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深度:為何紐約文藝青年都必去這個「春假」?

深度:為何紐約文藝青年都必去這個「春假」?

SPRING/BREAK藝博會的新項目School House Projects現場。圖片:courtesy Samuel Morgan Photography for SPRING/BREAK Art Show

2012年起,SPRING/BREAK藝博會(直譯為「春假」)從紐約Soho區一所關門的天主教學校開始,一路跌跌撞撞走到現在也經歷了好幾年的時間。而比起軍械庫藝術周期間,超大型的藝博會、全球連鎖的豪門畫廊,這個獨特的藝博會幾乎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存在,它以古靈精怪氣質吸引著大量文藝青年前往。

在剛開始時,創始人夫妻檔Andrew Gori和Ambre Kelly幾乎完全依靠朋友們的幫助共同建立起了這個非常規的藝博會。如今,這場藝博會已經成了更高級別的展會,舉辦地也來到了靠近紐約時代廣場的前康泰納仕大樓。然而面對成功,這對夫妻仍然不忘他們的根基,在藝博會最開始的場所普林斯街32號里舉辦了一場pop-up(閃店式)藝術展(閃店式)。

回歸學校,這個藝博會啟航之地

「許多曾經的藝博會參與者都會來,」Kelly在2018年SPRING/BREAK主會場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在這些重返的名單中,有女性繪畫傳奇Betty Tompkins和畫家、前artnet雜誌主編Walter Robinson,也有一些首次亮相的大牌人物,比如Stooges的主唱Iggy Pop。

「入場費只需5美元,因為這是2012年的門票價,」Kelly補充道。這場衛星展是Gori和Kelly發起的一個新項目的一部分,整個項目名稱為SchoolHouse Projects。

Walter Robinson作品在SPRING/BREAK的現場展示。圖片:courtesy Samuel Morgan Photography for SPRING/BREAK Art Show

新的展覽實際上證明了SPRING/BREAK所獲得的成功。在藝博會申請階段,他們共收到了500多份申請。「我們發現有那麼多深思熟慮的展覽概念,可能因為展會容量有限、地方不夠,或是和有些展覽不是那麼契合而無法被採用,但它們本身都是已經經過仔細構想的,」Gori通過一封Email向artnet新聞表示。所以,他們就開始尋找新的方法來展示這些值得入選的展覽,並最終把目光放在了藝博會最早開始的地方。

2013年秋天,這所天主教學校因為要在該地建造昂貴的公寓而被出售,SPRING/BREAK也由此決定離開這個「啟航之地」。他們在2015年轉移到了Moynihan車站的Skylight(位於34街,是一棟被拆除的舊郵局)之後,他們和Anita Durst 經營的藝術非營利機構chashama(專門為藝術家介紹非傳統型的工作和展示空間)進行了合作。Durst家族擁有著前康泰納仕大樓(時代廣場4號),並在過去兩年中都將大樓的22和23層借給了SPRING/BREAK藝博會。

因此,這次的回歸「舊學校」是如何達成的呢?「因為學校大樓的中心部分仍屬於原來的擁有者,而他們仍然非常支持社區自主活動的開展,就像我們的School House Projects將在一整年裡不斷地舉行快閃展覽,用當代藝術把翻修後仍屬於教堂的空間(32 Prince大街)的三個樓面進行改造,」Gori在Email中解釋,「展覽將佔滿曾是集會場所的整個空間,那裡也是學校的前方組成部分。」

Ambre Kelly 和 Andrew Gori,在SRPING/BREAK藝博會最一開始的場所St. Patrick`s學校。圖片:by Samuel Sachs Morgan, courtesy SPRING/BREAK Art Show

我們選出了十大「春假」展位

Zoe Schlacter,《N.E.W.》,SPRING/BREAK藝術展。圖片:courtesy of Sarah Cascone

「你看到那個瘋狂的奇多了嗎?」Andrew Gori在SPRING/BREAK藝術展的VIP預覽上問我。我們當時正穿行過藝博會的展廳,尋找著那些最為瘋狂的裝置,而顯然那個巨型的奇多雕塑是不可能錯過的:那是一件泡沫雕塑,有6英尺多高,外面用一層被壓過的橙色絲絨包裹著。

這個藝博會獨一無二的特色是由策展人代替畫廊成為展位的組織者,而且從今年的主題「來到城裡的異鄉客」(Stranger Comes to Town)來看藝博會本身顯然還是相當具有政治性的。本屆藝博會很大程度上是以時下對移民問題的討論、對移民和仇外情緒的憂慮等為議題,進行了策劃組織。

Andy Harman的大型「奇多雕塑」(Cheeto)之一,SPRING/BREAK 藝術展。圖片:courtesy of Sarah Cascone

SPRING/BREAK同樣也以其非傳統型的場館而聞名,選擇在一些暫時不用的場所里進行展示。他們將連續第二屆的藝博會上放在了Conde Nast大樓的第22和23層,在新穎的展示空間內為大家帶了眾多藝術作品。

以下是另外九個在本屆藝博會最佳展位:

Anne Nowak

《宇宙牆》

(The Cosmic Wall)

Henriette Noermark策劃

Anne Nowak, 《宇宙牆》,SPRING/BREAK藝博會。圖片:courtesy of Sarah Cascone

丹麥藝術家Anne Nowak將以一天兩次的頻率進行每場一小時的表演,一塊一塊地將一堵牆拆掉,然後在幾英尺以外再一點點重新建起另一堵牆。這件名為《宇宙牆》的雕塑作品共有250塊藍色磚塊。

「這是以修建一座防護牆這樣愚蠢的想法為靈感,從而誕生的作品,」策展人Henriette Noermark對artnet新聞表示,並提到藝術家在1980年代的丹麥長大,柏林牆一直作為恐怖的標誌圍繞著她的成長。

這件作品可以整件一起售出,也可以以每塊磚400美元的價格出售。(藝術家)希望這堵牆和這種西西弗式的循環任務,能在展覽期間變得越來越小型,更方便操作。

Elektra KB

《權力即是濫用》

( Power Is Abuse)

Nico Roxe策劃

Elektra KB,《權力即是濫用》(Power Is Abuse)。圖片:courtesy of Sarah Cascone

在Nowak的牆不遠處,參觀者就會遇上Gori所說的「查理檢查點」,一間由烏克蘭出生的哥倫比亞藝術家Elektra KB所創作的門柱。她在那裡的身份是Cathara自治區 的政府官方人員,發放表明無國籍人士身份的護照。

一份摺疊起來的粉色文件上會有你的指紋和藝術家的蓋章,上面寫著:「你所放棄的結盟團體有:國界、性別界限、沙文主義、愛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藝術家本人由於在角色扮演中,而拒絕回答任何有關作品的問題。這件裝置主要探討的是權力和控制的概念,以及政府對我們的自由度和自治度的影響。

Anne Spalter

《在太陽里遇見我》

(Meet Me in the Sun)

Natalie White策劃

Anne Spalter, 《在太陽里遇見我》,SPRING/BREAK 2018藝博會。圖片:Courtesy of the artist

數字混合媒體藝術家Anne Spalter對這次藝博會的主題明顯採取了更樂觀的角度,選擇將重點放在人們都有的共同處上,而非那些將我們分裂的問題。

在這件作品中,藝術家將NASA拍到的太陽鏡頭和著名的藝術家繆斯即本展位的策展人Natalie White以及加勒比海島Martiinique上的遊客放在了一起。在熱量的作用下,畫面後方的人物以無法確定的速度逐漸成為了剪影。「作品講述的是每個人聚集在太陽下都是平等的,」Spalter說。「太陽是一種如此強大、賦予生命的力量。」

她以往的作品中只出現過風景鏡頭,而這是她首次將人物加入其中。作品仍舊帶有藝術家標誌性的萬花筒式圖像,而第一次進行策展實踐的White將作品形容為與藝博會上大部分吵鬧的景觀截然不同的呈現,並認為「這個空間有一種非常安靜,令人沉思的氛圍。人們會迷失其中。」

Justin Wood, 《March Towards Extinction》, Lee Wells 和Erica Ensminger策劃。圖片;via @_artplay_

對藝術家Justin Wood而言,來到這個城市的陌生人是去年九月的颶風Irma。「它真的摧毀了佛羅里達礁島群的一小部分,那是一個離我非常近的地方,」藝術家說道。

他的裝置作品從颶風過後的殘瓦碎礫揀取了一些物件,後製作而成。颶風過後的每個街區,都堆積起來了至少20英尺高的殘骸。由破碎的、落下的大樓標誌、壞掉的衛星接收器、以及LED屏繪畫等組成的龐大雕塑上,被藝術家打上了風格怪異的燈光秀。同時,投射下的光雕投影也勾勒出了每件物品的輪廓。

「這種技術是從樂隊和DJ的視覺效果上獲得的靈感,」Wood解釋說。「這段影像有一段要敘述的故事:從撤離與變幻無常,到風暴來襲、接著返回(家鄉)開始 復甦。」

Hiba Schahbaz

《花園》

(The Garden)

Field Projects 策劃

2018年SPRING/BREAK藝術展上,Hiba Schahbaz的《花園》現場圖。圖片:courtesy of Sarah Cascone

藝術家Hiba Schahbaz的作品是以印度波斯地區的迷你繪畫為靈感,並在此基礎上擴展而來。她在SPRING/BREAK藝術展上的展示間被轉化成了一出藝術史童話的場景,一位強勢的女性人物浮現在粉紅的牆面上。

「這是我的首個有色剪紙作品,」她對artnet新聞表示。「通常我的創作都是真人大小的壁畫作品,但我想創作一些漂亮的、以女性為中心但不是太沉重的東西。」

Schahbaz用巴基斯坦的紅茶畫上了人物的膚色,但作品的內容還是從西方藝術史中擷取的圖像,例如弗里達·卡洛(Frida Kahlo)的《受傷的鹿》(The Wounded Deer)以及Gian Lorenzo Bernini的《Apollo and Daphne》,橫跨兩種不同的文化傳統。

Evan Yee

《來自未來的博物館》

(The Museum From the Future)

Anastasia Voron策劃

Evan Yee, 《來自未來的博物館》(The Museum From the Future), 2018年SPRING/BREAK藝術展。圖片:courtesy of Sarah Cascone

Evan Yee常把自己幻想成考古學家,想像著在未來如今最先進的技術成為了古代的廢墟,凝固在琥珀中。

除了將電池和其他物件包裹在樹脂里,Yee還創造了一種瓮的造型:這些被燈光照亮的雕塑中,雙手舉著鋁製的iPhone形狀的沙漏,裡面填滿了各種被攪碎的智能手機殘片。「第一次把這些東西融在一起時,我自己都感到很不舒服,」Yee坦承到,並指出作品想表達的不僅僅是我們在手機上花費了多少時間,而是在審視「我們如何在這些設備上讓自己獲得永生。」

儘管乍看之下,這件作品像是對我們這個嚴重依賴網路和社交媒體的癥狀提出了批評,但藝術家的意圖實則更為複雜。「那些設備我都有在用,我絕對算是千禧一代,」Yee承認道。「我想知道我們現在的數字時代會如何影響我們的未來。我們有動力去做一些自己能夠永久使用的東西,但從地質科學方面來說,這些事情可能一瞬間就不見了。」

Macon Reed

《一場新聞發布會》

(A Pressing Conference)

Helen Toomer策劃

Macon Reed,《一場新聞發布會》, 2018年SPRING/BREAK藝術展。圖片:courtesy of Sarah Cascone

「下午好,女士們先生們。我們想要更多的透明度,」一位來自市政府的官員站在一個色彩鮮艷、以白宮新聞發布會現場為模型而制的講台上,如此宣佈道。以視察藝博會為任務的這位官員經勸說後在這裡大聲說出了政府應該如何做才能做得更好——這也是藝術家Macon Reed的參與性項目《一場新聞發布會》的一部分。

這正是藝術家想要的內容。這件作品是為了給那些沒有機會發表意見的人們一個發聲的平台。「我希望把藝術圈之外的人群也帶進來,」Reed對artnet新聞說。歷史老師、激進主義者、記者以及其他人將在這裡以每天兩次的頻率進行表演,提供有關如何抵抗專制政府產生的指導。

講台正對面是一群隱形的記者團,每張椅子上都貼有一張曾面臨和政府抵抗局面的記者名字,從被特朗普騷擾的記者到那些因為工作入獄甚至犧牲了性命的寫作者。「這裡有許多不同程度的虐待,」Reed說。「我希望人們能去搜索一下這些人的名字。」

Rachel Marks

《地球的詩歌》

(The Poetry of Earth)

Che Morales策劃

Rachel Marks, 《地球的詩歌》, 2018年SPRING/BREAK藝術展。圖片:courtesy of Sarah Cascone

「我認為自己算是個科學家,」Rachel Marks告訴我。她頭戴一頂花冠站在森林般的裝置中,這座森林是用書頁、裝訂和無數本書的封面所製作而成。她看起來更像是一個仙子,魔法般地將文學幻想帶入到了真實的生活。

「我喜歡觀看組成書的各個部分:書聞起來怎樣、用的什麼紙張、什麼鑲邊裝訂方法。我喜歡把它像一個活的有機體一樣解剖開來——而且,它確實就是,」她補充道。

裝置中有三個紙做的樹墩,四周被苔蘚一樣生長的裝訂線所圍繞——這裡指涉的是製造紙張的原材料。「我們在一片圖書館森林中」。而後面的牆上則是列印著四卷百科全書的頁面以爆炸式的形狀破牆而出。

「它代表的是我們文化的生物多樣性所湧現出的一片海洋。」Marks解釋道。

Zoe Schlacter

《N.E.W》

C. Finley策劃

Zoe Schlacter明亮而色彩繽紛的裝置上覆蓋著一件織物,與她的紡織作品形成了完美的契合。這些紡織物有些是靠純手工製作,有些則是由計算機化的雅卡爾提花織布機生產——後者尤其展現了令人驚嘆的複雜設計感。

Schlacter這間小小的展廳,從地板到房頂都被圓鼓鼓的大型紙模雕塑所覆蓋,以及一些掛在牆上的帷幔。

「這一裝置的假設前提就是編織自己的身體,」藝術家向我們解釋,「這是一種非常科幻的敘述方式,通過那些身體的水滴狀雕塑來跨越性別焦慮、人的身體擁有局限性等問題。」

文:Sarah Cascone

譯:Elain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rtnet報道 的精彩文章:

揭秘:這所頂尖藝術學校,以免學費而傳奇…

TAG:artnet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