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索尼a7III畫質與對焦性能測試

索尼a7III畫質與對焦性能測試

前言

之前我們提到過,2018年註定是影像圈一個風起雲湧,不甘平凡的年份。開年首發的第一台全幅機身就是傳說中每個月都會被「即將發布」一次的萬眾期待全幅甜品級機身——索尼ILCE-7M3(以下簡稱A7M3)。

所謂「甜品級」(Sweet Spot),之前是顯卡產品線里的一個概念,指的是「保留旗艦級產品的幾乎所有功能特性,性能達到旗艦產品的60%以上,價格只有旗艦的40%或更低」的產品。在相機領域實際上一直也有這個定位,以全幅產品為例佳能5D、5D2就是兩代極其成功的甜品級產品——保留了旗艦的最大亮點特性(全畫幅),價格只有1DSII、1DSIII兩台旗艦的一半不到,在當年掀起的購買狂潮應該從那個時候玩過來的玩家都還有印象,甚至5D2的影響力時至今日依然未有消退。

而隨著全畫幅感測器良率的不斷提升,全幅產品線的分化也越來越大,甜品級的定位也隨著有所移動。之前佳能6D、尼康D600/D610/D750、索尼A7M2都算是比較成功的甜品產物,不過年事已高時至今日也到了換代的時候。經歷了佳能新甜品6D2的失望,A7M3的到來不得不說讓苦苦等待多年的甜品定位消費者們眼前一亮。

作為甜品級機身,繼承同代旗艦機身(畫質旗艦A7R3、速度旗艦A9)的大部分特性也是理所應當的,於是我們就看到了跟A7R3、A9幾乎完全一樣的機身、卡槽和電池配置。由於A7R3、A9的這方面配置都相當良心,加上佳能一直以來對甜品級配置的不斷閹割,尼康還沒出這一代的新甜品,相比之下A7M3的配置讓人覺得非常的「厚道」。

當然具體的區別也是有一些,比如沒有轉盤鎖——實際上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沒有這個礙事的鎖妥妥的是個優勢,這個鎖真的非常影響單手持握時候的操作便利度。

當然完全的以下犯上也是不現實的,A7M3少了A9的網線介面,少了A7R3的PC端子。不過對於會購買這個定位機器的人來說,用到這些的機會委實也不多。

其它方面就看一下之前文章當中整理的規格表吧:

接下來是評測部分。由於競品方面尼康新甜品還沒發布,佳能6D2現在淘寶價格已經跌破萬,跟近1.5萬元的索尼A7M3委實也不能算同價位競品,拿D810/5DSR這種上代像素機來對比的話又感覺怪怪的,所以除了本家的前代產品A7M2和本代的像素旗艦A7R3之外,我們為它選擇的競品對手是佳能的5D4。目前到手17000~18000元的價格,實際上比6D2更接近A7M3的價格定位。

註明:以下所有測試基於的是一台固件版本ver 1.00的索尼A7M3測試樣機,可能與後續市售產品表現存在差異,本評測僅對該評測樣品負責,特此告知。

解析度測試

由於ACR最新版本目前還無法識別A7M3的RAW文件,這裡採用索尼的最新版三合一套件當中的「Edit」工具來進行RAW解碼。內置的降噪和銳化雖然同樣關閉,但是演算法可能存在不同,結果僅供參考。

統一使用/轉接同一支尼康口蔡司Otus55mm f/1.4ZF.2鏡頭,光圈設為f/5.6。

從結果來看索尼A7M3並沒有去低通(否則MTF50解析度至少也可以達到2300LW/PH以上)。跟像素數量高一些的佳能5D4還是有一定差距。

動態範圍

按照動態範圍定義(最大不失真輸出功率/零輸入響應)對兩款機身的理論動態範圍進行測試。在像素、量子效率和畫幅相同的前提下,動態範圍和實拍寬容度存在很好的正相關。

既然動態範圍是一個感測器電氣性能指標,而不是絕對的最終畫質參數,那麼我們還是對這塊感測器的電氣性能來進行點評吧。

A7M3 vs A7R3

在不縮圖的前提下動態範圍是差不多的,也就意味著縮圖之後A7R3的動態範圍將具有不小的優勢——包括基準ISO長曝以後(4240萬像素縮圖到2400萬像素,動態範圍可以提升0.41EV)。高像素對於本底雜訊降噪的優勢非常顯著。不過高ISO長曝下,A7M3具有越級戰勝A7R3的能力,這可能跟感測器功耗的進一步降低和固件優化有所關聯。

A7M3 vs 5D4

除開個別ISO之外整體領先優勢還是很明顯的,考慮到5D4像素加成(+0.16EV)之後可以扳回一點劣勢,但仍然改變不了大範圍的落後趨勢。

實際寬容度

我們都知道單純的動態範圍只在畫幅和量子效率相同的機身之間具有直接判定寬容度的價值,對於不同的感測器,實際曝光寬容度還需要進行測試。測試結果以「暗部有效像素」來表示,可以準確反映該相機能達到的實際寬容度。

有效像素的意義:在保證畫質可以達到你所設定的圖像信噪比的前提下,該相機可以輸出圖片的最大尺寸。

整體的寬容度水平是A7R3>A7M3>5D4,其中A7R3和A7M3相差不多。

新版D750 +1EV制,對數標度天梯圖:

可以看到A7M3的寬容度水平位於賓得k-1和尼康D800這兩台3600萬像素機型中間,完全可以評得上優秀。

高感畫質

高ISO畫質以各個感光度設置下正常曝光的「平場有效像素」作為評價標準,有效像素的意義與前面「暗部有效像素」當中的一致。

高ISO畫質方面的表現A7R3>A7M3>5D4,彼此之間差距不算太大。

新版D750 +1EV制,對數標度天梯圖:

高ISO畫質方面A7M3的位置在佳能6D2和賓得K-1之間,跟索尼A7R3也相當接近。

綜合寬容度和高感兩方面的表現來看,這是第一台在畫質上全面超過D750的甜點級機型(K-1在賓得家的定位是旗艦)。

對焦測試

靈敏度

即最小可對焦亮度,我們採用各家的50mm f/1.8鏡頭來進行測試,並將實際的最小可對焦亮度換算為T1.8相當值。

片上式對焦模塊的靈敏度(亮度下限)表現比獨立的相位檢測模組還是要好一些,不過A7R3、A9、A7M3這三部三代機之間倒是沒有拉開什麼太明顯的差距。

追焦能力/連拍

在做實際追焦能力測試之前我們先用一盞可以連續頻閃的閃光燈測試了一下A7M3在全電子快門模式下整塊感測器的刷新速度,我們之前介紹過在無反相機當中這個參數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連續自動對焦的表現。

結論是A7M3在全電子快門模式下,整塊感測器的刷新周期(閃光同步速率)是1/20s左右,比A7R3的1/13s要快一些,但是遠不如A9的1/160s。

▼ 追焦測試結果如下:

由於無反的所有位置對焦點都是全同的,所以定點AF-C只測試了中心點。對於單反的分類對焦點,則進行了中心和邊緣的分區測試,而廣域追蹤測試則是利用相機的自動識別功能進行。

還是跟以往一樣,所有對焦設置重置為默認值之後開啟各自的最高連拍速度對路邊的車流進行追蹤,然後利用訓練好的卷積神經網路對清晰的藍色車牌進行識別,每組拍攝的100輛車左右。

與感測器刷新率測試結果一致,索尼A7M3的整體追焦準確率表現略好於A7R3,也強於佳能5D4的OVF。

▼ 連拍張數測試結果:

TIPS:另外注意此結果不能直接與以往相比較,與嚴格的實驗室測試不同,追焦測試是統計方向的非控制變數測試,只有在單次測試內的互相對比才有價值。

體驗與樣片

另一部分體驗方面的測試則由@滕飛ETPHOTOS 完成。主要關於屏幕和充電兩大部分。A7M3作為接下來的熱點甜品機型,在我們評測當中的露臉機會還遠未結束。接下來會做縱向和橫向的對比,來幫助大家更好的看清A7M3的實際性能與體驗。

關於屏幕

a7III剛發布時,很多人都注意到屏幕像素相比a7RIII甚至a7II、a7RII一代產品有所降低,「恢復」到a7、a7R一代的92萬像素水平。這裡涉及到液晶屏的次像素結構問題,a7II、a7RII一代用的是RGBW型屏幕,總像素=解析度長×寬×4,而a7、a7III用的是RGB型屏幕,總像素=長×寬×3。實際上,無論是a7、a7RII、a7III,液晶屏的解析度都是640×480(a7RIII、a9是更高一級的800×600)。

W即白光像素,它加入的目的是提高液晶屏的最高亮度,也就是提高在戶外等明亮環境下的可視性。不過隨著液晶屏技術的發展,今天的RGB屏已經能達到、甚至超越以往RGBW型屏幕的亮度了。我們使用校色儀、軟體進行了一些測試,得到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觀點。

所以,至少在亮度方面,a7III的屏幕並沒有縮水。

關於充電

a7III和a7RIII、a9一樣採用FZ100電池,容量相比以前的FW50有明顯提升,而這也意味著充滿電池需要更長的時間。需要注意的是,a7III並沒有像a7RIII、a9那樣標配QZ1座充,而是和a7、a7II等產品一樣只提供USB轉換頭,也就是所謂「線充」。

根據索尼的官方說法,通過機身充滿一快FZ100電池需要約285分鐘,而用QZ1座充只需要約150分鐘。不過,單獨購買QZ1充電器需要約600元……大概這也是值得a7RIII用戶欣慰的一點吧。

目前,淘寶上已經有一些副廠FZ100充電器了。但通過USB充電的產品,通常只有0.5A-0.6A的輸出,比使用機身充電還要慢。有一款帶液晶屏的雙充,可以實現高速單塊1.5A、兩塊一起充每塊0.8A的輸出,不過體積有點大。

最後由熊天宇同學給大家帶來A7M3的實拍樣片:

至少對於普通用戶來說,應付不嚴苛的運動題材和不很長時間的長曝毫無壓力。

蘭拓信用免押金租賃功能終於來了!

多維度信用免押,給你更多的免押金額度,

從此以後,押金再也不是問題。

除了享受低至8折的會員折扣,

還有300萬元

10萬張無門檻代金券等你來領~

您還可以託管您的閑置器材

安心透明賺租金

獲得更大的免押金額度和更低租賃折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相機筆記 的精彩文章:

貴兩千塊值不值?富士X-H1/X-T2規格對比

TAG:相機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