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習弗洛伊德女兒的防禦機制解釋網路直播瘋狂打賞背後的心理學!

學習弗洛伊德女兒的防禦機制解釋網路直播瘋狂打賞背後的心理學!

作者:周雲騫,心理社工,後現代主義綜融學派心理與社會學者,靈性特質的哲學詩人,超心理學愛好者

每天寫心理學相關的原創文章,為社會弱勢群體提供公益的心理與社會援助。

在文章開頭,先做個預告明天開始,我會在《超心理學》這個號中,以我自己為案例,用十多天的時間,回溯我從8歲到35歲的人生中27個抑鬱和焦慮的片段,教會大家如何接納自己,如何用自我催眠和暗示的方式,給自己做心理諮詢和治療,如何在自己過去的經驗中收穫心靈成長。敬請關注。明天還繼續寫《心理學入門必讀的300本書籍》的內容。感謝各位的厚愛!

網路直播瘋狂打賞行為背後的心理學解釋

自從有了網路直播和短視頻,各路牛鬼蛇神奇出洞,在網路上掀起了激烈的粉絲爭奪大戰。許多連自己飯都吃不飽的貧困生為了給主播打賞,不惜從父母那騙錢,從朋友那借錢,甚至加入了網貸,活活把自己逼死了。這些現象,能不能從老弗洛伊德的女兒安娜·弗洛伊德的防禦機制來解釋呢? 我們試著解釋看看。

首先,我們認識一下什麼叫防禦機制?防禦機制就是自我在解決那些可能導致精神疾病的衝突時所使用的全部策略。是現實的自我對原始的本我的壓抑。這種壓抑是自我的一種全然潛意識的自我防禦功能。是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緊張,焦慮,尷尬,罪惡感等心理,有意或無意使用各種心理上的調整。防禦機制不是病,每個人都會運用。一個人心靈的成長,其實就是防禦機制由低到高的過程。

嬰兒剛出生的時候會根據母親有沒有滿足自己吃奶的需求,將媽媽分為好媽媽和壞媽媽,難以整合為同一個媽媽。這就是典型的防禦機制中的分裂防禦。隨著年齡增長,嬰兒明白好媽媽和壞媽媽是同一個媽媽。七八歲的孩子身上也可以看到分裂,他們會問父母:「電視里的叔叔是好人還是壞人?」不能理解好人有壞的一面,壞人有好的一面。長大以後,一些成人還是會一如既往使用這種防禦機制,比如當他被領導表揚時就覺得他的領導是好領導,被指責時便是壞領導,沒有整合的領導形象,這就是不成熟的防禦機制。

防禦機制

按照心理成熟度,心理學者韋蘭特講防禦機制劃分為四級,第一級叫自戀型,第二級叫不成熟型,第三級叫中間型或神經症型,第四級叫成熟型。

運用安娜·弗洛伊德心理學自戀型防禦機制分析當今網路直播眾生像,我們用到的就是前三個等級的防禦機制。

第一級:自戀型防禦機制

自戀型的防禦機制是嬰兒早期常使用的,5歲以下的兒童、成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或者普通人做夢或幻想時也常見,正常的成年人很少使用,不排除個別精神病患者會花盡自己所有的積蓄甚至借貸,給主播打賞。這種患者,做件事其目的是為了防禦巨大的痛苦,結果是喪失了基本的現實判斷能力。具體到是什麼樣的巨大痛苦,只有這個借貸打賞的這個人主動說起來,並承認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但是往往達到精神病的程度,是無法知道自己是對還是錯的,他會說自己沒病。他會表現出如下的特徵:

精神病性否認

精神病性否認類似於掩耳盜鈴和鴕鳥心態,直接將不愉快的外界現實進行「否定」。當做根本沒有發生,來獲得心理平衡,包括對現實的否認,即使有大量的證據存在也不承認,例如截肢的病人出現幻肢痛,是潛意識中否認被截肢的現實;對行動的否認,例如小孩子堅持認為不是自己打碎的盤子,是貓。對於不惜網路借貸也要傾囊全出式的打賞的人,當被問到為什麼這樣做的時候,他會說自己沒有這樣做。這就是精神病性否認。

妄想性投射

妄想性投射是對現實直接進行改變,各種妄想的本質都帶有共性,即被害性,比如,競選失敗了,一般人會尋找原因、總結經驗,可能歸因於自己能力不足、對手過於強大或是運氣不好。但有的人會在毫無根據的情況下,認定是其他人妒忌自己,是人家拉幫結派故意不給自己投票。這種猜測帶有一種妄想性質,雖然是為了讓自己不那麼受挫,但後果是把自己猜想的變成真的,明顯歪曲了現實,對個體的現實功能和社會功能都會產生不良影響。對於,精神病型打賞的人,往往就是妄想症患者,他會想像主播愛上了自己,主要她好,他就會幸福。一旦主播不理他了,他依舊會覺得是自己做得不夠好,所以會對主播言聽計從。

分裂

我們可以看到,有些人行為表現時常出現矛盾和不協調。他們喜歡一個人時,就好到天上有地上無,討厭同二人時,就壞到骨子無可救藥,對這個人的認識似乎沒有中間地帶,只能是好或壞兩個極端,不能意識這個人又好又壞、不好不壞。這是典型的分裂,即無意識中將相互對立的情感、自體表徵或客體表徵分裂開來,表現出非黑即白、非對即錯。分裂是比較幼稚的、嬰兒般的防禦機制。在成人中常見於邊緣性人格障礙、自戀性人格障等患者。在給網路主播打賞的貧困大學生這裡,就是典型的分裂人格障礙,對主播的評價,只有好和壞之分。他會認為愛一個人就要給他最好的,甚至犧牲掉自己的一切。

歪曲

歪曲是為了切合自己的內心期望和需求,實並非如此。例如,一個人崇拜某位女主播,為了自己的內心需要,這個人堅信她是完美的,別人批評她時還林別人掐架,在這裡,女主播是不是完美並不關鍵,關鍵是這個人需要她如此完美。

自戀型防禦機制

不成熟的防禦機制

不成熟的防禦機制在3~16歲的兒童青少年中經常使用,在人格障礙、情感障礙以及抑經症患者中常見,成年人中偶爾出現也屬正常。張海音認為,這個層級的防禦機制改變了親密情感引起的苦惱,但也付出了代價,而旁人認為並無必要這樣做。

投射

不成熟防禦機制中的投射是非精神病性投射,是指個體依據其需要、情緒的主觀指向,將自己的特徵轉移到他人身上的現象。投射作用的實質,是個體將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心理行為特徵推測成在他人身上也同樣存在。例如,一個人對別人有敵意又不能接受這點,就會認為別人對自己有敵意,有時候還發制人指責別人不應該敵視自己。投射是一個人最早使用的防禦機制,也是大部分人經常使用的防禦機制,一些人格障礙患者也經常使用。例如,反社會性人格障礙患者就認為,只有我自己是好的,社會上其他人都是不好的。

在耗盡家財給主播打賞這件事中,即使沒有達到第一級的精神病型程度,也屬於不成熟的防禦機制。其中投射就是最重要的一條。他會認為他怦然心動的時候臉會紅,而女主播也紅臉,一定也是心動了。他考慮不到,女主播的臉紅是化妝用的腮紅。

分裂樣幻想

分裂樣幻想是指一個人通過幻想或做白日夢,來滿足一些願望,使自己遠離引發痛苦的現實或者減少愧疚感,有時候也表現為沉湎於孤獨的隱退狀態。電影中阿Q的黃梁一夢類似於白日夢。夢中他打了欺負自己的人幾個耳光,吳媽對著自己笑,他還捏了小尼姑一把。這個夢實現了他在現實中無法實現的願望和難以獲得的自尊。

給網路主播瘋狂打賞的青少年往往是個遊戲狂,有時候甚至分不清虛擬貨幣和真實貨幣,沉溺網路世界相當於使用分裂樣幻想。他們之所以沉溺網路,是因為在現實中可能會受到傷害,呆在網路中反而比較安全,可以獲得情感滿足和成就感。一個人偶爾做個夢問題不大,比如琢磨一下中了500萬元要怎麼花掉。但是如果整天沉湎於白日夢和幻想中,就會損傷與現實的聯繫,難以滿足現實中的生存與發展。

被動攻擊

被動攻擊往往被認為是"弱者的武器」。其特點是不直接表達攻擊,而是間接把應該針對別人的攻擊性表達在自己身上。比如,對領導心裡有意見但嘴上不說,布置任務時爽快接下來,但就是拖拖拉拉完不成,或者犯莫名其妙的錯誤,不信守承諾等等,用這樣的方式讓任務完成不了。他們經常使用的語言包括"好吧,隨便「,"很快就做好"。出現問題時會無辜辯解。其結果當然是令領導暴跳如雷又無可奈。

在直播打賞這件事中,表現在主播運用的策略,她裝成弱者,做成各種承諾,偽裝成自己很努力辛苦的樣子,當不能兌現自己承諾的時候,為自己辯解。這個時候,你已經把錢打給了她,你雖然有些生氣,又無可奈何。

見諸行動

見諸行動又叫做付諸行動、發泄。是一個人將潛意識願望和衝動直接表現出來,使自己避免意識到伴隨的感情。網路上流行的「一言不合,就······」正是這個意思。一個真實的新聞講道,北京街頭兩名駕車男子與推著童車的女子發生爭執,其中一男子居然將2歲女童從推車中抱出重重地摔在地上,導致女童死亡。這個男子的行為就是見諸行動。也許日常生活中他並不是個壞人,但在那一刻,他把憤怒通過摔孩子的行為表達出來。

在直播打賞這件事中,打賞人可能遭遇了一次特別大的創傷,損失了很多錢,為了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他會把剩下的錢送人,對自己說,反正已經虧了那麼多,再多一點也無妨!平常時候,其實他是個很小氣的人。

疑病

疑病又叫做軀體化,是中國人高頻使用的一種防禦機制。軀體化就是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體上,以避免口欲、性、仇恨的衝動帶來的內心衝突。中國文化不太鼓勵表達情緒,所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不鼓勵處理情緒,所謂。唾面自乾。。既然不能喜、不能悲,還不能發脾氣,那就轉換為身體疾病吧。而且,生理上的痛苦容易獲得同情,身體不舒服可以理所當然地尋求照顧。因此,醫院中經常會看到老病號說這裡不舒服那裡不舒服,胸悶、心慌、心悸、頭痛、腰痛、肚子痛等。古代人也一樣,魏晉時期服藥煉丹成風,與現實中遇到很多衝突又無法表達有關,於是大家都服藥煉丹,專註養生一百年。在直播打賞這件事中,當事人並不承認自己的心理有問題,往往願意說自己身體有問題。

自戀型防禦機制

神經症防禦機制

壓抑

壓抑是所有防禦機制的基礎。壓抑是把情感的思維內容無意識化,但並不是可以去遺忘。往往瘋狂打賞的大學生從小到大都是自卑的人,家裡很窮,童年不快樂,他把這個痛苦壓抑到潛意識中,不向任何人提起。在主播面前會吹牛他們家有多有錢,主播不是傻子,當然知道你是裝有錢,他之所以不揭穿你,當然是希望得到你更多打賞。

合理化

合理化又稱為文飾作用,是對自己的行為後果加以合理性的解釋,以掩飾潛意動機。包括經常說的酸葡萄效應和甜檸檬效應。看到別人高升了、搖搖手表示不在意,當官責任大還是老百&"l軒朽看到人家找了"高富帥"男朋友,表示不稀罕,因為高富帥都花心靠不住。潛意識動機是非常想吃葡萄。和非常想找高富帥做男友。。甜檸檬效應正好相反,擁有的就是最好的,不管檸檬多酸我都認為是甜的。在直播打賞的事件中的合理化,就是這個打賞人會給自己的行為找各種合理解釋。即使後面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離開了直播平台,也會給自己安慰自己說,畢竟真心相愛過!

退行

退行是指心理已經發展到了比較高的階段,在遇到某種創傷時,退回到更幼稚的水平現在處於一孩時代,如果一孩出生後,本來不尿床的老大突然又開始尿床了,就有可能出現了退行,目的是希望重新吸引父母的關注。有的人經常化悲痛為食慾,或者不停說話嘮嘮叨叨,或者對周圍人過度依賴,這是退行到口欲期的表現。當然,某種非創傷的情境下成年人也會退行。比如陷人熱戀中的情侶,用哄小孩的語氣對話、做一些比較幼稚的事情、為一些小事爭吵,雙方都進人退行狀態。還有同學聚會,大家嘻嘻哈哈談起過去,似乎是回到了少年時光,這是主動的退行。在直播打賞的事件中,也有退行,打賞與被打賞的雙方都用者小孩子的語言在對話,錢就是這樣不知不覺不見了。

置換

置換是指對某人的看法和感受,卻體驗到了其他人身上,類似於我們常說的遷怒於人,一個媽媽對著孩子大聲吼:「你就和你爸爸二個樣,老是不長記性。」其實是把在丈夫那裡受挫的情緒置換在孩子身上。踢貓效應就是如此。一些恐懼症,害怕柔軟毛絨的物品,害怕粘稠的東西。其實,他們真正害怕的東西潛藏在潛意識中,而是置換成了這些不具威脅的其他東西。置換表現在直播打賞的事件中,就是主播很可能長得像他的前女友,於是把這份情感體驗轉移到了主播身上。

反向形成

反向形成是所表現出的行為採取了與潛意識衝動截然相反的方式,驗證了弗洛伊德說的「被禁忌的東西就是被需要的東西。」青春期的男生喜歡一個女生、經常無意識地轉而採取攻擊對方的方式,經常去挑釁,激怒對方。下屬對領導特別尊重甚至小心翼翼,也是用客氣來隱藏對領導的敵意。二孩時代,有的老大不願意接納二孩,但父母反覆做工作後表示同意,還特別大方地表示,我要和父母一起照顧弟弟妹妹,這電是在掩蓋內心的攻擊。相對於其他防禦機制,反向形成有時具有建設性,如同謊話說多了自己也相信,不願意接手的事情,因為反向形成而表現出願意接手,做著做著產生了成就感,也就變成了真的喜歡。

一開始打賞的大學生並不是那麼喜歡主播,但是被問到是不是不喜歡她的時候,他否認不喜歡。承認自己喜歡,於是有了第一次打賞,第二次,第三次,慢慢變成了痴迷直到耗盡錢財,被打入冷宮。

情感隔離

情感隔離是把痛苦焦慮的情感體驗進行隔離,把它排斥到潛意識中去。比如自己親人去世了,但因為工作需要必須去救助其他人,因此,只能進行高度的情感隔離,讓自己暫時體會不到親人去世的悲痛,確保自己還能去救人。有些人說起自己的痛苦,面帶微笑,好像是說別人的事情,這就需要去深究,到底是時過境遷雲淡風輕了,還是通過情感隔離恤讓自己不那麼痛苦呢?一個人任何時候都彬彬有禮,也有隔離情感的意味,因為不想和別人有情感鏈接。

在直播打賞這件事中的情感隔離,或許就是打光了錢,沒錢吃飯了,體會到了焦慮痛苦了,但是他把這種痛苦排斥到潛意識中。當別人問起的時候,他就只面帶微笑說沒關係,實際上他已經不想和主播有情感鏈接了。

好了,關於網路直播眾生像下的瘋狂打賞行為,我用安娜·弗洛伊德心理學的防禦機制理論進行了系統的解釋。其實真正傾囊全出的打賞還是比較少的,這種自戀型的行為已經是精神病性了。大部分的打賞都是屬於第二、三等級的非精神病性的,不管是精神病性還是非精神病性,網路打賞作為一個新事物,都需要大家保持謹慎的態度。至少你需要懂這些心理防禦機制,防止有一天,你也做出了不合常理的行為。

《生活中的心理學》

神經症防禦機制

在明天的文章中,我會講到防禦機制的高級部分——升華、利他和幽默。關於網路直播打賞行為,你怎麼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心理學 的精彩文章:

自學心理學,做自己的心理治療師,拒絕心理從業者的心理操控!

TAG:超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