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余名流事?劉混康作法

大余名流事?劉混康作法

核心提示

劉混康(1036~1108),中國道教名人,北宋著名道士。字混康,一字志通,人稱「華陽先生」。晉陵(今江蘇常州)人。十三歲,從本郡泰和觀道士湯含象受業。嘉佑五年(1060),試經為道士。後聽說江西上饒的茅山宗師毛奉柔有道,遂往依之。毛悉授以大洞經籙,乃庵居積金峰。自此勤行利人,遠近宗仰。

(部分史料根據《宋史》及大庾嶺的民間傳說)


八寶河

茅山道士劉混康是在宋哲宗趙熙元祐八年(公元1094年)的十月二十日,在南安軍元龍圩的對岸蘭溪村追趕上蘇東坡及其第三子蘇過的。

蘇東坡得罪朝廷權貴,被貶嶺南惠州。被迫離開汴京城之後,他一路上由第三子蘇過陪護,經大運河、揚子江、鄱陽湖、洪都、贛江、章江河,走水路進入到南安軍大余縣境內的。

劉混康那時在京城為蘇東坡的同窗老友王安石得病之事而奔波,把大宰相王安石治療得差不多的時候,忽然聽說蘇東坡遭到了貶黜。

很快地,劉混康又得知蘇東坡這一次被貶黜非同尋常,一下子就給打發到萬里之遙的嶺南惠州去,他才撇開自己作為道士的手頭事,趕緊去追趕蘇東坡,想要憑藉道術、法力、功德,給蘇東坡驅驅鬼神,乞來好運。

他深為蘇東坡的政治善良而心動,不是圖虛名、慕錢財、貪婪點擊量。誰知蘇東坡僅僅比劉混康早了五天離京,卻也足足讓劉混康追趕了二十五天時間,才在距離京城六七千里外的南安軍趕上。

劉混康在南安軍的蘭溪村趕上了蘇東坡、蘇小坡(蘇過被時人稱為小坡居士)。三人在蘭溪黃氏族長黃庭楷家裡相聚,由族長黃庭楷設宴款待。

宴席上,蘇東坡感慨地舉杯,敬了劉混康一杯酒,說道:「你我同一年出生的,我讀儒家經典,考取功名。你劉混康身為海內聞名的道士,卻能在我最倒霉的時候,窮追七千三百八十九里路,前來為我東坡壯行!敬你!」

茅山道士劉混康謙遜地說道:「東坡居士過譽了。我們都是老庚,早已結拜兄弟三十七年了,何必客套呢!」

酒過三巡,蘇東坡很是崇敬地向黃庭楷、蘇過講起了劉混康的故事。蘇東坡說道:我對我結拜兄弟劉混康事情印象特別深的,是發生在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的事情。

蘇東坡繼續說道,這是劉混康兄弟大顯身手的那一年。那一天下午,聖上趙煦的母親、太后孟氏一時不慎,竟誤將一枚小小的繡花鐵針吞入腹中。

(網路配圖)

當時,整個朝廷內的御醫全都束手無策,母后孟氏只好坐以待斃,皇帝大人趙煦心急如焚,日不能食,夜不能寐,心急火燎地下詔書,廣貼榜文,四處尋找名醫,以求救得太后老母親的一命。

詔令下達了很多天,大江南北、長城內外、舉國上下仍無一人能醫治得了太后的癥狀。

皇帝聖上趙煦氣急交加,心如刀絞,整個人就像瘋子般,團團轉。他哪裡還有什麼心思處理國家大事呢?

正在皇帝大人趙煦十分狂躁的時候,忽然聽到侍衛興奮地上奏道:「聖上大人:我們聖殿宮門外來了一位仙風道骨的道長,他說自己是茅山道士劉混康,可治太后之疾,願為國分憂,為太后解難!」

還沒有等侍衛說完,趙煦皇帝就急不可待地命左右將那道長接入宮內。

趙煦皇帝恭請茅山道士劉混康,說道:「不知道長功力,得罪!你隱居修鍊於茅山福地,有什麼神奇醫術能醫療母后鐵針入腹之疾?」

大家只聽見那劉混康道長不急不忙地回答道:「貪道劉混康,現在已經五十歲了,年過知天命。我常年居於江水之東的茅山之中,與青山白云為伴,跟蒼天草木為侶,卻也曾在山中跟隨茅山道教上清派第二十四代宗師毛奉柔道長學得了一點浮淺的道家秘術與醫道。」

劉混康不徐不疾地繼續說道:「現在,我聽說太后有難,特地從茅山趕來,想盡犬馬之力,為聖上您分憂解愁,為太后治癒鐵針入腹之疾。」

皇帝大人趙煦聽完劉混康道長的回答之後,心中十分高興,頓時臉色由愁變喜,馬上就滿面笑容地對劉混康道長說道:

「劉混康道長,如果你能治好母后鐵針入腹之疾,朕定要將您留在京城之中,並為您修建廟宇,並賜金銀財寶,讓您享受人間一切榮華富貴!」

「貧道這就願意前去一試。」劉混康道長並沒有為聖上趙煦的許諾心動,而是急於去診治。

皇帝聖上趙煦就立刻親自陪同劉混康道長,在眾御醫的擁戴下,一起來到太后房內。

眾人只見劉混康道長從道袍之中掏出兩包東西,然後打開,並對孟太后緩緩地說道:「這是一道茅山道教上請派秘傳之神符,這是一包貧道平日煉製的茅山道教丹藥,請太后先將這道神符用水吞服入腹,然後再將這包丹藥喝下。」

孟太后按照劉混康道長的說法,先後服下神符與丹藥,過了片刻,盂太后忽然大吐,並將那道神符吐了出來。

劉混康道長疾步走到神符前,俯身將神符撿起拿在手中細觀片刻,忽然大聲笑道:「出來了,出來了!」

聖上皇帝趙煦與眾御醫及大臣擁上前去,仔細一看,果見那道神符之上插著一枚小小的繡花鐵針。

眾人再一看孟太后,發現她頓時狀若二人,立馬就恢復了她的一臉笑容。

孟太后春風滿面地對劉混康道長說道:「謝謝道長!劉道長果然醫術高明,你有什麼要求?請盡量言說!」

劉混康道長神情自若地回答道:「醫治急難雜症,區區小事,理所應當。貧道我只想清靜修鍊,並無任何企求。」

趙煦皇帝見狀,龍顏大喜,自不必表,於是他便請劉混康道長居住在京城的上清儲祥宮內,並擔任該宮住持道長,又同時賜其號為「洞元通妙法師」。

現在,蘇東坡對蘭溪村的族長黃庭楷、東坡的第三子情不自禁地講述起那個往事,仍然顯得栩栩如生,如在昨日。

陪護著蘇東坡在蘭溪村居住了三天後,十月二十三日的那一天早上,秋意盎然,天高氣爽。茅山道士劉混康忽然對族長黃庭楷說道:「貧道我觀察祥雲,感覺到你們蘭溪村的簡坑那一帶,必有吉祥山水存在。貧道想去看看,請你引路!」

黃庭楷馬上答應道:「簡坑是條很不起眼的小山溝,你要去看的話,我們就引領你們去瞧一瞧。」

劉混康、蘇東坡、蘇過就在黃庭楷的引領下,向南出得村莊,走過一坂農田,向南逶迤走去。

(網路配圖)

他們爬了一道小坡,經過天竺山山麓,進得山門口。隨後,又涉過四孔石拱橋,沿著懸崖下,就渡過小汾河,進簡坑去了。

剛剛進了簡坑小山口,從身後傳來了一陣聲音:「師傅,我來送寶!」

蘇東坡、蘇過、黃庭楷驚訝地回首,發現身後奔來一位年輕的道士。

劉混康連忙將年輕道士拉到身前,向他們介紹說:「你們不必驚訝,這是我的徒弟、茅山道士張興遠!前十幾天接受我發出的信鴿傳遞的訊息,為我送來了寶貝!」

原來,劉混康追趕蘇東坡,過了洪都之後的水路、陸路,無不呈現一道道吉祥雲彩,覺得非常驚詫,就想來個錦上添花,將聖上皇帝趙煦贈給自己的八件寶貝複製一下,把八寶複製品送來,丟進那最吉祥的河水裡,使得百姓得益。

劉混康八年前為孟太后治好難疾之後,在京城呆了一段時間就回到茅山去了。趙煦聖上皇帝覺得還得獎賞劉混康,就詔令朝廷賞賜八寶。

那八寶就是:玉印、玉圭、呵硯、玉符、《遼王詩簡》一卷、景震玉靶劍一口、《上清大洞卷簡詩》十二捲軸、《上清大洞秘錄》十二軸。

劉混康從茅山風塵僕僕遠道趕來的年輕道士張興遠手裡接過八寶,用腳猛力地踐踏著簡坑山口的小河,看著向西南延伸而去的簡坑山溝,看著腳下的那條不知名的小河,口中念念有詞,說道:

「天佑蘭溪,天佑簡坑!神物在手,寶貝在心。靈光常閃,萬事顯暢!」

言畢,劉混康就將複製品玉印塞進小河河水底下的小石下。事畢,那條不知名的小河河水竟然汩汩滔滔的,更加清澈了。

他們又沿著簡坑的進溝小山路往裡走,約摸三里後,來到了刀石坪。面對這刀石坪對北面的石壁上,劉混康右手一指,石壁竟然裂開一道縫隙。劉混康趕緊念念有詞地奔跑過去,把複製品玉符貼進石縫裡。

很快地,複製品玉符在秋風中搖曳生輝,越發顯得黃燦燦的。

緊接著,黃庭楷帶著蘇東坡、劉混康、蘇過、張興遠繼續往簡坑山裡跋涉而進。劉混康將複製品玉印深埋在杉樹窩,把複製品《上清大洞卷簡詩》十二捲軸懸在大窩子嶺的山麓溪水旁。

一天下來,劉混康又將複製品玉圭、複製品呵硯、複製品《遼王詩簡》一卷、複製品景震玉靶劍一口、複製品《上清大洞秘錄》十二軸都安置在不同的地方。

無名小河,潺潺流淌,見證著劉混康的這一切行動。蘇東坡、蘇過、張興遠、黃庭楷都見證著。

將吉祥的寶貝複製品安置好了之後,他們五人就又沿路回蘭溪。在無名小河於小汾河交界處,劉混康深情地說道:「八樣寶貝,護佑小河。我就給這無名的小河取個名字吧:叫做八寶河!」

蘇東坡、蘇過、黃庭楷、張興遠聽了這名字,無不嘖嘖讚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良語善言 的精彩文章:

大余名流事·葉向高看報
秋意大庾嶺?激戰長征路系列散文之4——打欠條

TAG:良語善言 |