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

中國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

作為古絲綢之路的黃金路段

河西走廊,擁有著無數精美的石窟

河西石窟群不僅開鑿時間早

而且延續時間長

但為什麼這裡誕生了如此眾多的石窟群

這些石窟群又為何能延續千年而不衰

在兩晉南北朝期間,中國開始出現大量名聞遐邇的佛教造像石窟。

尤其是在甘肅,從來就不缺少精緻的石窟造像。中國四大石窟中的兩座——莫高窟、麥積山石窟就處於甘肅境內,也都是始鑿於那個時代。

中國的佛教石窟大致的傳播路線是從天竺到西域,經河西走廊傳到中原。

而這一切,又是從哪裡開始的呢?——天梯山石窟!

開鑿天梯山石窟的涼州僧人們,以曇曜為代表,後來成為了中國內地另兩大石窟雲岡石窟和龍門石窟的主要技術力量。曇曜甚至還成為了北魏的佛教領袖,涼州天梯山石窟極大地影響了後世石窟的開鑿,包括莫高窟在內。所以一般學者認為中國石窟的影響過程應當是:天梯山石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敦煌石窟。

建於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天梯山石窟,也稱大佛寺,位於甘肅省武威市城南約50公里的天梯山上,距今約有1600年歷史了。

天梯山山峰巍峨,陡峭峻拔,高入雲霄,山有石階,拾級而上,道路崎嶇,形如懸梯,故稱天梯山。

山巔常年積雪,俗稱「天梯積雪」,為涼州八景之一。

石窟中大佛依山而坐,腳下碧波蕩漾,薄雲纏繞其身,構成了一幅山、水、佛、雲渾然一體的壯觀奇景,是涼州頗負盛名的旅遊勝地。

天梯山石窟是我國開鑿最早的石窟之一,也是我國早期石窟藝術的代表,是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的源頭,在我國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學術界有著「石窟鼻祖」之稱。

天梯山石窟在北魏、隋、唐、西夏期間均有擴建,至明、清時期已成為喇嘛教寺院。據明朝正統十三年(1448)《重修涼州廣善寺銘》記載:明朝正統十年天梯山石窟尚存26處。由於天梯山石窟地質結構鬆軟,在歷次地震中有不同程度的損壞。

現在天梯山石窟僅存3層,大小洞窟17處。最大的洞窟殘高30米,寬19米,深6米。窟內有釋迦牟尼造像1尊,高15米,寬10米,大佛左右兩旁有文殊、普賢菩薩,廣目、多聞天王和迦葉、阿難等6尊造像,造形生動,神態威嚴,形象各異;窟內南北兩壁上繪有大幅壁畫,惟妙惟肖。

南壁為雲紋青龍,中部為大象梅花鹿,大象背部馱有熠熠發光的經卷,下部是猛虎和樹木花卉。北壁上部繪有青龍;中部繪有白馬、墨虎、菩提樹,馬背上經卷閃閃發光;下部繪有牡丹花卉。整個壁畫筆觸清新,色澤艷麗,氣勢磅礴,形象逼真。大佛巍然端坐,左手平放在膝蓋,略出膝部;右臂前伸,手掌外撐。

在天梯山石窟,這裡的大佛很威嚴,湖景很美,人卻很少。站在這裡,彷彿風景只屬於自己一人,如此的空曠,如此的壯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的老家在甘肅 的精彩文章:

總有一個人,溫暖我人生的山山水水
假如我們要結婚,就回老家甘肅民勤吧!

TAG:我的老家在甘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