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有周期性疲倦期嗎?

你有周期性疲倦期嗎?

GIF

1

你有周期性頹廢嗎?我有!

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種情況,反正我有,我每年都有那麼一段時間,就像是霜打的茄子一樣,幹什麼都提不起興趣,好像突然失去了活著的意義。

什麼都不想干,卻感覺身心俱疲,拖延症,每天葛優躺,很消極,很悲觀,很無助,很有頹廢感,我甚至懷疑我是不是得了抑鬱症。

但是過了幾周,慢慢又會好起來,然後過一陣子又來了,周而復始。

其實這種狀態就像女生的生理周期一樣,一個月總有那麼幾天感覺到身體充滿疲憊感。

這種疲憊感大部分不是外界因素帶來的,也不是你的身體機能出現了什麼問題,而是來自於你的內心,或者說是人的本性。

2

今天我就來跟大家分析一下,這種「無緣無故」的疲憊感到底從何而來。其實產生這種疲憊感的原因可以歸結為四個詞:

1. 完美主義

2. 生理性疲勞

3. 競爭性壓力

4. 錯誤歸因

下面我就來一個個解釋一下這四個詞分別是怎麼讓人產生疲憊感的。

先來看完美主義,完美主義是一種政治正確,因為完美主義一直被宣傳成一種正確的做事做人方法論,但是凡事都完美主義,就很麻煩,拖延症都和完美主義有一定的關係。

在經濟學上,有這樣一個理論,就是說追求極致的代價,可能最後的1%所需要的成本會是前面99%的總和。也就說追求極致的代價是極致成本。

所以說,你的疲憊感很可能來源於你對完美的過度追求。

如果一個政治家或者企業家沒有一個是完美主義者,完美主義是執行力的敵人。

生理性疲勞,大家都知道我們人身體的溫度在一天當中是呈周期性變化的,其實我們的心理能量也是如此,它就像海洋潮汐一般時高時低,我們稱之為心潮。

心潮低的時候,就表現為生理疲勞。

生理性疲勞主要與兩方面的因素有關,一是人體生物鐘,二是神經體液因素,前者就不多說了,大家都熟知的。

神經體液因素想說清楚很難,它與身體的機能狀態密切相關,簡單做個比喻,當一個人非常專註於某件事時,全身心投入。

此時這個人的狀態可以是,不知飢餓,不知疲倦,對周圍事物都可忽略,精神高度緊張,而當這事做完時,這個人可能就癱了,有人甚至因此喪命。

所以當你感覺疲勞時,可能是因為你過於專註做一件事情之後的「後遺症」。

競爭性壓力,人類的發展史其實就是一部資源分配史。而一個人的成長也一直伴隨著資源的獲取和失去。

這裡所說的資源不僅僅是物質資源,它還包括社交認可資源,注意力資源,安全資源,人脈資源等等。

資源的獲取有它自身的交換體系,你想要獲得一種資源就必須拿另一種資源來換取。

比如你想要獲得更多的社交資源就必須花精力去維護。當我們感知到「付出--收穫」不對等的時候,就容易感受到疲憊和失落。

心理學上有一個情緒ABC理論。它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建的。

認為激發事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只是引發情緒和行為後果C(consequence的第一個英文字母)的間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則是個體對激發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個英文字母)。

聽起來是不是很複雜,簡單來說就是人的消極情緒和行為障礙結果(C),不是由於某一激發事件(A)直接引發的,而是由於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產生的錯誤信念(B)所直接引起。

所以,正是由於我們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觀念產生的錯誤歸因才使我們產生情緒困擾。

3

我們聽老李的乾貨筆記的目的不是知道為什麼會產生「無緣無故」疲憊感,而是要知道怎樣才能趕走這種疲憊感。

既然上面說道產生這種疲憊感的原因有四個,我也從四個方面來給出建議:

1. 自我預防

2. 增加自我能動性

3. 提高個人能力

4. 避免負面的自我強化

要想更好的戰勝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自我預防。

先自己分析一下自己是不是過於追求完美,是不是事事要求完美,如果是的話,那就要進行自我防禦,掐斷自己完美主義的念頭。

實際上,這也是常用的自我心理調節的方法,心理學上稱之為「再認知過程」。

就比如總有人想要周圍的人都喜歡自己,不允許別人對自己的非議,但我們與環境和他人又是非純粹關係,也就是存在競爭關係。

讓每個人都喜歡這種絕對化認知是幾乎不可能實現的,自己必須要感知到這一點,對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做思維預防,能給自己儘可能多的正面暗示。

前段時間有一句比較流行的話是這麼說的:沒有什麼事,是睡一覺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睡兩覺。

這句話可不是開玩笑,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人在睡眠的時候,身體會進行毒素廢棄物的分解和排除,以及身體機能的恢復。

除此之外,睡覺時身體也會分泌一定的皮質醇,皮質醇有消炎作用,能夠幫助恢復身體一些受損的組織。所以說,心情不好的話就好好的睡一覺吧。

我們有時候的無奈和疲憊,是因為能力有限,但想得到的有太多,也就是資源獲取受阻大。

我們除了降低自己對資源獲取的預期外,更需要做的是提高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法則。只有當自己的能力足夠強時,才不會對每件事都焦頭爛額。

情緒會影響行為,同樣,行為也會影響情緒。

如果我們因為感受到疲憊,從而讓自己陷入負面情緒,那麼我們往往就會陷入一種疲憊和無助感的自我強化,讓自己的疲憊感加劇。

所以,當自己感到疲憊或者有負面情緒困擾的時候,最好不要一個人沉浸其中,而是要多去溝通和交流。

好了,我來總結一下今天的乾貨:人之所以會產生「無緣無故」的疲憊感。

無非四個原因:一是完美主義;二是生理性疲勞;三是競爭性壓力;四是錯誤歸因。要想趕走這種疲憊感。

老李校長給出四個建議:一是自我預防;二是增加自我能動性;三是提高個人能力;四是避免負面的自我強化。

本文靈感來自暢銷好書《反本能》歡迎購買。

大家期待已久的老李晨讀音頻合集來啦,這麼多天的乾貨大匯總,讓你隨時隨地回聽學習,再也不用費力找啦,整整50個乾貨音頻,不再錯過任何一個精彩乾貨~

作者簡介

老李校長+左小夏,左小夏簡介:有書智庫領讀達人,有書籤約作者,365讀書領讀人,和書籤約作者,喜歡瑜伽,熱愛碼字,一個修身,一個養性,讓我遇見更好的自己,微信公眾號:左小夏

長按以下二維碼,每天七點我們一起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李校長 的精彩文章:

TAG:老李校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