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探尋灤平山戎文化的千古之謎(上)

探尋灤平山戎文化的千古之謎(上)

本報記者王曉丹通訊員沈軍山

山戎是中國古代北方地區最強大的少數民族,起源於陝西、甘肅西北山地,屬西戎的一支。商周之際東遷,主要分布在軍都山、燕山、七老圖山的丘陵地帶,包括河北省北部張家口地區,承德地區,唐山地區東北的遷西、遷安,天津的薊縣;北京的延慶、懷柔、密雲、平谷等;遼西地區,內蒙東南地區。春秋時期,山戎鼎盛,長期與中原的燕、趙、齊、魯、鄭等諸候國相角逐。齊國中興齊桓公北伐山戎後,山戎一蹶不振,逐漸衰落,戰國末期銷聲匿跡,退出歷史舞台。山戎屬土著民族,無文字,史籍中有關山戎的記載大都隻言片語,末述其詳。一個在北方叱吒風雲數百年的強大民族集團神秘的消失了,山戎文化成了千古之謎。

近年來,隨著考古工作的不斷深入,先後在河北的承德、張家口和北京地區發現了含直刃匕首式青銅短劍的氏族墓地,考古界考證為山戎墓地。深埋地下兩千多年的山戎文化才又重見天日,撩開了她那神秘的面紗。

山戎的起源

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猶、葷粥,居於北蠻。」說明在唐堯、虞舜時期就已有山戎。中國自商始,四方少數民族統稱為南蠻、北狄、東夷、西戎。河北北部、北京延慶、遼西、內蒙東南地區發現的山戎文化最早在西周中晚期。那麼,西周以前山戎在哪裡呢?學術界認為山戎屬西戎的一支,起源於西北。西戎一詞,商周時指陝西北部、甘肅西部山地的少數民族。即:氐、羌等民族的統稱。這一地區的馬家窯文化當是山戎的遠古祖先。馬家窯文化以蛙為圖騰,山戎人也以蛙為圖騰,當有淵源關係。甘肅酒泉的四壩文化與馬家窯文化是繼承與發展的關係,四壩文化的青銅器,如削刀、耳環等與山戎文化的相同,二者也是傳承發展關係。也就是說,甘肅酒泉的四壩文化是山戎的先人,山戎人是從甘肅酒泉一帶遷徙過來的。山戎自堯、虞始至戰國末期,存在時間長達2500年左右,山戎人自西周東遷至河北北部、內蒙東南、遼西地區,在這一地區存在七、八百年的時間。

山戎文化的發現

灤平是山戎文化的最早發現地。1976年秋季,灤平縣興州村子溝門平整土地時發現古墓群,1976年10月,河北省文物管理處、承德地區文保所、灤平縣文管所聯合進行了發掘,發掘墓葬83座,出土文物8000餘件。河北省考古專家鄭少宗先生主持發掘工作。1977年12月9日,鄭少宗先生在《光明日報》發表了題為《河北灤平發現山戎族墓群》的文章,受到歷史考古界的關注。1978年5月,省、市、縣文物考古聯合發掘隊又對虎什哈炮台山古墓群進行了發掘,發掘墓葬35座,出土文物561件。鄭少宗先生撰寫了發掘簡報題為《灤平縣虎什哈炮台山山戎墓地的發現》。

灤平縣這兩個山戎墓地的發現是山戎文化最早的發現,鄭先生第一次將含直刃匕首式青銅短劍文化認定為山戎文化,揭開了山戎文化這一千古之謎。10年後,1985年9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會同延慶縣文管所對延慶大柏老鄉古城村葫蘆溝、西梁光和靳家堡鄉玉皇廟3處古墓群進行了發掘,發掘墓葬500餘座,出土文物近萬件。北京市文研所考古專家靳楓毅撰寫了發掘報告,題為《北京延慶軍都山東周山戎部落墓地發掘經略》。靳楓毅先生進一步明確了山戎文化,提出了山戎文化主要分布地域「主要集中於伊遜河、灤河、潮河、白河、洋河、桑乾河流域一帶,大體包括了太行山脈以北、軍都山和燕山周圍的

整個冀北大地。」

就目前考古資料證明,山戎文化還包括遼西、內蒙東南地區。灤平發現的山戎最大墓群是虎什哈營坊村梨樹溝門。1990年4月,灤平縣虎什哈鎮營坊村搞小流域治理,在梨樹溝門栽果樹,發現山戎墓地,承德地區文保所、灤平縣文管所配合農建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清

理,清理墓葬近100餘座,發掘墓葬9座,出土文物1000餘件。1993年,灤平縣文管所配合虎豐鐵路建設,再次對梨樹溝門墓地進行了清理髮掘,發掘墓葬30餘座,據統計調查,梨樹溝門山戎墓地有200多座。

外國人對山戎文化的收集、考察、研究

解放前,一些外國考古學者專意收集和研究山戎文化。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瑞典傳教士T·J·IRNE(阿尼),也是考古學者,他在承德灤平和張家口宣化收集了一批山戎青銅器,數量有200餘件套。阿尼收這些文物帶回瑞典,經過研究於1933年出版了《中國灤平和宣化發現的古青銅器》一書。後來阿尼將這些青銅器送給了瑞典國王,瑞典國王又將青銅器捐給了瑞典斯德哥爾摩皇家博物館收藏展覽。美國丹佛市博物館名名譽館長埃瑪·邦克女士,受斯德哥爾摩博物館館長違托,於1994年和

1997年,先後兩次到灤平、隆化和宣化進行考察研究,埃瑪對山戎文化頗有研究,對灤平的山戎文物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給予了高度評價。

解放前,日本學者江上波夫和水野清一,在河北省張家口、承德地區進行過考古研究,編著了一本《內蒙古長城地帶》一書,書中所謂「綏遠青銅器」,有相當一部分屬山戎文化。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等多家博物館和收藏家收藏了許多山戎文化,日本大版國立博物館陳列著與我國山戎青銅器一樣的文物。目前,外國有很多學者在研究山戎文化。國際上對山戎文化的研究甚至比國內還要早,由發現中國最著名的仰韶文化的「仰韶文化之父」瑞典地質學家、考古學家安特(JohanGunnarAndersson)在1932、1933年《遠東博物館刊》分別發表的《動物紋中狩獵巫術的含義》和《鄂爾多斯式青銅器選集》,其中就提到了山戎文化。

早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日本人就對中國熱河地區及東南蒙古進行考古探查。其中後來被喻為「日本考古學之父」的日本著名考古學家濱田耕作,在20世紀初至40年代期間曾參與「東亞考古學會」的活動,多次到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地區廣泛地進行考古活動,對東亞文化的起源和發展進行了深入地研究,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果。1938年,濱田耕作、水野清一發表了《赤峰紅山後》一文,拉開了山戎文化研究序幕。同年,島田貞彥對山戎具體文物進行了研究;三宅宗悅等發表《赤峰紅山後石槨墓人骨の人類學的研究》則是對山戎出土的人骨進行體質人類學研究。水野清一、江上波夫的《內蒙古長城地帶》則是對整個區域的文化進行探討。其中駒井和爰則親自來原熱河省灤平縣各地進行考察,其中涉及很多山戎考古,其論著現存於日本東京大學。

作為東亞文化的起源和形成的課題成果的匯總,濱田耕作在日本出版了《東亞文化の黎明》這部著作,該書出版之後,引起了考古和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在濱田耕作帶領下,日本東京大學幾代人一直在孜孜不倦作山戎文化的研究,直到今日。

上個世紀60-80年代,前蘇聯學者有幾位研究山戎文化。主要論著例如T.A.馬克西緬克夫的《朱努辛斯克盆地青銅時代分期問題現狀》,戴甫列特的《西伯利亞的腰飾牌》,吉謝列夫的《蘇聯境內青銅文化與中國商文化的關係》,都對山戎文化做了一定的探討。

現在做山戎文化研究的主要有幾個機構,除上述提到的東京大學,還有美國匹斯堡大學等等。德國考古學院歐亞考古研究所,其所長王睦(MaykeWagner)就一直致力于山戎文化的研究,是國際研

究山戎文化的領軍人物。

國際上對山戎的研究各有特點。總體來說,由於「山戎」是中國人自己獨有的文化概念,是西方學者不容易理解的,所以他們對這一文化的研究是放在一個更大的歷史社會背景上,比如把山戎納入包括東北和蒙古地區的整個鄂爾多斯文化系來進行比較分析。因而有學者說山戎文化與北歐文化有諸多共同淵源,所以山戎文化研究在國外尤其是在北歐影響較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承德晚報 的精彩文章:

春節臨近「家門口」辦證讓您出國游更順更快
承德男子網戀"女友" 還未見面就被騙近千元

TAG:承德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