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下文官祖 三輩帝王師——明朝宰相王家屏

天下文官祖 三輩帝王師——明朝宰相王家屏

王家屏,明代大同府山陰縣人,生於明嘉靖十四年(1535),字忠伯,號對南,謚號文端。王家屏天賦聰穎,才思敏捷,智力過人。據傳,「凡為文,不屬草,含毫沿吟,一揮而就。閉門散帙,不聞誦讀聲,過目輒不忘」,且談吐巧捷,四座盡傾。他官至內閣首輔大臣,明代不設宰相一職,內閣首輔大臣就是歷史上其他朝代的宰相。他一生服務於嘉靖、隆慶、萬曆三個皇帝,所以有「天下文官祖,三輩帝王師」之稱。他曾入內閣,因此在晉北地區,幾百年來都尊稱他為「王閣爺」「王閣老」。

忠直輔臣王家屏

王家屏5歲受業於父,13歲取秀才,29歲中舉人。明隆慶二年(1568)33歲獲二甲第二名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

明萬曆三年(1575)晉陞為修撰,充當日講官。其時,朝講經筵多流於形式,然家屏「隨事開陳,丰采軒朗」「敷奏剴摯,帝嘗斂容受」。他為皇帝講授經史態度嚴肅認真,一絲不苟;分析經義深刻明確,樸實透徹;講經的風度儀錶端莊凝重,談吐正色大方,聲音清晰響亮。神宗皇帝被他那宏深精闢的經術和端凝厚重的氣質所折服,經常正襟危坐肅然聆聽,尊稱王家屏為「端人」,並賜「責難陳善」題字。

萬曆元年(1573)至十年,張居正任首輔,一時朝野顯赫,群臣竭盡阿諛奉迎。張居正患病期間,朝內大臣為表關切和忠誠,都於祠廟間奔走禱祈,唯王家屏不屑參加。張去世後不到兩年,群臣就發泄積怨,倒張浪潮漸高。萬曆帝先褫奪了張三個兒子的官職,取消張本人生前所得太師頭銜。後又加「誣衊親藩,侵奪王墳府第,鉗制言官,蔽塞朕聰,專權亂政」之罪,公布天下。此時,家屏卻給侍御任正字寫信,為張家後代解脫。其不趨炎附勢、秉公處事、胸懷坦蕩可見一斑。

在任史官編修《世宗實錄》時,不畏權貴,秉筆直書。當時首輔大學士高拱之兄高捷任操江都御史時,曾用國庫錢向嚴嵩的黨羽趙文華行賄,被記入史書。為此,高拱曾多次暗示家屏筆下留情,文過飾非,均遭拒絕。同行以「良史」稱之。

萬曆十一年(1583)進詹事府,兼任翰林侍讀學士。次年家屏擢升為禮部右侍郎,旋即改任吏部左侍郎,後受命兼東閣大學士,為內閣成員。在閣期間,直言進諫,不植私交,正色立朝,風節為人稱道。作為輔相,恪盡職守,嘗曰:「天下治亂在朝廷,朝廷輕重在輔相」。自己不敢怠惰,不允別人偷懶,連皇帝亦不遷就。萬曆十七年,家屏丁憂期滿又回到內閣。入京三月「未獲一瞻天表」,憤憤指責皇帝曰:「未有朝夕顧問之臣而可三月不面見者也。」出於國家利益的考慮,家屏十分注意同內閣諸臣的關係,當時申時行任首輔,還有許國、王錫爵,家屏居末,然能和睦相處。他在致同僚的信中說:「內不敢求知於宦官宮妾,外不敢得罪於賢士大夫,進無隱情,退無私客。解官而返家,徒四壁蕭然,寒儒此可不愧於心,不愧於知己者也。」但搞好團結並非家屏隨波逐流,人云亦云。《明史》載:「每議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隨。」可見他與同僚之間的交往是開誠布公、光明正大的,不計較平時之一得一失。

在君臣關係上,家屏認為自己的職責是「能上匿於未形,防欲於微眇」「疏導密規,防君志未萌之欲;明諍顯諫,扶乾綱將壞之樞」,其有不從,則強諫力爭。是年末,大理寺評事雒於仁向萬曆皇帝上了「四箴」疏,勸皇上「濃醑勿崇,內壁勿厚,貨賄勿侵,舊怨勿藏」。言辭尖利,切中要害。萬曆震怒不已,欲重罪於仁。家屏挺身而出,陳請於仁為忠正之士,萬曆讓了步,雒於仁免遭重處,善歸故里。

萬曆十八年(1590),家屏因皇帝政事不親,儲位不建,擯斥忠謀,連上兩疏自劾求罷,試圖以去就之決來感悟主心。萬曆帝雖沒有被真正感動而奮發圖強,但也不得不以「忠愛」之言獎勵家屏。

萬曆十九年(1591),申時行、許國、王錫爵先後以事離職,家屏柄相國當政作了首輔,凡事都以宗社大業為重,從不計較個人得失,贏得了朝野的信賴和尊崇。是時,明朝「爭國本」的鬥爭發展到最高峰。次年,禮部給事中李獻可在「國本」問題上觸怒了皇帝,李被降職外調,余伙皆奪俸半年以示誡諭。御批下到內閣,為營救李獻可,家屏拒不執行,將御批封還。帝責之「逕駁御批,故激朕怒,甚失禮體」,有人勸他遷就一點,他卻說:「人君惟所欲為者,由大臣持祿,小臣畏罪,有輕群下心。吾意大臣不愛爵祿,小臣不畏刑誅,事庶有濟耳!」

萬曆二十年(1592)三月,為促使早立儲君,家屏繼續以辭職回鄉來感化皇帝。結果以愚忠葬送了自己的政治生命。家屏罷相回到原籍山陰。八年之後,太子始立。陳有年、顧憲成等為舉薦他而遭到貶謫,東林黨人對他推崇備至。但終因萬曆帝惡其耿直,鄉居十年,再沒有被起用。他辭官歸鄉後著書立說,有《王文端公詩集》《復宿山房文集》傳世。

萬曆三十一年(1603),家屏與世長辭,享年六十有八。葬入御修墳墓中。追封為少保、謚文端。熹宗時又增封太保,其「道不苟容,棄官如履;義不苟免,視死如飴」的氣節尤為後人稱道,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

王家屏紀念園

御修王家屏墓位於山陰縣安榮鄉河陽堡村村西600米處桑乾河旁,原佔地十五六畝,堂宇是磚砌結構,內有萬曆、泰昌、天啟所頒誥贈、勒贈、誥命、俱勒石碑。東正響堂有勒命誥贈碑五通,門頭上刻楣匾「綸褒堂」;西正響堂有勒命碑兩統通,門頭上刻楣匾「祀堂」;墳門上刻楣匾「山河奧壤」。門外亦有石柱、石人、石獸排為兩列。距墳一里左右,另有御修門堂三間,上刻楣匾「靈承天寵」。園內還有王家屏同朝大學士沈一貫和沈鯉撰寫的碑銘。王家屏墓曾是明代晉北地區最高品位的御修墳,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近400年間,因遭到多次損壞,地上地下文物破壞嚴重。

2010年3月,王家屏紀念園修復工作開始進行。整個紀念園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墓區,面積1.4萬平方米,即明代萬曆皇帝首輔王家屏之墓地。整個建築按照明代一品大員墓地規劃修復,主要建築有高6.8米的主墓冢和三座小墓冢,四座用來祭祀和安置石碑的享堂,栩栩如生的石人石獸,充溢著濃厚文化氣息的神道、碑刻。神道碑、墓表碑及部分石匾均為明代原物。另一部分是管理中心和紀念館及魁星樓等旅遊文化設施。管理中心以復宿山房命名,仿蔚縣暖泉鎮蒼竹軒經典古院落建築的復宿山房磚雕木刻做工精美,寓意深刻,發人深思,面積1000多平方米。紀念館及魁星樓以南洲書院命名,面積3000多平方米。南洲書院內魁星樓里,有魁星點斗金碑、國學大師季羨林「獨佔鰲頭」墨寶、魁星點斗刻石、康熙皇帝御筆「天下第一福」、魁星點斗雕像、80多位歷史文化名人彩繪。南洲書院里還有「連中三元」轉運石和仿宋版書勸學牆、仿漢簡的大學牆及文房四寶等其他建築物。

極富文化品位的王家屏紀念園已成為朔州市山陰縣的一處旅遊景點,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參觀遊覽。

至今山陰東部應縣西部老人教育後輩鄰里互助時仍喜歡說:「王閣老家景富裕一輩子不求人,去世下葬時鐵鍬不夠用。」

來源:方誌山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夏晉韻 的精彩文章:

婁煩:錦繡河山美妙絕倫,竟然有這麼多景點!
厲害了!臨汾又要改名了,你可能還不知道?

TAG:華夏晉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