一個剛剛起步的年輕人表示不滿。大家紛紛表示,這種翻拍是對經典的侮辱,再也拍不出當年《笑傲江湖》的味道。總體來說,便是,《笑傲江湖》實在太經典,這群小魚小蝦怎麼可以隨便翻拍呢。

我認為,《笑傲江湖》更像是很多人回不去的鄉愁,即使現在的導演能夠在故事陳述與鏡頭語言等多方面全方位超過以往的笑傲江湖的影視劇,都不會得到大家的認可。這不是技法的問題,而是大量的中年人開始懷念自己的青春年少,記憶中的味道,即使還是那個味兒,也照樣被認為是變味兒了。金庸,真的是一代人的經典嗎?

金庸熱,在大陸,是九十年代的事情。當時,金庸的武俠小說在很多青年學生之間流傳。等到這批學生真正成長為了社會中堅力量,金庸也就成了不容置疑的經典。跟金庸起步一致但結局不同的,則是瓊瑤。在男孩子們讀金庸的時候,女孩子們都在讀瓊瑤。但女孩子們就是太跟風,還愛面子,現在都不敢說自己喜歡瓊瑤的,只能對外講,我喜歡讀張愛玲呢。

金庸是不是經典呢?我個人對這事兒不置可否。但大陸這邊的王朔,早年間就對金庸翻過白眼。王朔在自己的隨筆裡邊調侃說,九十年代以來,產生了四個俗套,分別是四大天王、成龍電影、瓊瑤電視劇與金庸小說。這事兒我絕無編造,感興趣的讀者可以找王朔的《我看大眾文化港台文化及其他》。

王朔對金庸的白眼可不是一兩次。根據王朔自己的隨筆文章來看,他曾多次向朋友表示對金庸的不屑。朋友則規勸王朔,不能過分高傲,至少應該讀一讀金庸再出來批評,金庸的小說有一種語言上的口腔快感,讀起來非常有節奏,讓人喜歡。王朔最終架不住朋友敲打,只能硬著頭皮買了一套金庸武俠(疑似《笑傲江湖》,他自己記不住書名了)。

這套金庸武俠總共七本,王朔硬著頭皮就讀完了一本,實在讀不下去了。這個管馮小剛叫馮褲子的朔爺更肯定自己的看法了,一盤菜,你不用全吃完,只要吃一口,就知道它的好壞,「所以我也沒有必要把金庸的那些武俠全讀完再說話」,金庸的小說確實不行。那麼,王朔認為的金庸武俠不行,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呢?

首先,是小說語言上的口腔快感沒那麼邪乎。

很多人認為金庸小說有語言快感,王朔持反對意見。他認為,金庸的小說缺少美感,地緣因素又造成他沒有方言作為美感裝飾品,不能像老舍等人那樣獲得文字上的機靈。金庸是一個在香港的浙江人,說著粵語卻拿繁體字寫現代白話文,因此先天失利,文字都是乾癟的,因為通俗所以能糊弄中學生罷了。

第二,人物實在都是抄襲的。

王朔在《我看金庸》一篇隨筆中,對金庸小說的人物抄襲問題批評非常。他認為,金庸武俠的人物,都是古典小說裡邊有的。那個段譽,乾脆叫賈寶玉得啦。其它人物,也都應該感謝《水滸傳》,都是從裡邊直接拿出來就用的。一個武俠人物出場是什麼性格,全程就是什麼性格,車軲轆話使勁說,反正是靠賣字賺錢的。

第三,就是為了打架,造成一種中國人光打架的錯覺。

王朔對金庸翻的最狠的白眼,就是說金庸的武俠小說,故事根本沒什麼謀篇布局,都是為了打架服務的。兩個人本來一句話可以說開的誤會,都裝傻蛋,看你不痛快就是一個打,實際上,整個的金庸武俠,就是為打架服務的,就是讓讀者看打架。最後實在沒得寫了,人物來個大集合,隨便再手捏一個掃地僧,然後又是一句話說開了,打了一輩子為個球啊。這種武俠,跟民國時期那批武俠沒什麼兩樣,就是打架小說,跟外國人造成一種錯覺,咱們中國人特別願意打架。

關於王朔對金庸翻的第三個白眼,還是應該認真聽聽的。咱們現在看《新笑傲江湖》覺得不好看了,實在是因為開篇就是打架,實際上是混亂的打群架,你打我,我打他,他打他親戚罷了。這種打,找不到一個有價值的具備當代性的核心價值,就純粹是鬧劇了。《新笑傲江湖》打的挺熱鬧,但大夥不喜歡看沒價值的打架了。

那麼,當年,金庸為何能在香港和大陸兩岸三地火爆呢?關於金庸為何能在香港火爆,香港來的學者梁文道先生有過一種說法。他講,六七十年代的香港,有一種孤島情懷,北望大陸文化,期待某種特性上的中原文明。而金庸的武俠世界,正好滿足了香港市民對大陸文明的一種想像。金庸武俠中的人物,都是典型的中原文化因子的攜帶者。

而關於金庸在台灣,我閱讀範圍實在有限,沒找到台灣方面的說法,有知曉的讀者,可以留言賜教。金庸在大陸,火爆起來,原因倒是簡單的多。第一,剛剛開化的大陸,以為,金庸的武俠世界便是香港,對香港的紙醉金迷的暢想寄托在了金庸、瓊瑤、成龍與四大天王身上。

第二,八十年代的大陸影視劇,還是以教化觀眾為主,缺少大眾娛樂。但香港北上的這批影視劇則不然,全然是觀眾喜歡什麼就給什麼。包括金庸的小說,喜歡看打架看熱鬧,是人之天性,武俠小說就純天然的滿足人們這種需求。因為這種資源的稀缺性,造成讀者以金庸為經典了。

現在,再看打架,年輕人都是讀玄幻等網路小說了。時代變了。年輕人自然不再喜歡金庸式的咋咋呼呼。而年老的,又不願意像女同志們讀瓊瑤那樣,敢於承認自己青年時代的品味太低,所以,一直堅守舊夢,造了一個金大神罷了。現在寫網路小說的,要是誰能考個文學教授什麼的,也在創作枯竭之後搞文藝理論,沒準下一個金庸就是他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馬慶雲 的精彩文章:

自殺的胡遷拿了柏林大獎,王小帥卻背了他不應該背的債
歡樂喜劇人本山弟子連續奪冠,騙彩禮鬧哭喪就這也能笑傲江湖

TAG:馬慶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