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應該談論的是前路,而非退路

我們應該談論的是前路,而非退路

歲到戊戌,本命年也,生日近在眼前。在這個飛速變幻而撕裂的時代,已經走過了24個年頭,想先和自己道一聲:不容易啊。

在這個節點,理應思考和總結一些什麼。我是個腦子裡時刻裝滿了內容的人,過去的一歲,情緒依然很多,工作想了不少,而圍繞「愛情」這個問題也想了很多。很幸運,前幾天邂逅了一篇乾貨長文《在我們有生之年一定能看到現有婚姻制度的瓦解》(作者/鄭軼,戳文章題目可看),獲得很多啟發與共鳴,先摘錄幾段原文中最振聾發聵的內容,做以自己的闡述。

1.

婚姻本身作為一個社會經濟制度是非常單純的事情,可是一旦和「愛情」掛上了關係,就變得前所未有的複雜起來了。

我們不如回到婚姻的本質:一個利益共同體,往往最穩固的婚姻都是基於經濟利益的。選擇了婚姻就不要有不切實際的期望,它是社會生產資料的優化組合方式,以共生關係的戰略聯盟而存在,它的本質是--生存。

相對於商業合同來說,婚姻協議顯得過於粗糙簡單,兼之「愛情」這個概念的植入,讓單純「契約精神」在這一語境中顯得如履薄冰,出現問題的時候無法被合理仲裁。婚姻與愛情一旦混淆,就會成為一場人類近代歷史上失敗的實驗。

婚姻與愛情可以有交集,但交集忽大忽小,確實不可名狀難以量化,如果把婚姻作為「經濟制度」看待,一切簡單明了——這讓我茅塞頓開了。我一向不覺得婚前財產公證等手段有什麼難堪的,從婚姻契約成立的那天開始,到它結束(我們都希望「直到死亡將你我分開」,但半路拋錨比比皆是),最根本邏輯是創造財產和保護財產。

我曾拿王菲的例子試圖和我媽舉例說明「婚姻可以變化,人生一樣精彩」,我媽每次反駁我都是一句話「你要是能有那麼多錢我也隨便你折騰」。按照經濟制度論來看,這話沒毛病,我媽擔心的是離婚行為勢必造成財產分割,進而造成不必要損失。所以說,能否擊碎婚姻這座大山的壓制,還是要看擁有和支配財產的能力——當我們足夠有錢的時候,結不結、離不離,都不再是問題。我們現階段應該做的是,努力賺錢。

婚姻若是「共生關係的戰略聯盟」也很好啊。《紙牌屋》讓大家看到了「戰略合作型夫妻」的可能,而《人民的名義》中高育良夫婦又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這是一對徒有名義的「做戲夫婦」,每晚互道晚安後,分別走向兩間卧室。這一設計被觀眾詬病,但我愈發覺得「這樣也蠻好」。

不得不承認,這兩年的獨居生活與對生活品質的追求讓我的精神潔癖越發嚴重,我已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生活範式」,誰試圖打破或讓我削足適履,我都難以接受。朋友說「讓兩個人的生活軌跡重合好難」,我覺得這一語道破個性時代人們難以穩定戀愛同居的原因。說句難聽的,多少睡一張床的伴侶話都沒有幾句可說。認清現實比用植入婚姻的「愛情概念」自我麻醉強多了。

2.

在中國結婚,是兩個家庭的合併,而不是個體之間的結合。

更何況,在一個意識上依然保留著農耕文明意識形態的國度里,我們被太多社會關係所束縛,有著太多的身不由己。

在這種集體陷入癲狂與焦慮的狀態里,在一個「面子」與「虛榮心」這些Collective Ego猖獗的國度里,人們在乎的不是一個人是否真正快樂,而是他們是否活得在人前體面,是否和主流步調保持一致。

犀利見骨。想一想還沒有修鍊好怎樣和自己的父母相處,就要去和另一個大家庭「合併」,簡直頭疼。在中國社會,面子和虛榮心的力量遠比我們想像中強大,真正壓死人的東西都是看不見的重量。非主流和小眾的生存空間是要靠自己爭取的,越長大形勢越嚴峻,希望我們挺住,別屈從,別停下奮鬥和戰鬥的腳步。

3.

而傳統的中國模式,男生如狩獵者「追逐」也同樣是ego的博弈。這種追逐以女生的肯定為確認關係標準,跳過互相接觸互相了解的約會過程,隱患更大--即使名義上確認關係,可是事實在相處模式上依然還停留在陌生人的階段。

你可以催眠自己接受一個新的身份,可是改變不了內心真實的心理認同,只是說服自己木已成舟地以「男女朋友」的perspective視角去看待對方,這種濾鏡足以掩飾諸多真相。

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很多人都難辭其咎。在過去,我也曾因荷爾蒙作祟,匆忙接受新身份,push自己去愛一個「陌生人」,而現在真的做不到了。

成年人的感情世界,是不應該有那麼多包袱的,可能走出很遠我們才發現走上了一條錯誤的路,又或許繞了一圈發現答案依然在原點,都無所謂,永遠有重新選擇的機會。我們應永存主動爭取的勇氣,也有放手的智慧。

「這條路我們走的太匆忙,擁抱著並不真實的慾望」,20多歲的我,可能尚有一段路要走,只希望百轉千回過後,我能尋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寫到這裡,我決定重溫一遍《甜蜜蜜》、《當哈利遇見莎莉》和《戀夏500日》。

4.

用心經營,珍惜緣分。享受和體會這個過程。所有人早晚一定都會告別的,不是生離,就是死別,儘可能不留遺憾就好。

說到底,我們一直真正渴望的是找到人生伴侶,安放我們愛與被愛的本能,而不是婚姻這個契約制度本身。婚姻給予不了安全感,它是為了保護財產。真正的安全感來自於自己,以及互相心理認同的默契。

是的,所有人早晚會告別,這也是成長讓我懂得的道理。從學校畢業與同學告別,因人生追求分道揚鑣與老朋友告別……而現實中我們面臨的問題是,想要珍惜、日夜相隨的人分隔兩地,同時要忍受著bitch恨不能早日永別。

所以新的一歲,對於不值得的事要少投入感情,努力經營自己的安全感,珍惜「心靈默契」的朋友。

5.

正因為我深深懂得責任的嚴肅,懂得它意味著什麼,我才非常謹慎選擇什麼是我能夠承擔起的。

父母原生家庭的責任我義不容辭,可是再也不想給自己攬什麼其它不必要的束縛了。

恩,請原諒我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

作者說的很到位了,「責任的嚴肅」也是我想表達的命題,看過了多少一地雞毛的情侶、貌合神離的夫妻還有喪偶式育兒,這盤棋實在不敢草率落子。稀里糊塗地湊活也能過,但就像周瑩所說「我怕死,可我更怕窩窩囊囊地活著」,既然我們是對人生較真的人,那就別趟渾水,別和稀泥。

杜江在《爸爸去哪兒》中朗誦了一首詩,詩句說「你不是我的希望,不是的,你是你自己的希望,你可以做一個全新的夢,那夢裡不必有我,你我也只能成為對方人生的某個部分」,我聽到覺得被深深擊中,親子關係確有束縛,也應有放手,未來我期望著能以體面的方式被「鬆綁」。

總之,給自己攬什麼責任之前,至少要思索自己是否將心甘情願付出,和,自己的財力能否負擔。

朋友說,雖然我表面嘻嘻哈哈,但我性格的底色是悲觀色彩,也許是吧。洞悉了造化弄人、不如意十之八九這些人世規律之後,只有深沉的悲才能讓我感受到「活著」的重量,其它製造淚水的感動、偉大的情懷云云,是我需要的,但不是直擊靈魂的。最近追了一部新美劇《Counterpart》,充斥著冷酷、無奈、仇恨、騙局、出軌、政治、博弈、生離死別等人生百態,我喜歡至極。

我的電腦中還存著去年的一部港劇,其實劇情不足夠吸引我,但時不時點開,聽一聽夾雜英文的港式粵語,使我沉浸在懷念的親切感中。高中時晚自習的課間,我習慣在樓道窗檯看一會天空,遙想著遠方的天空會是怎樣的顏色,暗暗激勵自己不忘目標。後來我越走越遠,終於去了。

行至此處,最大的感慨是我居然真的走過來了,曾經只有目標,現在循著某種指引,踏出了扎紮實實的戰果。「走了多久的路,才來到這裡」,走出年少的自我,走進一個更廣闊未知的世界,對那些念念不忘的迴響,我將永遠心存感激。

離家五年多了,像「從此故鄉只有冬夏,沒有春秋「這種話剛開始還會從眾感傷一下,後來只覺不屑。割捨了故鄉的煙雲,也佔據了另一個地方的燈火,一切都是對等的,也都應是心甘情願的。退路其實一直在,轉過身就是了,難的是繼續向前。猶疑之時,遊戲早就開始,我們也已粉墨登場,不再擁有綵排的機會。

新的一歲,我想談論的一切都是前路,而非退路。

2018/3/13,00:30

於北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胡不寐 的精彩文章:

TAG:雲胡不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